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個月才剛結束的 CP+2023 除了日系品牌大放異彩之外,來自台灣的 Kamlan 也無預警的推出了新鏡頭 Kamlan 70mm f/1.1,且同樣是專為 ASP-C 片幅而設計,分別有 Sony E-Mount、Fujifilm X-Mount、Canon EOS-M 與 M4/3 接環可選擇,而超大光圈也是 Kamlan 長久以來的特色,吉姆在 2021 年 Q1 時也曾為大家帶來過 Kamlan 32mm f/1.1 的介紹,高性價比讓吉姆留下深刻的印象。

搭配 APS-C 機身使得等效焦距能來到 105mm f/1.1 的 Kamlan 70mm f/1.1 這次更有看頭,中長焦段搭配超大光圈輕易就能讓 APS-C 機身成為景深切割機,而吉姆這次選擇的接環則是多年來持續耕耘 APS-C(X-Mount) 的富士,雖然富士自家也有 Fujifilm XF 56mm F1.2 R WR 與 Fujifilm XF 50mm f/1.0 R WR 這兩顆兼具自動對焦與超大光圈規格的鏡頭可選擇,不過原廠鏡與副廠手動鏡頭的售價當然無法相提並論,價格亦有 3~4 倍的落差,
光學表現也是有明顯的差異。
/// Kamlan 70mm f/1.1|外觀及特色介紹

Kamlan 70mm f/1.1 原廠公開的資訊其實很有限,google 幾乎看不到什麼官方數據,也因為這樣勾起我的好奇心,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詢問台灣窗口是否有鏡頭可提供測試,很快就得到了答覆也順利收到了測試鏡,原廠表示這顆鏡頭的售價會落在 NT$8000~9000 上下,現貨的數量也相當稀少,若是想購買的話平均得等到 2~3週左右。
- 鏡頭本體與配件
- 鏡頭蓋
- 鏡尾蓋
- 遮光罩
- 消光螺紋

Kamlan 70mm f/1.1 全鏡身均為金屬材質,加上 77mm 的大口徑使得它的總重來到 776 公克,其體積為 80 x 96(mm)這體積拿在手上也是相當有感,搭配 X-T4 作業時總有拿到全幅系統拍攝的錯覺,因為這組合真的有夠重。

拿到 Kamlan 70mm f/1.1 時一直有個疑問,就是為什麼前玉上下要貼上兩塊塑膠片?!詢問原廠才知道這是為了減輕整體重量,所以將原本玻璃的上下邊緣切除改以塑膠材質來取代,聽到後我則是一臉的難以置信...難道這不會犧牲進光量進而導致畫質下降嗎?又或是影響焦外散景的表現甚至是光點散景的形狀?而且這樣不就喪失 77mm 的意義?吉姆腦海中有好多的為什麼跟疑惑...

此鏡的最近對焦距離為 70 公分,光圈範圍從 f/1.1~f/11 而且是採無段光圈設計,光圈結構為 7 群 9 枚,9 枚鏡片中其中 5 枚是特殊鏡片,首先 1 枚是大光圈鏡頭必備的 ED 低色散鏡片,其它 4 枚則是高折射濾鏡片,雖然特殊鏡片有高佔比,但似乎並沒有實際反應在光學表現上,這也是令人感到惋惜的部分,光學技術的 know-how 在相機、鏡頭產業來說都是實力的累積,現在手機雖然有運算攝影加持,不過真的要比畫質還是難與可換鏡相機、高階鏡頭相提並論。
- 對焦尺
- 最近對焦距離
- 品牌logo

