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介紹的是Samsung的MILC(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無反光鏡可交換鏡頭相機),NX11。NX11整組搭配i-Function 18-55mm F3.5-5.6 O.I.SⅡ(容易咬到舌頭的名字)為標準kit鏡,此外再借了30mm/F2.0來使用。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會看到這兩顆鏡頭交互運用。
正文開始前給各位一個觀念,EP、NEX、NX、GF這類MILC不是數位單眼(DSLR),網路上很多什麼評測[1]之類的寫說這是什麼輕單眼、小單眼、類單眼、微單眼、隨身單眼,掛那種名詞的話,勸你還是慎重考慮是否繼續閱讀。
分享一個小秘密,以老師工作來說,像研究所考季,你要在短時間內改400~600份考卷,基本名詞解釋就錯的話,這張考卷就丟了。
以你的工作來說,你要買相機,所以要在短時間內找大量評測報告,但品質量莠不齊怎麼辦?名詞都弄不懂,後面的內容值得信賴嗎?
以下是NX11外觀。
[1] 但這邊要特別強調的是,一般網友分享當然不用吹毛求疵,事實上跑到別人部落格留言說「這不是類單眼」是件相當失禮的事。這邊指的是「專業攝影網站」與「專業寫手」的圖文而言,既然他們強調自己是專業,那當然該以最基本的專業要求他們,對吧?

首就外型而言,正如Panasonic的DSLR型GH系列是系統內上級機,Samsung的NX11,在外型上也明顯表達出「上級機」的感覺。
再來是這台相機的握持性。由於有突出的握把,握持感可謂安定許多。若NX100,由於造型與材質之故,必須謹慎地把持才能預防手滑。
雖因機身體型關係,握持時小指懸空,比不上DSLR,但光憑握把,就能在MILC中名列前茅
接著看操縱性。操縱性是本門評鑑相機非常重要的因素,因為「好操縱」的相機讓你拍照時能確實感受到樂趣,但難以操縱的相機會大幅破壞攝影的樂趣。但這種操作性的考核是那些追逐數字的開箱文無法告訴你的資訊。
個人標準,有雙滾輪(同時調整光圈快門)、獨立WB鍵與獨立ISO鍵這三者,我就會給予中上的評價,為何?因為這是控制曝光最重要的項目。至於是否能達到高評價,則要看按鈕的配置與其他獨立鍵的功能。
以MILC來說,這台操縱性可位列前段,這是基於兩個缺點與兩個優點所得到的答案。
先講缺點之一,儘管這是Samsung的上級機,但令人不可理解的是「為何NX100有雙滾輪,而NX11沒有?」雖然NX100的滾輪位置不盡理想,但卻是極力減重的MILC中少數具有雙滾輪的優秀存在。
以體積而論,NX11絕對有更佳的空間,可以將滾輪放在正確的地方便於操作,但可惜的是NX11卻放棄這個工作,這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缺點之二,是廠商主推的「i-Function」功能。儘管「i-Function」的缺點在NX100的文章中就提過了,但此處有必要更深入說明這項Samsung特有功能。
請見此圖:

「i-Function」功能鍵做在鏡頭上,AF-MF切換鍵上面那個按鈕就是。
按照廠商的說法,按下去之後可任意調整光圈、ISO、白平衡、光圈、快門之類的設定。但其實ISO、白平衡就有獨立按鍵調整了,沒有特別按i-Function調整的必要。
再說光圈和快門,相機滾輪調整快門,假設在鏡頭上的i-Function可以直接操縱光圈,那倒也不錯但實際上若要以i-Function操控光圈,你必須進行以下動作:
1.按i-Function
2.轉動對焦環,將選單切換成「調整光圈」
3.再轉動對焦環去調整光圈值
但若你採傳統方法則是:
1.按「AV+-」
2.轉動滾輪
而且1.和2.可以同時進行,其實只有一步驟。反觀i-Function的過程,相當麻煩,讓人找不到願意使用的理由。
也許Samsung是想力推i-Function,才不在機身加入雙滾輪。但這樣的設計邏輯只能說是讓人嘆為觀止、匪夷所思。
另外有兩個優點,也就是兩個獨立按鍵:「切換RAW檔」與「相片設定」,這兩個功能無論在GF系或是EP系都得進選單調整,但NX11有獨立按鍵調整。

