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話有點多,畢竟年紀大了~~
曾經,我是一個攝影的愛好者,喜歡拍攝一些美好的事物或是記錄一些傷心的往事,自底片機開始,相機加鏡頭加大包包似乎已成常態,每次集體出門,都自然而然的就變成了團體攝影師,當別人在開心玩樂的時候,我就要在鏡頭後面記錄著每一個一閃即逝的表情;每次集會結束後,最大的鼓勵和讚美都是來自看照片者的驚呼!!
後來,一度以攝影作為謀生的職業,當進入到數位時代,還不是很會修圖的我對畫質的追求變成了一個沉重的深淵!這段痛苦的歷程曾經在以前的部落格裡陳述過!!那時,為了畫質,定焦大光圈,變焦恆定光圈,L鏡、金環境、公主鏡,動輒四五萬甚至十幾二十萬的鏡頭都只是一眨眼的就給它刷下去!!攝影包越沉重就越表示裏面的是真材實料!參照小弟拙作:慘痛的系統轉換史。
加入了攝影論壇之後更是陷入瘋狂的軍備競賽,曾經,一次性地擁有接近百萬的相機加鏡頭;對於職業攝影師來說,這或許算不得甚麼,可是我只是一個窮困的業餘攝影愛好者啊!!而且有的只是135系的單反(非徠卡)啊!中片幅的哈蘇系列一套隨便都要七八十萬,那根本不是小弟玩得起的。
但是當年紀漸長,當年拿來練身體的頂級專業機,如今都像是健身的啞鈴一樣,心有餘而力不足啊!所以就開始想要有高畫質、全片幅又輕巧的願望了~~
好了,廢話很多,問題是後來進到了無反相機之後,似乎自己的願望能像是健達出奇蛋一樣:兩個願望一次滿足!但是最近卻發現,光學的東西真的有其先天的限制!如果是135的全片幅系統,想要大光圈,機身就算因取消了反光鏡而縮小了,鏡頭卻是一點也縮不下來!反而越來越重,一上了相機反而會頭重腳輕,為了平衡還要再加電池握把?!這不就又是另一個慘痛的負荷?
這時就不得不誇讚Pentax的三公主了,為什麼人家的大光圈定焦竟可以作的這麼精緻而小巧呢?
我現在用的是大馬三+EOS-M5,還是沒有感受到一點科技帶來的輕便感~~~
想換索尼的7系列,但是想到那個偉大的大師系列(GM)鏡頭依然是貴"重"啊~~~
rallychen wrote:
但是最近卻發現,光學的東西真的有其先天的限制!如果是135的全片幅系統,想要大光圈,機身就算因取消了反光鏡而縮小了,鏡頭卻是一點也縮不下來!反而越來越重,一上了相機反而會頭重腳輕,為了平衡還要再加電池握把?!這不就又是另一個慘痛的負荷?...(恕刪)
無反歷史就是一直在商業&論壇口碑
不停的洗腦,讓消費者看到變小變輕的一面,卻不說沒變的另一面
事實上就是跟你說的一樣,有些事是背道而馳的
說白的,只要需要包包才能出門的,縮一點點體積與重量
都一樣是麻煩!
除非一機一鏡,不然只要是需要換鏡
無反單反,一樣都要專門帶個攝影包
兩種攜帶都麻煩,無反並不會在總負荷這塊佔多大便宜
要小要輕就是定焦鏡,這理論也打破了
雙S當領頭羊,其他家也跟進,把定焦鏡打造的又重又大
美其名是畫質,但實際上的目的呢?
jjx874 wrote:
RANGEFINDER...(恕刪)
記得NIKON Z7的前濾鏡好像是各家裏面最薄的.....但好像比較少看到Z7接BIOGON或是HOLOGON的邊角照片說

另外我對作為廣角鏡的BIOGON或是HOLOGON的全開光圈邊角崩不崩個人是不在意的

(記得不只崩吧,紅移也會吧,不過現在SONY的CMOS開口好像也比較大了吧)
因為我很少全開光圈,即便選擇BIOGON或是HOLOGON全開光圈,應該只有F2.8吧.....這跟一堆F1.4的DISTAGON....恩,有段距離

我當然知道BIOGON和HOLOGON的強項是變形控制,但無反原生鏡好像大多是用數位修正來搞定變形說

大部分風景風光照光圈都是開比F5.6還小吧.....從樓上這位大大提供的網址來看ZM 35F1.4
https://phillipreeve.net/blog/rangefinder-wide-angle-lenses-on-a7-cameras-problems-and-solutions/
F8左右邊角就可接受了啊,而會用F1.4全開拍風景的,大概就是星空銀河營火蟲這種的吧,這時用F2.8的BIOGON就會很吃力了

我是覺得可交換鏡頭數位機身現在當然可以使用小型鏡頭,就看個人怎麼使用而已

另外換卡口對我來說成本太高,所以我是從A7R換成了A7R4

巴拉巴拉說了一堆,看來我也有點年紀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