Kamlan 70mm f/1.1 的鏡尾也同樣選用金屬材質,不過在這裡看不到任何的電子接點,也就是說這顆鏡頭除了手動對焦以外,包括焦距及光圈值都無法回傳至機身,所以 EXIF 也就看不到相關的資訊,我想這對部分玩家而言多少會帶來困擾。
- 手持俯視
- 手持側視
/// 解像力測試
即便不想面對但醜媳婦總得要見公婆,那就是 Kamlan 70mm f/1.1 的解像力測試,搭配的機身為 2610 萬畫素的 Fujifilm X-T4,這畫素並不算特別高,畢竟 X-T5 後來更晉升為 4020 萬畫素,Canon EOS M 的 M6 Mark II 也有 3250 萬畫素。測試當下已放大反覆確認過多次是否準焦,同時我還刻意提升一級曝光補償來彌補嚴重的邊緣失光;從以上的測試結果可以得知 f/1.1~f/2.8 的畫質都超軟,從 f/4 開始才逐漸可被接受,不過 f/8 才稱得上是工作光圈,f/11 這最小光圈的雖然會受到影響,不過還是樂勝 f/2.8...主大超大光圈這個特色,不過可用畫質卻是從 f/4 起跳這實在很難說服消費者買單,轉念說服自己買的其實是柔焦鏡頭,或許還會有撿到寶的感覺XD!
/// 低色散測試
其實導致大光圈鏡頭成像不佳的關鍵之一就是色散的抑制成效不佳,僅加入 1 枚 ED 低色散鏡片的 Kamlan 70mm f/1.1 由於色散嚴重,光線無法正確匯聚在焦點上進而影響到畫質,同時在面對高反差的場景時,開放光圈就容易遇到明顯的紫邊,通常可透過縮光圈進行改善,不過 Kamlan 70mm f/1.1 得要縮到 f/4 才有顯著的修正成果,不論影像中央或邊緣皆是如此。/// 抗耀光測試
官方亦未透漏 Kamlan 70mm f/1.1 的鍍膜技術,小編自己的推測可能不是沒有完全鍍膜,只不過是鍍膜的技術可能還無法真正有效的抑制耀光現象;實際裝上遮光罩後,小編也選在極端的環境下進行測試,可以看到它從光圈全開時就存在著巨型的光斑及鬼影,隨著光圈越縮越小耀光現象雖然同樣的明顯,但範圍則是逐漸縮小。如果你就是偏愛這類光學瑕疵所帶來的缺陷美,我想 Kamlan 70mm f/1.1 應該很符合你的需求。/// 散景虛化測試
前文曾提到 Kamlan 70mm f/1.1 前玉上下用塑膠片替代僅保留部分玻璃的設計,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這裡就有了答案!這時的對焦距離約 1 公尺,可以看到 f/1.1 光圈全開時焦外散景並非正圓形,而是上下被切邊的不規則形狀就像傳統起士的造型,當光圈縮到 f/2 時就能修正這個情況;為了偷輕而犧牲開放光圈的焦外散景,這似乎不是明智之舉,有點本末倒置...但如果 f/1.1 本來就不該被視為工作光圈的話,這樣解釋似乎就說得通了。/// Kamlan 70mm f/1.1|使用心得與結語

放眼 X-Mount 市場目前還真的找不到與 Kamlan 70mm f/1.1 相似的手動鏡,但確有一顆來自中國「唯卓仕」所推出的 Viltrox 75mm f/1.2 AF 自動對焦鏡頭,吉姆自己則是測 Kamlan 測到一半才發現這顆 Viltrox 神鏡,且價格也是相當可口...不到 1 萬 8 就能入手,平輸貨當然就更便宜了~雖然聯繫上了台灣窗口,但缺鏡嚴重...連鏡頭都交不出來了怎可能還有多的讓媒體測試,不然我還真想試試這第一顆掛上「全新旗艦Pro系列」招牌的 Viltrox 鏡頭。
上一段扯遠了讓我們回到本文的主角 Kamlan 70mm f/1.1 吧!Kamlan 70mm f/1.1 因為有四種接環可選擇,也不光是針對富士用戶做販售,Sony E-Mount、Canon EOS-M 與 M4/3 的玩家都可以將它列入口袋名單,畢竟光圈大於 f/1.4 的 APS-C 鏡頭選擇本來就不多,這也跟全片幅用戶數量的佔比攀升有關。

不過入手前建議還是先認識它的體積與重量再考慮,另外就是開放光圈的畫質還真的母湯,開放光圈跟工作光圈只整整差了 4 級,如果是拍人像的話我會建議至少將光圈縮到 f/2,因為這樣合焦的機率會大大增加,同時也能修正原先不規則的焦外散景形狀;如果是拍攝風景題材不需特別要求背景虛化的話,建議可以直接將光圈縮到 f/8 就能得到銳利清晰的照片,而且也能避免色散的干擾。

▲X-T4 70mm ISO320 1/105s
正是光學技術的缺憾造就了不尋常的缺陷美,在光線充足的拍攝條件下 Kamlan 70mm f/1.1 用 f/1.1 拍攝時容易得到類似底片機的漏光照(留意照片最上方),這也算是個小驚喜吧!