「景深預覽」鍵(握把旁邊那個按鈕)可透過設定更改為「切換RAW/JPG模式」鍵,這個切換在拍攝黑白照片或是低光源場景時特別好用。

相機最右下角那個垃圾桶按鈕就是「相片設定」鈕,Samsung稱之為「拍照精靈」,可以調整對比、飽和或是什麼黑白、低彩之類的模式。
不過這台相機的操作有個和大多數相機不同之處,在於十字鈕中心的「OK」鍵,一般相機除了確定外,按一下就進去選單,但NX11的選單並不在這顆鈕,在左上方,觀景窗左邊那顆寫著「Menu」的按鈕才是選單鍵。
老實說這是一個奇怪的設計,因為選單放那裡就無法單手操作,一定要用左手壓Menu才會進選單。
螢幕表現方面,和EX1、NX100相較進步不少,預設的對比度、飽和度不再是最高,稍微貼近正常使用的範圍。EX1是經典的例子,之前我在墾丁時,肉眼看天空只有一點點的藍色,但EX1的螢幕看出去是大藍天。NX100的螢幕比較沒那麼誇張,NX11又好一點。
如果從選單介面來說,NX11表現優異。對手機GF、EP的選單都是層中有層、疊床架屋,找設定非常不方便,特別是GF2,某些重要的設定竟然藏在Q.MENU裡,正常的MENU找不到,那是非常令人憤怒的設計[1]。
而NX11選項進去只有一層,每個大項都只有一頁,找設定輕鬆愉快,從剛拿到手算起,翻三便選單我就完全掌握這台相機的功能,因此不用再去找說明書。[2]
對焦性能面在MILC亦名列前茅,比起GF2的老花眼AF更顯優異。AF速度來說,MILC都一樣慢[3],但AF精度卻表現優異,在這次使用期間沒有多少脫焦現象,就算用到F2.0的大光圈也一樣,令人安心。
電力表現方面,帳面數字400張,在MILC是頂尖表現。雖然在ISO3200的極端環境下會降到230張左右,但仍然大勝GF2(一般環境下)200多張的表現。(關於各MILC電力表現見後篇「電力表現參考表」)
色表現由WB與色反應構成,這方面三星一強一弱。AWB方面,這是Samsung的強項,EX1、NX100與NX11三台都一樣,AWB準確,自然光到人工光源都準確,假設你不會判斷色溫,可以安心把WB轉到AWB。
看圖片前,仍照慣例進行圖片品質宣告:「除特別說明,否則全為JPG直出、無修圖。」
[1] 為了找到我要的設定,只好翻說明書,然後就那本大有問題的說明書就被一條一條地勘誤,見:GF2之參:錯把馮京當馬涼。
[2] 或者這樣說,因為選單設計好所以免去被鞭翻譯的命運,如相機內附的小說明手冊把「手動模式」翻成「手冊」,想必完整版說明書一定也有錯誤,不過既然選單容易理解,就沒有必要再看說明書了。
[3] 但Panasonic亦有機體主打最速對焦,只是那台沒用過,因此不做保證。

這是台北捷運車廂,算是常見的場景,各位可和自己手中的相機相較。

這是和神秘的Nikon農藥綠同時拍的相片,測試結果我在這裡才說,就是在那種環境下,手機和NX11都比D300s準(其實正確的講法是D300s太不準了),不過這結論實在太傷害廣大Nikon粉絲感情,所以留在這裡說。
接著我們來看體育場內的人工光源表現,拍過體育活動的朋友都應該知道那種光源是非常可怕的。

EP1拍出來是這樣,體育場的水銀燈都是青色的。

NX11。
效果哪種比較好?就看各位了。
延伸閱讀:
知識有價論——相機評測篇
「我該選哪台相機?」
「心得」或「腥得」?
NX11之壹:遊人愛向誰家宿(後)
---
2011-06-18 18:03 發佈
但另外一種EX1、NX100與NX11三台都一樣的,就是三星的塑膠色問題。就是三星相機在遇到人工色時,必須降機身內飽和度,最高只能到0(換句話說最好是調到負向),不然很容易過飽和爆色。

