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Canon R3、Sony a1、Nikon z9大比拼

Tony跟Chelsea做了綜合比較
Canon R3、Sony a1、Nikon z9大比拼

現在就差Nikon z9了,期待看到3家比拼!

更新囉!
Canon R3、Sony a1、Nikon z9大比拼
2021-12-25 14:55 發佈
WTFnow wrote:
Tony跟Chels...(恕刪)

Fro有最新的Canon R3、Sony a1、Nikon z9的比較了!

可以看到Canon R3在這個測試下表現是最好的, Sony a1有幾秒不知道在幹嘛, Nikon z9則是好一陣子不知道對到哪裡...

另外我發現玻璃心f2002f2004好像把我封鎖所以沒辦法看他的文
可能在我幾年前還在用Nikon D850的時候發的文他看了沒辦法接受吧
我3大廠都用過,但Canon也沒人把我封鎖,大概肚量問題吧~
WTFnow wrote:
但Canon也沒人把我封鎖,大概肚量問題吧~


正常啦
一些人容不得別人批評自己使用的廠牌,好像廠商是他的祖公祖媽,我是覺得很好笑,角色錯亂的感覺,花錢買東西還不能說實話批評

奇怪,這位老外是怎樣辦到同時按三台相機的快門? 每台都用手機遙控是可以,但是如果只是半按快門做對焦似乎用手機做不到的樣子
WTFnow
WTFnow 樓主

Fro的工作室我有看過3個人,大概是那3個人同時按快門的吧~

2022-01-12 10:29
Wahaha214 wrote:
正常啦一些人容不得別...(恕刪)


也許是三台都接到電腦,用設定熱鍵對應個別程式吧。
WTFnow wrote:
可以看到Canon R3在這個測試下表現是最好的, Sony a1有幾秒不知道在幹嘛, Nikon z9則是好一陣子不知道對到哪裡..


參考就好, 在無法確認細部的設定例如對焦鎖定時長以及韌體版本前, 這些都只是參考
現在的無反電子化機身只要韌體一改, 性能就可能天差地遠
再加上machine learning後很吃機身設定, 要怎麼玩怎麼測試其實都是看測試人員

舉例Z9剛推出的時候有人測試buffer是在快門較低的狀態測, 有人是在d-lighting開啟下測, 有人設定開啟高ISO NR測
上面都是限制連拍速度的問題, 但這些人都是十幾年玩家, 一樣會犯錯

Z9好一陣子失焦可能就是鎖定時長太短, 對焦物離開螢幕後超過時長就改對焦在後方的物體
這是目前Z9普遍測試的特徵 - 景深焦平面內搜尋優先, 而不是全面化無差別掃
我推測Nikon徵詢專業攝影師的意見後, 這些攝影師是不會無腦的要相機替自己找拍攝對象
攝影師要理解拍攝環境, 潛在的遮擋時長, 對焦點和區域選用等等, 這才是現實拍攝的場景
不過這支影片要的就是相機無腦去找, 進畫面來就拍, 或許這也是不同廠商的思維不同吧
^^A 請多多指教~
WTFnow
WTFnow 樓主

這3台機身韌體都是最新版本囉[拇指向上] 也不是說無腦去找啦,一部分的人也是靠相機自己本身的設定,傻瓜抓拍要被攝的主體喔~

2022-01-12 10:48
MUS wrote:
現在的無反電子化機身只要韌體一改, 性能就可能天差地遠

這是目前Z9普遍測試的特徵 - 景深焦平面內搜尋優先, 而不是全面化無差別掃

不過這支影片要的就是相機無腦去找, 進畫面來就拍, 或許這也是不同廠商的思維不同吧


韌體能做的有限,還是要搭配硬體計算能力

景深平面內搜尋優先,我個人的看法是不成立,因為這是PDAF機制,本身就有距離資訊存在(不精確的距離資訊,不是測距,而是能從相位判斷相對物距),不需要做完整搜尋(這是CDAF才幹的事情,而且多數沒導入資料結構裡面的各種搜尋法),這時要做的是要決定先對近距離對焦還是遠距離(一般設計先從近的)

無腦去找才是對相機最大的考驗,能先有預測條件的狀況下老實說沒啥了不起,有些狀況的拍攝是拿起來一秒內就要完成拍照,例如鏡頭朝下時看到要拍的東西趕快拿起來在一秒內構圖對焦完成拍照。我自己大多使用全域對焦,不然會來不及,但是缺點就是有時相機會選中我不想拍的物體,但是當我去選物體的時候時機已經錯失,拍類似紀實攝影的狀況只能依賴人臉,因為大多以人為主體

他還沒去測試拍小孩,小孩的運動路徑是無法預測的

真的要探討的細節其實很多,鏡頭對焦馬達的速度,對焦行程的長短,嚴格說影片這些測試是基於不齊頭式的平等下之測試(因為都用原廠鏡頭,不是三個機身使用同一顆鏡頭),真的要比較齊頭式的測試(真正的科學或工程測試)是使用副廠鏡頭,對焦行程一致,對焦馬達一致,但是問題來了,有可能因為反向工程的關係影響到對焦效能,簡單講就是相容性問題
WTFnow
WTFnow 樓主

可能要等其他人的評測了!

2022-01-12 11:05
N家真的反而多人愛封鎖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flody wrote:
N家真的反而多人愛封鎖


我朋友都勸我不要來這邊浪費時間,去別的地方還比較好,至少理性討論的狀況比較多
MUS wrote:
舉例Z9剛推出的時候有人測試buffer是在快門較低的狀態測, 有人是在d-lighting開啟下測, 有人設定開啟高ISO NR測
上面都是限制連拍速度的問題, 但這些人都是十幾年玩家, 一樣會犯錯


這只牽涉到連拍速度,不牽涉到BUFFER能拍的數量,因為BUFFER就固定大小,不會因為開啟各種圖像處理方式就改變,而且連拍速度又牽涉到記憶卡速度與相機本身匯流排寫入速度,卡很快但是相機匯流排速度慢也沒用(相機本身之寫入速度)
Wahaha214

這個人做得像是我會幹的事情,但是我會連拍照一起測試看看拍照的準焦率如何,還有我不會用太廣的焦段拍,廣角相對來說對焦比較不吃力,這測試比較像在測試物體辨識能力

2022-01-12 10:33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