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影音不是「剪接」的藝術,是「理解人心」的劇本設計

短影音時代,人人都能拍,但不是人人都能讓人「停下來」。
真正的差別,不在畫質、特效或器材,在「企劃的靈魂」。
它決定了一支影片能不能抓住觀眾的眼球,更重要的是,能不能留住他們的心。

一、企劃,不是開場的表格,而是方向的指南針

許多人以為短影音企劃是形式:寫腳本、分鏡、定主題。
但企劃真正的功能,不是規劃,是「聚焦」。
它讓創作者在雜訊中找到核心問題:
「我想讓觀眾感受到什麼?」
短影音就像射箭,時間只有短短15秒,你的企劃就是那支箭的方向。
如果方向錯了,即使拍得再美、剪得再快,也只是在浪費力氣。
企劃不是創作的前奏,它是整個故事的根


二、從觀眾的情緒出發

短影音不是在傳遞訊息,是在「觸發反應」。
觀眾不是在學習,是在感覺。
因此成功的企劃必須從「人性」出發。
問自己三個問題:

  • 他為什麼會停下來?
  • 他會為什麼留下來?
  • 他為什麼會分享?
這三個問題,就像劇本的三幕結構。
開場要引發好奇,中段要給出情緒,結尾要留下印象。
當你能明確回答這三問,你的影片才算有了靈魂。

三、結構比創意更重要

許多創作者熱愛創意,但真正能長期產出的,是「結構」。
一支影片能被看完,不是因為它新,而是因為它節奏對了
短影音的節奏結構,通常是三段式:

  • 引起注意(0-3秒)
用問題、情境、衝突開場,讓觀眾停下。

  • 提供價值(4-10秒)
給出關鍵資訊、故事反轉或實用內容。

  • 收尾共鳴(11-15秒)
一句讓人想留言、分享或收藏的句子。

這樣的節奏不僅適用於商業影片,
也是讓個人品牌長期穩定輸出的底層邏輯。


四、故事力,是短影音的靈魂燃料

短影音不是壓縮長影片,是濃縮情緒
就像濃縮咖啡,一口就要有餘韻。
好的企劃懂得用「微劇情」說故事:
不需要完整劇本,只要一個情緒轉折。
例如:

  • 一杯咖啡從焦慮的早晨開始,最後變成一場沉澱。

  • 一次小失誤,成為職場裡意外的啟發。

  • 一段平凡對話,揭露生活的幽默。
觀眾追的是情緒共鳴,不是情節複雜度。
因此,企劃的重點在於設計「感受的節奏」。


五、每支影片,都該有一個「一句話目的」

好企劃能用一句話說清影片核心,例如:

  • 「讓人笑中帶悟」

  • 「讓觀眾在10秒內學會一個小技巧」

  • 「用故事暗示品牌價值」
這句話,是你整支影片的靈魂。
拍攝、剪輯、文案、音樂,都應圍繞這個目的運轉。
當你能在企劃階段就說清楚「這支影片想讓觀眾帶走什麼」,
那就成功避開了大多數創作者的盲點:
拍完才想標題、剪完才找定位。
2025-10-25 20:31 發佈
huangchenli892 wrote:
「讓人笑中帶悟」
「讓觀眾在10秒內學會一個小技巧」


請直接推薦一部能"笑中帶悟"的短影音
沒看過甚麼理解人心的廣告
只看到一大堆假掰假文青噁心的影片到處充斥
不要複製GPT寫的
jenhoxen

[笑]有了ChatGPT,啥好文都不稀奇了,你根本不知道是不是真人寫的

2025-10-28 21:17
選舉

沒錯 他專門發這種ai智障文

2025-11-03 20:3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