NX10是在今年(2010)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CES消費型電子所發表的。
在此之前,市面上的無反光鏡系統大致上只有Panasonic跟Olympus推動的Micro 4/3系統,NX10的出現,也可稱得上是ILDC戰國時代的開始,在此之後也有了SONY NEX投入,也讓很多對單眼相機體積卻步的人有了更多樣化的選擇。
在過去Samsung就已經推出過兩款數位單眼相機,這兩款是植基於Pentax P/K mount的GX10與GX20,不過這兩台跟Pentax K10D/K20D是雙生機種,但也或許是因為這層緣故,加上技術面的成熟,才造就新的NX系統的出現。

就外觀而言的第一個印象,NX10如同G1/GH1一般仍舊保有軍艦部,所以還是帶有單眼相機的感覺,不過實際的體積來說,在機身的高度、握把的寬度、整體的厚度都已經是削減不少。

鏡頭的釋放鈕放在機身的右側,跟過去GX10/GX20外觀上比較方正硬派的情況相比,NX10在機身周邊也針對這次輕型化的機身做了比較圓潤的機身設計。
右上角NX10的標籤底下那幾個孔洞是NX10的收音孔。

NX10的握把。
蒙皮的材質倒是有一點特別,跟一般的合成皮蒙皮略有不同,硬度稍微硬了一些些,不過這個形狀我很喜歡,鉤在手上剛剛好,也不會覺得機身特別重,進行單手拍攝的時候負擔並不大。

NX10的機身頂部。
我個人對NX10在設計上的看法,就熱鍵的分配還有適當性來說,有兼顧到入門跟進階的使用者。
以熱鍵的使用來說,會是比較進階的使用者會希望且願意使用的,這點NX10在分布上做的不錯,但如果是一般入門使用者呢?透過清楚的圖示,也讓一些入門使用者在接觸相機上面沒有太大的困窘。

NX10主要的拍攝模式轉盤。
跟EX1相同,正好與我拍攝習慣的方向不同,使用上需要稍微注意一下,在轉盤上除了PSAM模式外,也把一些錄影跟常用的情境模式直接放上去,方便使用。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可以很清楚看到滾輪還有兩顆獨立按鈕。
我覺得滾輪的位置是稍微不理想的,食指要稍微往後退一些,加上較為凸起,使用上常常會摸不到滾輪。而兩顆獨立按鈕的設置,剛好NX10略有設計傾斜的角度,我一般都採用大拇指往上按。
小綠點的功能性來說倒是比較令人費解的,小綠點的功能大致上就是拍攝模式恢復重置一些設定,播放模式放大照片,我在使用的時候一直以為是錄影快速按鈕,如果未來在軔體更新可以提供小綠點的自定義功能那會是比較好的狀況。

熱靴與觀景窗的另外一邊則是閃光燈控制開關與MENU選單,那直排的小孔是影片的出音孔。

NX10的TTL熱靴孔位是跟過去的GX10/GX20一樣的,所以之前的閃光燈可以沿用,如果有單點閃燈的話,NX10也可以順利觸發沒有問題。

NX10的電子觀景窗EVF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部份(因為我很喜歡用EVF)
NX10的EVF擁有640x480畫素,而且具備100%視野率與86%的放大倍率,觀看的大小上,比起4/3的入門單眼如E-620/E-520略大,不過跟G1/GH1相比有稍微小一點點。
EVF的畫面對比跟亮度都比AMOLED來的差一些,不過在大太陽底下,有遮光效果的EVF就會比LCD來的實用。
另外在EVF下方有一個感應器,當把眼睛靠近的時候就會自動的切換到EVF,離開則會轉為LCD取景,不過這個範圍有點大,好幾次我在外面想用手遮擋光線看清楚LCD的時候都會不小心遮到,切換到EVF去。

NX10的機身背面配置。
常用的按鈕都有獨立出來,而方向鈕也預設了幾樣常用的選項調整:對焦模式、測光、白平衡與ISO。
一個我比較常用的功能是刪除鈕上面的「風格選擇」,我經常利用NX10的這個按鈕調整照片風格。

3"具備64萬畫素的AMOLED螢幕。
儘管使用上它有過於鮮豔的特性,但整體在使用上還是很不錯。好處是分享照片時非常棒而且可視角度非常大,強光底下表現也不錯,缺點就是可能回在電腦上觀看落差較大。

NX10的電池跟記憶卡是分開放置的,這倒是近幾年來少見的配置。

記憶卡艙放在機身的右邊。

剛剛有提到我蠻喜歡NX10的握持跟操作的,所以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一般時候的握持。
通常握持的時候我的大拇指會靠在預貼的那塊蒙皮上,而無名指跟小指會撐在機身下方當做支點。

