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相同一部相機(全片福),用兩種不同鏡頭,一個是全片幅鏡頭,一個是APS-C鏡頭。拍攝同一個畫面。我知道全片幅鏡頭會拍的比較大比較多因為cmos較大。APS-C會比較小。但兩個鏡頭拍出來的相片畫質會有差別嗎?因為我最近想從APS-C機身升級成FF,但我沒那麼多錢去重新買FF鏡頭。
huangtn wrote:
請問相同一部相機(全...(恕刪)
這個問題,個人講過很多次,樓主可以按下面邏輯試著自己想想看FF與APS差異到底是在哪?
NIKON有所謂FX與DX,DX就相當APS-C,FX就是35mm大小也就是36X24mm感光元件。
一台 36MP的FX機身,使用50/1.8G鏡頭拍一張FX與 一張DX。
這時候在100%大小時,這兩張因為是在同樣感光元件密度是看到一樣畫質結果,只是大小不同,只是一個是36MP FX,一個16MP DX。
但是我們要比較不同物件時,需要輸出成同樣大小,所以原本16MP DX的真實大小為24X16mm,所以必須先被放大1.5X才會和FX同樣大小,這樣放大動作就會造成整體影像變鬆散。
也就是FX與DX最主要影響,大多是這個放大率問題造成,所以雖然成像圈越小的DX鏡頭可以做到比較高解析,但是光學可以提升部分是很有限,而且越高解析的訊號是越容易受到干擾,這個是FX與DX差異。
回到樓主問題,只要使用APSC鏡頭,他如果要提高解析力,必定是成像圈符合APS-C大小,但是這樣就相當用NIKON用DX模式去拍攝一張照片是類似,最後還是得到一張APS大小照片。
使用FF鏡頭,並非FF鏡頭比較好,只是它可以得到是FF大小照片,即使你會覺得在100%下看起來好像差不多,但是請記那個是因為100%是一個顯示器畫素去顯示一個影像畫素,並不是原本影像大小,原本影像大小就是FF格式大小36X24mm,而DX則為24X16mm大小。
放大率才是主導大片幅影像優勢來源,而鏡頭雖然月小成像圈可以做到越高解析力,但是也經不起放大率差異摧殘,使用APS-C鏡頭就像當是用APS-C感光元件去拍是類似,這個對於NIKON或SONY這種有著共用系統鏡頭的用戶最清楚。
所以保留APS-C鏡頭在FF機身並不是省錢方法。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