Kamlan 70mm f/1.1 雖然成功被量產了,但與原廠交涉的這段期間總讓我覺得它是一顆半成品,就像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就貿然推出的鏡頭,這跟我當初接觸「Kamlan 32mm f/1.1」的感受完全不同。吉姆真的是愛之深責之切,我不清楚原廠究竟遇到了什麼困難?或有什麼無法克服的情況?但國產鏡頭終究要給予支持~真心期待日後能推出更優質的產品給大家!
儘管 Kamlan 70mm f/1.1 在測試體驗的結果中並不完美,更充滿了許多不確定性,但正是這種不完美帶來拍攝時的樂趣,如果你不要用專業鏡頭來看待它,而是用 Lomography Petzval 這類趣味鏡頭的角度來體驗,我覺得會更合適。這次搭配 X-T4 測試也算是偷吃步吧?畢竟富士的底片色調就跟開掛一樣,既使是平淡無奇的場景也能透過濾鏡化腐朽為神奇,最後就是吉姆帶來的大量實拍樣本了,但因為 Kamlan 70mm f/1.1 鏡尾沒有電子接點,無法附上光圈值,人像題材光圈多數控制在 f/1.1~f/2,風景題材光圈大多控制在 f/8,以上給大家做為參考。
# 特別感謝「FUJIFILM Taiwan 恆昶實業」提供 X-T4 協助測試
|

X-T4 70mm ISO160 1/220s

X-T4 70mm ISO160 1/110s

X-T4 70mm ISO320 1/1600s

X-T4 70mm ISO160 1/1250s

X-T4 70mm ISO160 1/450s

X-T4 70mm ISO160 1/350s

X-T4 70mm ISO320 1/14000s

X-T4 70mm ISO320 1/2000s

X-T4 70mm ISO320 1/2000s

X-T4 70mm ISO160 1/400s

X-T4 70mm ISO160 1/550s

X-T4 70mm ISO160 1/640s

X-T4 70mm ISO160 1/3200s

X-T4 70mm ISO320 1/300s

X-T4 70mm ISO160 1/850s

X-T4 70mm ISO160 1/350s

X-T4 70mm ISO200 1/5400s

X-T4 70mm ISO160 1/2200s

X-T4 70mm ISO160 1/800s

X-T4 70mm ISO320 1/170s

X-T4 70mm ISO320 1/5000s

X-T4 70mm ISO320 1/1600s

X-T4 70mm ISO160 1/900s

X-T4 70mm ISO320 1/900s

X-T4 70mm ISO160 1/4400s

X-T4 70mm ISO320 1/600s

X-T4 70mm ISO200 1/3000s

X-T4 70mm ISO160 1/1900s

X-T4 70mm ISO320 1/800s

X-T4 70mm ISO160 1/12000s

X-T4 70mm ISO320 1/1700s

X-T4 70mm ISO160 1/1250s

X-T4 70mm ISO160 1/320s

X-T4 70mm ISO10000 1/32000s

X-T4 70mm ISO320 1/800s

X-T4 70mm ISO160 1/500s

X-T4 70mm ISO160 1/250s

X-T4 70mm ISO160 1/2900s

X-T4 70mm ISO500 1/105s

X-T4 70mm ISO160 1/2400s

X-T4 70mm ISO320 1/2000s

X-T4 70mm ISO320 1/850s

X-T4 70mm ISO200 1/450s

X-T4 70mm ISO320 1/1800s

X-T4 70mm ISO160 1/2700s

X-T4 70mm ISO160 1/640s

X-T4 70mm ISO160 1/500s

X-T4 70mm ISO160 1/2700s

X-T4 70mm ISO320 1/250s

X-T4 70mm ISO320 1/1250s

X-T4 70mm ISO320 1/15000s

X-T4 70mm ISO320 1/15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