當需要進行曝光補償或者AEL(曝光鎖定)時,大拇指移動到外側去操作,而食指則會放上滾輪。

操作Fn按鈕時也是類似的狀況,食指也是放上滾輪進行調整。

對我來說,使用NX10是一個有別於Micro 4/3系統的經驗,一來在鏡頭上的配置不同,二來廠商的設計思維也有些許不同。
就流暢度來說,我認為NX10有發揮Samsung電子廠的功力,在對焦速度、儲存速度上這些都有發揮應有的水準,而大家關心的畫質跟實際使用,我就直接利用後面幾篇的實拍文章來介紹了。
關於NX10的外觀介紹與選單(主要是選單,因為我實在沒時間拍了),大家可以參考延伸閱讀:
Mobile01:APS-C 的逆襲‧SAMSUNG NX10 正式亮相
in those lights:Samsung NX10 試玩初心得
Samsung NX10 快問快答
怎麼開始對NX10有興趣的?
嗯,老話一句,我會喜歡無反光鏡系統不是沒有原因的,除了體積比較小以外,無反光鏡系統因為把反光鏡拿掉,因此鏡後距離縮短,不只SLR系列的鏡頭可以轉接,過去很少數位化的C mount跟RF鏡頭也可以在這些相機使用。
所以,第一件事情我看的就是鏡後距離,NX10約莫25mm,或許有機會轉接Leica M接環加上他又是APSC規格,轉接起來焦長轉換差異比起原本的小一些,因此陸陸續續有注意。

所以你第一次用到NX10是什麼時候?
是在和平東路的Best電器試用的。印象很不錯,出乎我意料。

哦?所以有什麼特別訝異的地方嗎?
在對焦的反應上,比我預期的要來的快,而在熱鍵的配置上倒也中規中矩,算是方便使用。
那也是我第一次正式用AMOLED的螢幕,非常漂亮。
我也特別喜歡它的握把,握感很不錯。

那麼有沒有不喜歡NX10的部份?
雖然EVF擁有92萬的規格,但是在實際使用上,亮度不如我預期,精細度與色澤也不若AMOLED的螢幕。
通常我如果用有EVF(不管內接或者外掛)我用EVF的機會很高,但NX10是第一台我比較常用LCD取景的機器。

但後來好像沒聽你對NX10有下任何評論,怎麼了嗎?
自從德國Novoflex宣布因為NX系列卡口太小,無法製作轉接環,那時候我就默默的打退堂鼓了。

所以你覺得NX10有什麼是值得一般人參考的?
我覺得NX10的色彩模式做的不錯,儘管是比EX1還要早推出的機器,但是每個色彩模式都還可以針對色相偏移、飽和對比濃度進行微調,我個人覺得相當迷人,可以借此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

那麼你最常搭配NX10使用的鏡頭是什麼?
大概是30mm。
我覺得用起來挺愉快的,不管是焦段、光圈、體積,甚至是自動對焦的流暢度與低噪音,都是我願意且喜愛使用的特點。

那麼大家關注的,鏡頭素質與畫質怎麼樣呢?
鏡頭來講,比NEX的好,比M43系列的鏡頭略差一些。
(這樣會不會太直接)
低iso質感在我可以接受的範圍內,至於高iso表現就跟一般的APSC近似。

NX10是三星第一台在市場上推出的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的相機,你個人的意見是?
我覺得NX10是一台很中規中矩的機器。
鏡頭表現上,雖然不如傳統光學大廠,但也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差。
電子性能上,不是位居在最領先的角色,但一點也不會造成使用上的困擾。
(不是要抱怨EX1,晚出的EX1反而反應比NX10差一些)
簡單的說就是中規中矩,是一台售價跟性能上剛好位於適當區間的機器。

NX系統對你來講,你最關注的是什麼?
可交換式系統有一個很重要的資源就是鏡頭群。這點M 4/3陣營做的非常好,發展至今已經非常完整。
Samsung建構鏡頭群的時間點稍晚,但是發展的卻很快,很快的在2010年已經要擁有很多人常用的幾個焦段了:18-55、50-200、30、20、20-50。後續的Roadmap規劃的很明確。
而這點,這我覺得是發展一個無反光鏡系統很重要的起步。
給予一個藍圖,如何有適當的步調然後去完成它,這是我後續主要關注NX系統的地方。

簡單總結NX10,你會怎麼說?
NX10是一台在台灣被低估的無反光鏡相機,時間點跟體積都有點尷尬,但價格上卻完全對得起性能與畫質,有機會的話倒也可以列為一個考慮。
我覺得寫真迷的ADI前輩用起來相當不錯,他自己也對這台相機有一些使用上的心得,或許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二)生活的觀點:30mm F2
使用NX10的這段期間,我最常用的便是這顆30mm F2。
不為什麼,就是為了輕便。

