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不過是1吋的SENSORhttps://www.usa.canon.com/internet/portal/us/home/products/details/camcorders/consumer/vixia/vixia-hf-g60
Wahaha214 wrote:貴,不過是1吋的SENSOR...(恕刪) 還好啦!一吋cmos面積應該是1/2.5"cmos的4、5倍大!加上Canon雙像素對焦快又準,只賣1499美金(約台幣45100),和這台價差才12K真的不算多。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他的論點是價錢只值一片感光元件?是在哈囉?果然又是個片幅黨的回覆,還好早就黑了 攝影機的確不能只看片幅啦!不然當年 Sony AX1 只用 1/2.3" cmos 要價 14W 是要賣誰?不過至從 Sony 全幅無反過度強調只有 FF片幅錄影才是王道後,很多不懂的人就忽視了碼率、色抽樣等其他因素持該邏輯回到攝影機世界,Sony大多數攝影機就變一文不值了!
ever7070 wrote:攝影機的確不能只看片(恕刪) 可能某些索粉覺得要這樣才會有優越感吧,我以前也遇過一些狂粉,不幸的是還來自你用過的品牌但是再怎麼樣也不會因為一個「光軸偏移」就黑一個品牌,連對方的正面質疑都不敢回,這些索粉還沒有墮落到這種地步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可能某些索粉覺得要這樣才會有優越感吧,我以前也遇過一些狂粉,不幸的是還來自你用過的品牌但是再怎麼樣也不會因為一個「光軸偏移」就黑一個品牌,連對方的正面質疑都不敢回,這些索粉還沒有墮落到這種地步 >>不幸的是還來自你用過的品牌不幸!? 不會啦! 我沒有特定擁護哪個品牌,以前我都拿 A7R2 來唸 Canon 不長進,只是這段歷史不知在01哪個角落而已。當時 A7R2 有高畫素(5DS)、4K錄影(5D4)、可動式螢幕(6D2),Canon 要集齊三台才能得到這三樣指標功能,所以我當然是唸唸唸.........>>遇過一些狂粉以前沒有 Sony黑科技時,那些有錢的老粗當然多是使用 Canon EOS-1D 系列,許多不懂器材的,只懂我買最貴的當然就是最好也一樣到處拿器材壓人我猜您以前遇到的狂粉,指的是這些人?不過狂粉哪裡都有,在底片時期則是萊卡、康泰時較多,完全看不起日系 Canon、Nikon、Minolta、Pentax 的用戶不同時期都會有這些人,只是在不同品牌存在而已我從 photo.net、手札、DCView 到 M01,這種人看太多了不過您說索粉還沒有墮落,我是遇到挺多的,說不過就抹黑的,這在 photo.net、手札、DCView 和 M01 早期,是不曾有過的情況既然遇到了,我一定要用散佈正確資訊的方式,好好向他們回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