紅爆色。

藍塑膠色。
特別要注意的是紅色,三星一貫傾向會讓紅色高飽和,所以出現人工紅色時要非常注意,機身內飽和度不設為零幾乎就會紅爆。
閃燈方面,有內閃也有熱靴。內閃可調整出力,優於GF2[1],熱靴可觸發他牌外閃(NX100不能觸發他廠外閃,是非常糟糕的設計)。
雜訊問題上,NX100的雜訊表現相當糟,ISO800就有大量雜訊,輸給片幅較小的EP系,可見雜訊調校上是很弱的,NX11雖說用同一塊感光元件,但雜訊抑制上大幅躍進,連最高感光度也不容易見到色雜訊,只是這樣的代價是犧牲畫面銳利度換來的,在第二回會看到範例。
搭配鏡頭上,i-Function 18-55mm F3.5-5.6 O.I.SⅡ這是相當一般的kit鏡,正如所有的kit鏡一般,只有便利性(或者再加上防手震)這項特點,變形度、色散、銳利度之類的就不要太強求了。
但儘管如此,和NX11組合後效果也不算太差,這裡以風景攝影中對鏡頭有細膩要求的晨昏場景為範例:

其實晨昏攝影困難(或說樂趣)之處在於對曝光的精準要求,以不後製為前提的話,就必須精準掌握住雲、日與光流三者之間的關係。

上一張是望遠端,這張則是廣角端,可以看出當天雲的狀況。

換成直幅構圖再拍一張,天空中有三個高亮區,每個亮區的亮度都不同,要同時捉住的話,光靠三個亮區的平均是不行的,要訣是先決定主位,再把次位納入考量,再來以不破壞主次位曝光平衡的前提下,將從位的曝光修正。

為何強調曝光值呢?假設交由相機自動曝光的話(相機「夕陽」模式),會變成這樣。
儘管地點相同,但時間不同,所以這張嚴格來說並不是當作前後相片的對比,而是當成自動模式的表達範例。

如果不想那麼麻煩的話,可以按「RAW/JPG切換鍵」,轉成RAW後回家修圖,顏色要多紅、多黑都可以。或者多拍幾張回去HDR。話雖如此,這幾張仍舊是JPG直出。

說到RAW檔,相機內附的專用轉檔軟體和之前的一樣,是Silkpix的Samsung訂製版,只能解NX11的RAW檔(能不能解其他NX的照片不確定),無法讀入jpg。基於泛用性的理由,還是以LR比較方便,3.4版可以解NX11的檔案,不用特別再更新。

看到這邊可以發現,低ISO時搭上這顆鏡頭,表現亦有一定水準。像拍夕陽的好地點,一定會有大量發燒友配備機皇鏡皇與腳皇,拿著濾鏡與黑卡搖來搖去。當日毫 不意外地只有我連攝影包都沒背,拿著一台彷彿吃了塑化劑的小機機(的確這台機殼是塑膠的)在那邊拍照,附帶受到機友冷笑的目光掃射。
以「求得最高品質的晨昏相片」而言,也許是必要投資,不過便宜的小相機能得到這種成果也不算太糟。

ISO1600,暗部出現雜訊。
kit鏡表現中規中矩,但30mm/F2.0則有超乎想像的表現,在NX100之肆:一笑初得碧紗籠(前)中提過,20mm/F2.8這顆鏡頭銳利度不高,但是30mm/F2.0這顆鏡頭等級和20mm/F2.8可說完全不同,關於這點,會在第三篇說明。
另外本機尚有EVF、數位修正等功能,會在相應的章節進行解說。
***附表:MILC電力表現***
廠商 |
型號 |
上市 |
CIPA電力參考值 |
Olympus |
EP1 |
2009.07 |
300 |
Panasonic |
GF1 |
2009.09 |
380 |
Olympus |
EP2 |
2009.11 |
300 |
Olympus |
EPL1 |
2010.02 |
290 |
Sony |
NEX5 |
2010.05 |
330 |
Olympus |
EPL1s |
2010.11 |
300 |
Samsung |
NX100 |
2010.09 |
420 |
Panasonic |
GF2 |
2010.11 |
300 |
Olympus |
EPL2 |
2011.01 |
280 |
Samsung |
NX11 |
2011.04 |
400 |
延伸閱讀:
GRD2解體真書
EX1解體真書
NX100媒介新語
GF2媒介新語
NX11之壹:遊人愛向誰家宿(前)
NX11之貳:投以冰炭問他方
一般來說,相機最佳的發揮空間是在良好的光源環境,但總有在不良環境中使用之時,本文將NX11置於兩種不同的極端光源環境下,讀者可參照該機表現如何。
慣例的相片宣告:「為求確實檢驗相機實力,以下均為JPG直出、無修圖上傳。」
(一)光源過亮

