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多廢話也多,大多後製且技術不佳,慎入...慎入...慎入!》

小時候的拍照
使用的都是一次性即可拍相機
那時候取得算方便
觀光地區的商店架上一定都會有
雖然對年紀小小的我來說是有點貴
但總覺得能記錄下很多生活瞬間
(但大部分是同學的睡相或醜照)
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長大之後
只要能出去旅行
爸媽都會幫我借一台相機
讓我到處亂拍
當下覺得很威風
因為那台相機可以把一捲36張的底片拍到70張以上
當時也壓根不知道那是什麼黑科技

慢慢把拍照當一回事
半休閒半認真地去了解一些相機跟鏡頭之後
常常被劃時代的產品吸引
最好是連拍每張都能重新對焦每張準
寬容度可以到加減10EV
鏡頭完全零色散之外
能控制耀光是否出現就更棒了
但就是會有一個BUT
對我而言
這一切太過完美了
高度科技的背後
常常感覺欠缺一股味道
於是按下快門似乎變得過於公式化
雖然撫摸還是挺愉快的
但終究喪失了一點樂趣

於是
苦苦追尋一切可能的答案
終於身上莫名被點燃一種「決定性瞬間」的手動老鏡對焦魂
而且最好是那種……
光圈全開畫質超肉
影像紫邊、綠邊、彩虹邊都給我來一點
光斑還要隨處可見的老鏡
這樣的氛圍才會滿~滿~滿~
因為這樣的執念
加上這一篇美拍推坑
短暫的E 環標頭之路 - 我的A7 標準鏡轉接指南
我選擇了當時令我沉溺的主角
M42口的Tokyo Kogaku Auto-Topcor 58mm F1.4
整理了一下照片
才發現鏡頭來來去去
但鳳凰瞳卻一直留在我的防潮箱
而且根本紀錄了個人相機的演進史
斗膽跟各位大大分享一下
這令我又愛又恨的傢伙
(但愛什麼恨什麼到現在也還是不太懂)
◎A7R2
愛上老鏡頭之後
就常常帶她回老家亂拍
老上加老感覺相當適合



看那有懷舊感的散景
有時候還嫌不夠旋呢

室內F1.4開下去超肉的
但縮到F2好很多

可是這樣的鏡頭縮光圈
完全是對她沒有RESPECT
所以F1.4狂拍是必要的



只可惜這耀光跟色散還不夠嚴重啊!
◎M240
一度心裡是這樣想
老鏡攝影眼就應該是「決定性的瞬間」
怎麼可以一直在自動對焦的相機上
因此轉接M機也是必要的嚐試

可惜…鳳凰瞳在M機上我沒有準焦過…
也當然…
一定要推託是轉接環不夠精良…
從不會懷疑那一份手動對焦熱血魂的

不過M240的色彩取向
真的跟現在的M機不太一樣
除了那開機撥桿太容易過頭之外
挺令人懷念的
◎A7R3
對我而言
除了連拍後的瀏覽太龜速之外
R3真的是當時轉接友善的一台機器
也是我那時候最常用的相機




不得不誇一下
接上鳳凰瞳之後
R3仍維持相當便利的體積跟重量
所以常常能被我帶出門繞繞





用鳳凰瞳接A7R3的生活紀錄
因為方便
也是多到快塞爆硬碟啊




阿嬤煮的東西太好吃
小女兒只是因為太燙
要媽媽幫忙吹吹
媽媽卻自顧自地吃了起來
卻被抓包
對...這樣的畫面…就是要手動對焦才能吹噓一下
什麼…
你發現我接了LMEA7
我不能用LMEA7手動對焦嗎
RESPECT…OK?

◎GFX50R
鳳凰瞳在4433幅上面有一點黑暈
但GFX的色彩很穩定也特別舒服
所以小小裁切之後
生活記錄還是好用
當時有一位前輩
建議我拍人不要比YA
不自然...太人工...缺乏藝術感...
我也這樣覺得

但我就是喜歡拍
她比什麼我都喜歡拍
哪管的了那麼多
(但比中指應該會被女王砍殺)

◎EOSR
除了touch bar很潮之外
轉接後真的沒有太大的驚艷

◎X1D與907X
「哈蘇自然色彩解決方案」對我而言
相當迷人
尤其是低光之下

但…又是那個BUT
沒有鏡間快門的轉接已經自廢50%的功力
所以有很多限制且耗損畫質


但…裝上老鏡之後整個相機顏質爆高啊
誰還在乎畫質
3成拍照7成被拍才是王道
(謎之音:但沒人要拍你啊...施主!)
拍照對我而言
是一種自我療癒的方式
能用自我視角觀察這個世界
自由地勾勒
屬於自己的影像語言
實在是無拘無束
我不專業
只是一位熱衷於記錄生活的地方爸爸
沉浸在老鏡頭與玄學氛圍的我
更是這段漫長敗家路上的小嫩嫩一枚
先感謝各位前輩的分享與推坑
讓我少走一些冤枉路
也感謝有耐心的你看到這裡
實在是不簡單!
最後
祝福我們的世界終趨穩定
大家可以外出瘋狂拍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