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除夕,醒後賴床,亂逛01,就寫寫雜感好了。
年輕時拍照,拿著Nikon kit組機鏡就能拍得很高興。直到有一天發現怎麼自己拍得照片畫質不好,或拍不起來,才知原來鏡頭差。
升級與增補鏡器材頭後,發現還是拍不好,才知自己缺乏攝影腦。參加了攝影班,跟著老師與攝影狂學長睡遊覽車外拍,發覺底片燒太快,得換數位相機才行。
數位相機拍了幾年,但高ISO始終雜訊多,拿APSC總覺得矮人一截。等FF機終於成熟,預算也備妥後,才發現自己拿全幅機加變焦鏡很吃力。因自己腕臂握持力不足難以帶出遠門,只好放棄換APSC新機進富士門。
年輕時一直肖想Nikon的小黑,但始終因預算,後來是體力因素不曾入手。如今預算有了,也用較輕的APSC, 但依然與大光圈望遠變焦鏡無緣,看來只能等下輩子了。
能擁有入手屬意機鏡的渴望,其實很美好。因為人們拍照的動力與頻率,並不會隨著你有更完整的機鏡群而增加。這是真的!
大家新年快樂! 兔年去拍兔子吧!
讀書是拿手動機及親戚嫌發霉的鏡頭來用, 那時很想想能入一台F3, 買不起
自動對焦時代看見親戚用 EOS 及掛外閃發出紅燈輔助對焦, 很專業.. 又想入一台F4, 更加買不起.
很好的朋友比自己早出來工作, 有了收入想買相機問我介紹, 自已買不起的就推薦給他. 結果朋友入了 F801, AF35-70 2.8, AF 105 2.8. SB24.. 看到由店內拿來的好幾個金磚盒, 很羨慕啊. 偶然也會拿朋友的按按快門.
到自己也來工作很久後, 手頭有點鬆動, 但DSLR 還是很貴, 挑了最便宜賓得 ist DS kit, 聽到了反光板快門聲感覺就回來, 每星期只要放假都會帶出去拍照, 什麼也拍 : 小孩, 花草, 風景.. 又玩了一年. 偶然機會借 D70s 來玩了幾個月, 那不就是傳說之中的快狠準? 強烈的感覺想用回Nikon 更接近兒時的盼望. 就敗下去罷.
第一支買的大三元, 是小黑三 (AF 80-200 2.8/D), 拍了兩天怎麼 200mm 成像化開朦的? 回店問原來是小黑三的設計問題, 被店員勸敗之下(當年是香港相機店龍頭 - 萬成), 熱血上湧的就掏錢換了小黑五 (AFS 70-200 2.8 VR) 回來. AFS 寧靜快速的對焦果然不凡. 心想一生人只會任性一次, 但結果當然不是這回事, 一支又一支的敗下去.. 完了大三元, 向定焦進軍, 磚塊旗艦機 640 都換了好幾代, 默然回首.. 自己都不年輕了
我由底片機換用數位單眼是NIKON D60,覺得體積重量不算大,畫質也還不錯,後來數位相機的性能進步迅速,畫素與畫質一直提高,我卻連續多年沒有跟著攝影同好換用新機種,是因為NIKON在放棄CCD改用CMOS之後普遍有膚色偏蠟黃的問題,我不能適應,一直到D5500上市後,終於解決人像蠟黃的問題,機身也做得更小巧,更重要的是ISO有很大的進步,到ISO1600若不用於大圖輸出,畫質依然滿意,我終於等到我要的相機,由於APS-C的機身輕巧,我可以背著兩台相機出門拍照免去經常換鏡頭的麻煩,雖然全幅機可用ISO更上一檔很好用二手價也不高,但想到負重的問題又讓我卻步,甚至在購買D5500時曾想過要不要換更輕巧的M43系統,要不是M43的高ISO雜訊偏高,我會認真地考慮。
上個月我去車埕車站時,看見兩個小姐都帶著全幅相機一起認真地拍照,其中一人裝備是背著體積不小的相機包,掛著兩台全幅相機,提著一支大型三腳架,那些裝備若加在我身上,不用半天我就累垮,看別人能承受這種甜蜜的負擔,我只能自嘆不如。

我不知道樓主的年紀落在哪裡~
同樣的,我也是從年輕時一路背相機走來~
一開始我從底片1機2鏡跑了幾年後變3鏡(平民鏡)~此時重量還無感
數位初期,數位單眼還是天價買不起,我就多帶了數位隨身機
一直撐到幾年後價格低了~我找到了2手門路,便從C家D60~6000元開始
後來再過幾年後,因為感慨相機沒有隨身帶,想拍都沒辦法拍,
同事一語點醒我,開始天天隨身1機1鏡以上~此時重量還無感
然後因為野心,開始購買L鏡也換全幅單眼~有重量感了,還能負荷
基本1機3鏡1閃~現在因為習慣吧!還是感覺能負荷
不過,去年我為了筆電開始改用不方便拿相機的後背包
甚至還塞了腳架後重量達18-20KG,不管有沒有用為了習慣我還天天連背2個月
這時候有感覺我是在虐待身體了~
一路被相機算算也差不多30年了...真的有感覺到不像年輕時的身體了
但目前,單純側背1機2-3鏡(平民鏡),背起來還是很自然喔!
常常背習慣的話~應該還是可以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