30mm採用的是43mm的口徑,這個口徑的濾鏡我自己的相機裡面算很少見的,我印象中用在DV上面比較多一些。

鏡頭的接口是用金屬的,這顆30mm的塗裝也還不錯,幾個禮拜用下來倒也沒有什麼磨損,手動對焦的阻尼也算滑順,在操作面、外觀質感來說相當合我的胃口,這也是我願意經常使用的原因之一。

基本上,Samsung規劃的鏡頭群算是相當中規中矩的,並不是每顆鏡頭都一定放置防手振OIS,並不是因為Samsung小氣還是怎麼樣,而是因為30mm具備F2的光圈,等效的焦長也約略50mm左右的視角,透過提高ISO跟大光圈,安全快門往往都還能維持一定的水準,自然就不需要防手振的機制。

30mm這顆鏡頭基本上是一個具備大光圈的鏡頭,實際用起來在稍微昏暗的室內會起到很好的效果。僅僅需要稍微提高ISO,就可以拍出不晃動的照片。

就鏡頭的放大率來說,30mm也擁有0.16X的放大率,在APSC上面因為經過裁切,所以也會稍微更大一些,這對基本的花草微距,甚至是一般日常的食物拍攝都有不錯的效果。

儘管不能靠的非常近,但對於日常用途來說,這樣的放大率對一般人寫食記也已經足夠使用了。

就視角來說,30mm恰好接近50mm鏡頭的視角(其實是46mm)。
註:我知道很多人會問,為什麼不是45mm,不是x1.5倍嗎?實際上APSC的焦長轉換,後面還有一個小數點,有些是1.53x、有些是1.54x,而NX10是1.54x。
原廠網站指出,30mm的等效焦長是46.2mm。

我相信你應該聽過不少50mm是標準鏡,很符合人類視角的說法,就我自己使用來說,我會覺得50mm左右相當於我自己眼睛「關注」物體的視野角度。

稍微有集中視覺的效果。

我也認為這顆鏡頭的散景表現不錯,基本上沒有讓人不舒服的漩渦散景,背景雖然不見得就是個奶油狀,但就是柔柔的。

說老實話,要不要最近一年開始用ILDC無反光鏡類型的相機,我還真的很少用50mm左右視角的鏡頭。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愛拍風景的關係,總是希望盡可能的把景致放進相機裡面,所以我慣用的焦段往往是28mm甚至是21mm。

不過後續用了幾台相機,有很多機會開始用標準鏡焦段的鏡頭,先前開始改變習慣的,大概就是Lumix 20/1.7跟一些C mount電影鏡了。

也不是說抗拒這個焦段,就只是不習慣而已。

後來拍的多了,才發現為什麼以前傳統單眼總是配置一顆50mm的大光圈鏡頭。

這個視角不若28mm那樣,稍嫌廣了些,也不若中望遠集中了些。恰恰是個中庸的視角。

要拍什麼都沒什麼不可以,儘管少了廣角的壯麗。

也少了望遠鏡頭濃濃的壓縮感,化不開的奶油散景。

不能靠的太近,但面對美食仍有餘力。

因為這個視角是一個生活的角度,就像這樣,望向天空的風箏那般。
不侷促的生活觀點。

偶爾,你會面對幾個有氣氛的好風景。

旅行中總有想要記錄的人。
就是這麼自然,不造作。

30mm這顆鏡頭的特性不只是只有在視角而已,光圈全開的銳利度、散景表現都令人嘉許,如果只帶著它,在畫質面上也沒什麼好挑剔的。
在電子性能上,搭配NX10的使用上也相當愉快,對焦速度相當不錯,對焦時也不會發出震動跟嗡嗡聲。

為什麼許多無反光鏡系統都選擇等效50mm左右而不是廣角來當做一個餅乾鏡的開始?
(我知道有選用廣角的系統,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就如同下面這張崩壞的瞬間。

因為這就是生活。
儘管這只是平實的角落,天天相處的人們。

或許只是一個不顯眼的街角。

一道經常品嚐的小吃。

但更多能拍到的,是生活中的喜悅。

就是這些,這麼淡淡藏在你生活中的風景。

文章索引:
Samsung NX10 快問快答
轉化生活的美感- Samsung NX10(一)Exterior
轉化生活的美感 - Samsung NX10(二)生活的觀點:30mm F2
轉化生活的美感 - Samsung NX10(三)平實中的不平凡:18-55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