光從相片上不易看出,事實上紅與藍幾乎達到色飽和的臨界點了。

此時為正午,灼熱的烈陽對LCD取景的相機而言,可說完全變成瞎子。在這種高熱環境下,只有古典的光學觀景窗(OVF)能正常使用,就算以高亮度自豪的AMOLED,也毫無表現空間。
還好,NX11為DSLR造型的相機,除開LCD,尚有EVF可供取景,但看似便利的EVF,很遺憾操作上欠缺實用性,原因如下:
1.畫面太小
2.解析度僅有VGA格式,透過EVF看出去是相當模糊的,無法辨認是否合焦。
3.最重要的一點,快門按下後,會有1.5~2秒,EVF是全黑的狀態。
僅有問題1和問題2仍然可以當成大太陽下替代方案,但問題3不可解,因此對EVF使用斷念。以上的照片仍用LCD取景,不過更正確的說是盲拍。

正午時分的太陽有多大呢?這張相片可以作為說明,仔細看,相機下面有陰影,但那不是相機的陰影,這是在畫面上方用遮蔽物蓋掉光線的影子,讀者可把遮蔽物當成「抗強光防護罩」,請記住這個方法,我們在第三篇還會看到。

綠色表現良好。右下角的黃是葉子本身的顏色,和某牌經典的偏黃經典農藥綠不同。

與相機無關,其實我只是想問,那個箭號到底是什麼意思.........會不會站到前面去就...........?
之前第一次到中山女中的時候(GF2之陸:宓妃留枕魏王才),也有學生說要帶我去男廁,可是......我彷彿看到可怕的A剖標題.......

在較少人工色的場景,可以正確反應出現場的色調。

藍與綠兩種原色。

不是什麼會讓粉絲發到論壇誇耀的「暴力藍」,但如肉眼所見的藍色讓人覺得清淡舒暢。
(二)光源不足
高ISO表現向來是大片幅與感光元件製造廠的優勢,Samsung在此雖有進步(比NX100多一格可用ISO,降低標準的話可說多了兩格可用ISO),但以APS-C的表現而言,顯然還需要加油,更別提竟然輸給更早期、更小片幅的EP1。
ISO3200(最高)

KIT鏡本身的銳利度就不是很高,再加上ISO3200的抹雜訊,造就這種超軟畫質。

這張則是看起來像經過裁切一般。

暗部出現大量色雜訊。
向下對比:
GF2之貳:縱使晴明無雨色
GF2在ISO400時就會出現色雜訊。

請注意頭髮表現(不是頭髮,是這台相機拍出來的頭髮表現,某人強力要求註明),已經完全稻草化了......

再來是高ISO不可避免的高光溢出,一樣不會缺席。

高ISO環境下要求取較高銳度的畫面,請在機身內選擇黑白模式。

對照:
EP1,ISO4000。EP1是更早、感光元件更小的相機,只是高ISO表現超越了NX11。不管從雜訊或是銳利度來說,都取得全面性的優位。
雖然看到這裡,會認為NX11的畫質很差,不過那是專指高ISO表現而言,向下一格的ISO1600表現就相當不錯了。
ISO1600

在惡劣光源下(低照度、怪光色),ISO1600有這種表現可給高評價。
ISO800

ISO800可以安心使用,和NX100只要到800就雜訊橫行的狀況完全不同。
以上均搭配KIT鏡,若要求取更高水準的表現,就是在低感度下使用30mm/2.0這顆定焦餅乾鏡。
ISO400

