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疑問求解: 法蘭距與鏡頭接口的影像差異?

以下是關於 法蘭距 與 鏡頭接口 之疑問

1. 不同法蘭距 對 攝影成像 有何影響?
2. 為何近一兩年 微單的法蘭距 那麼短,卻可以塞進 全幅尺寸的感光元件?
其影像結果 會等同於 單鏡反光鏡相機嗎?

以上之疑問,想求教於各位大大們的看法
感謝

----------------------------------------
以下小弟為個人已知,可略過不談
法蘭距越小,機身就可做的越輕便小巧
這算是理所當然的結果,應該不用再多討論

比如 大家熟知的微4/3系統(M43), 現在才驚覺原來和 4/3系統Sensor是相同大小.
比如 Sony Alpha系列,居然可塞進 全幅Sensor !
小弟尚未用過全幅微單, 只用過M43.
2016-02-02 15:07 發佈
mooobeo wrote:
1. 不同法蘭距 對 攝影成像 有何影響?
2. 為何近一兩年 微單的法蘭距 那麼短,卻可以塞進 全幅尺寸的感光元件?

這只是鏡頭怎麼設計的問題.

如果鏡片組那邊什麼都不改的話, 那就把鏡頭後加一截筒子, 不就可以加長距離了

就像 EF-S + 轉接環 , 然後給 M 用.

所以機身薄不是問題, 開口不要太小就好..



謝謝!
原來如此。

所以關鍵在於

1. 鏡片與感光元件(底片)之間的距離: 應該是 焦距 嗎!?
2. 和兩者(鏡片與底片)的大小嗎

宅男乙 wrote:
這只是鏡頭怎麼設計的問題...(恕刪)

mooobeo wrote:
謝謝!原來如此。1...(恕刪)


1.焦距不是法藍距
科技進步啦...

可預測全幅機會再縮小尺寸!

看老GR底片機,它是廣角28mm全幅機,鏡距也是非常短,卻能使用小型廣角鏡!等感光原件再再再進化那天吧!
真的!
突然驚覺 您說的相機好變態!
把鏡後焦距做得那麼短,鏡頭也超短

不過小弟反而比較 喜愛極品畫質 勝過極度輕巧
如果弄一顆 28mm 的巨型鏡頭
反而有趣 XDD

銀★Club wrote:
科技進步啦...可...(恕刪)
RF相機.....很早就做到很小台畫質又很好了...鏡後距...更短

一堆15mm 21mm 定焦超廣角

而且都是全片幅


不要被那些單反牙膏廠騙了
建議樓主可以先去了解後焦(BFL)與工作距離(working distance)

kax0205 wrote:
RF相機........(恕刪)


法蘭距是卡口到感光元件的距離;鏡後距是鏡頭最後一片鏡片到感光元件的距離。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其實法蘭距短對於設計鏡頭來說從來都不是大問題,我們已經知道 Leica 在 RF 相機上已經可以做出小巧、畫質好的超廣角鏡頭。但為什麼現在數位全幅微單眼卻很難做出小巧的超廣角鏡頭呢?

這問題主要是因為鏡頭如果要小,鏡後距就會很短(因為不能像轉接環那樣加長鏡後距),而鏡後距變短,就會因為鏡片邊緣斜射光與感光元件的角度太大而造成紅移、邊角畫質崩潰等現象,這是感光元件的先天物理限制,目前也只有 A7R2 能稍微克服這個問題,其他 A7 家族的相機都還無法克服這些問題,也因此 A7 家族轉接 RF 超廣角鏡都會有紅移、邊角畫質崩潰等問題。Leica 在 M8 開始轉用數位感光元件時,就因為無法克服紅移問題而妥協採用 APS-C 感光元件,一直到 M9 能克服這個大麻煩之後才開始採用全片幅 CCD。但一直到現在也只有 Leica M 系列能完全無痛使用超廣角 RF 鏡,Sony A7 家族即便是 A7R2 仍無法克服邊角畫質崩潰的問題。

關於這個超廣角的設計麻煩,請參考我在癮科技的專欄文章,會有更詳細的說明:[攝影小教室] 轉接鏡頭不可不知的鏡後 / 法蘭距,以及超簡單解決的「紅移」修復密技!
感謝各位大大的解惑
小弟受教了

Qmmmmmmmmmmmmmmm wrote:
法蘭距是卡口到感光...(恕刪)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