低ISO配上定焦鏡的表現就相當紮實。

可以確實描寫側光的鏡頭。
看完兩個極端光源的表現後,下篇將探討30mm/2.0。
延伸閱讀:
NX11之壹:遊人愛向誰家宿(前)
NX11之壹:遊人愛向誰家宿(後)
NX11之叁:但使主人能醉客
---
AMANITA wrote:
&nbs...(恕刪)
「為求確實檢驗相機實力,照例均為JPG直出、無修圖上傳。」
由於之前用過20/F2.8(NX100之肆:一笑初得碧紗籠(前)),因此一開始對這顆鏡頭的期望就和Panasonic的14/2.5或是Sony的16/2.8一樣,只是為了方便、不能期待鏡頭品質,縮小體積而需要大量數位修正的鏡頭。
但30mm/F2.0這顆鏡頭表現在MILC中表現相當優異,可以說是真正的鏡頭,而不是敷衍了事的玩具。
這顆鏡頭無論在銳利度、變形量、色散與邊角失光這幾項檢驗標準都獲得優異的表現,當然,這也反應在實拍的相片中。
銳利度方面,和後期的20mm/F2.8不同,光圈全開時就有足夠的銳度,縮到F4後,全區域表現優良,求取最佳表現區域在F4~F6.3之間。
開放光圈下,中央與邊角光差約0.7格,基本上可以忽視。
變形方面,有0.7%的變形率,但這不礙事。
和Panasonic強制開啟「數位修正」的系統不同(大概是2%的變形量太可怕,不得不強制開啟,見:GF2之貳:縱使晴明無雨色),NX11可自行選擇是否使用數位修正,基於兩個理由我常時保持關閉:
1.不喜數位修正
2.數位修正會導致畫面線條平衡崩壞(不過看不出來就沒差)
不過NX11具備這麼有趣的功能(GF沒有、NEX沒有、EP也沒有),彷彿是為了嘲笑對手鏡頭是XX而設的功能實在太有戰意了,所以來看一下這功能的狀況:

數位修正開

數位修正關
如果看不出來可以點這邊,用上一頁、下一頁的方式來比較。
可以看出數位修正的方式是把桶狀變形的擴張向內凹,不過既然向內凹的話,一定會有其他線條被破壞,(只是在這張中看不太出來)因此這是數位修正不可取之處之一,等會我們會看到不可取處之二。
另,這顆鏡頭本身變形抑制就不錯,沒有必要開啟數位修正畫蛇添足。

從最亮到最暗,階調表現良好。

有人工紅色必須注意機身內設定。
MuYuu::「以後可以請這位老師來上課嗎(羞)~」
可以啊~你考上X大法律系就OK了(喵)

接下來又是傷感情時間了,這是NX11+30mm的照片。

「噓~不要跟別人說沒有數位修正的14mm/2.5變形這麼可怕!」
這是EP1+14mm/2.5的照片。
這就是不支持數位修正的理由之二:「當無法修正時,就被看破手腳。」特別是在M4/3聯盟這種機身跟鏡頭可互接的狀況會特別明顯。
當Olympus的EP1接Panasonic的14/2.5,用肉眼就可以輕易看出沒有數位補正的原貌。
注意畫面上方那條橫線,比對兩張圖的表現你就能瞭解14mm對於直線是沒有辦法精確以直線的形式投影在感光元件上,才會造成這種曲度。(看不出來不必勉強,不一定是壞事)

再看這張圖(EP1+14mm/2.5),大多數的人注意到牌子,但要提醒你左上方的冷氣背景的與磚牆,特別是冷氣,它是被往左上方抽拉的。
但要提醒一點,14mm和30mm的製作難度不同,14mm的面臨的變形問題比30mm大得多,不能以單一鏡頭論斷兩廠的實力。今年夏季,三星會推出16mm/F2.4這顆新鏡,和Panasonic14/F2.5比較接近,要論斷兩廠的餅乾鏡能力,應以這兩顆一較高下。
另外補充,Panasonic的14/2.5接自家的GF2相片不會自動轉正,但接OLYMPUS的EP1會轉正;接GF2有數位補正、EP1沒有............
Calvin:「老師~~這是否代表新聞是扭曲的呢?」
![]() |
小小白:「雖然A.老師有說過....可是我還是買了這顆鏡頭接EP1...去謝師宴拍老師的頭,老師覺得相當......怎麼辦怎麼辦???」
都已經跟你說過了你還買,看來我只好傳授你最終奧義了.........
用這個方法保證不會被看出變形,可說是本門密技中的密技!!
是什麼是什麼?
![]() |

附帶一張手機拍的。
接下來移到外面,中午的太陽是很可怕的

沒有遮住的地方就是一片白色,猜猜畫面左邊那一點是什麼東西如何?

左下角那個障礙物,正常狀況下是不會讓它入鏡的,只是太陽太大,LCD根本看不到,前文也提及EVF不具實用性,所以再度盲拍。
因為這邊讓人快要融化,所以繼續移動。

有朋友說想看散景能力,這邊提供全身與半身測試(光圈全開)。

不過其實散景這種東西,過份迷戀的話一點好處也沒有,只會崩壞選景的能力而已。

NX11之壹:遊人愛向誰家宿(後)中有提到抗光防護罩,就是這樣使用。
由影子的位置我們可以看到,這依然是正午的直射光,再以鞋子的亮度來看,一伸出陰影區馬上就過曝,可想見此時的環境光。

高熱、直射光、柏油反射,不管哪種看起來都不是好條件,但在這種環境拍照,就能顯現知識的價值與辨光能力。

這個場景看起來像是黃昏,但實際時間是接近一點的正午,只是取投射光看起來像是夕陽,整體光線仍然是非常強烈。

最後再放一張手機照,另外這家水餃不錯。
法蘭克.H:「可是……蓋著蓋子怎麼照水餃呢?」
關於這個問題,指出業界潛規則的特異功能李校長可能會說,這是進行「念寫」實驗。
......................................(秋風)
好啦,只是在看剛剛在大太陽底下拍的照片而已,因為太陽下什麼都看不到。
下篇為NX11總結。
延伸閱讀:
NX11之貳:投以冰炭問他方
NX11之肆:今朝都到眼前來
---
用過EP1、EP2、GF1、GF2、NEX5、NX100、NX11等MILC,哪些是隨便亂做的相機、哪些是投入心血發展的系統,這是一清二楚的。
例如之前寫的某台相機,優點部分竟然沒有一項與相片品質相關,反之所有與相片品質的項目幾乎都在缺點上榜。但那台相機還不是最差的,因為更爛的機器根本就不在撰寫清單內。
NX11就相片品質這方面來說,基本上是沒什麼問題的。AWB準確的話,基本發色都會正常。但要面臨的就是色彩管理問題,人工塑膠色的問題相當明顯,要成為一家「相機廠」,這點必須加以改善。
此外,內建「數位修正」開啟與否的設計讓人確實感到廠商的鬥爭心,當某些相機預設為開啟且不能關閉時,你就可以知道廠商有多麼不想讓你看到他們鏡頭的真相。
「為求確實檢驗相機實力,照例均為JPG直出、無修圖上傳。」

NX11+30mm/F2.0,成相非常紮實。
反觀三星竟然在選單內讓使用者選擇是否開啟。
這個功能相當於對MILC鏡頭廠放武林帖,尤其是以4/3時代誇稱擁有最高鏡頭水準的奧林帕斯,這樣的挑戰特別明顯。
除開光學品質,以操縱性而論,由於NX11定位為系統內上級機,因此操作性需要改進之處在增加雙滾輪,否則當使用同樣CMOS的入門款NX100都有雙滾輪時,NX11定位就很混淆了。

像這樣轉過頭就突然出現的畫面,由於沒有雙滾輪無法同時調整光圈快門,導致畫面有些過曝。

綜合電力表現、對焦精度、成相水準,NX11都是超越MILC水準的表現。
回想起2004年購入DSLR時,三星根本是聽都沒聽過的廠商(在相機界),短短幾年間,不但發展了DC、DSLR,連最新的MILC都有。一開始傳統光學廠把三星當成賣家電的看待,只會出一些換殼、彩色的DC,根本不足為懼。但一如這家公司在其他產業發展的速度一般,三星在數位相機上和傳統大廠平起平坐的那日,很快就來了。
優點:
30mm/2.0水準優秀
相片品質良好
自然光與人工光源均準確的白平衡
介面選單簡明易懂
AF能力準確
優秀的電力表現
缺點:
僅有單滾輪
EVF不具實用性
人工色過飽和成塑膠色
鏡頭支援度不足
延伸閱讀:
NX11之壹:遊人愛向誰家宿(前)
NX11之壹:遊人愛向誰家宿(後)
NX11之貳:投以冰炭問他方
NX11之叁:但使主人能醉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