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微單眼組合推薦

想買微單眼 明年要去日本跟歐洲
主要是拍 人帶景50% 人25% 景25%
希望對焦快 畫質好
(有去試過canon m3,對焦好慢....不知道是鏡頭問題還是機身問題)
目前先打算買一機一鏡(變焦鏡),定焦鏡以後再買~口袋問題...
以下幾個品牌:

Fujifilm(色彩真實 不太需要後製~爬文的心得...)
X-T10+(XF 18-55mm F2.8-4 R LM OIS)kit
平行貨價位大概 27000元左右
此款kit評價不錯 不輸另一款恆定光圈
買此款的話 以後會再買定焦鏡: Fujifilm XF 35mm F1.4 R
再想說旅遊的話 假如鏡頭不要kit換廣角變焦鏡不知道如何?(XF 10-24mm F4 R OIS)

Olympus(4/3片幅 不少人推薦)
Olympus E-M10 Mark ll(目前好像還沒有平行貨) 公司貨大概19900元
加上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平行貨大概21000元
所以總共4萬元~~~
爬文畫質不錯,光圈大
但個人總有迷思說 片幅比較小 不是APSC
雖然4/3很成熟~

Sony(主打對焦快速)
A6000(行平貨15000元左右) + SEL1670Z(行平貨21000元左右)
畫質OK 但F4光圈似乎給人很詬病?
還有再想假如搭配 SEL1018廣角變焦鏡?
這款定焦鏡24mm F1.8 ZA大家就很推
但目前先以變焦鏡為主
A6100不知何年合時才有....

Panasonic
GX8 大概25900元(體積好像有點大?目前價錢還是偏貴)
搭配Lumix G X 12-35mm F2.8 ASPH Power O.I.S 平輸 19500元
爬文有人說GX8畫質會比較像油畫?因為像數太高 片幅是4/3
這就不清楚

上面四種品牌
幾種組合
1. X-T10 + KIT(有餘力再買一個 35mm F1.4)
2. X-T10 + 10-24mm F4 R OIS(預算有點小爆...)
3. E-M10 MII + 12-40mm F2.8 PRO
4. A6000 + 1670Z
5. A6000 + 1018
6. A6000 + KIT(CP質高?)
7. GX8 + 1235F2.8(預算有點小爆...)
以上7種組合,各位前輩們在麻煩推薦一下
(如有打錯的地方再告知)
謝謝
2015-11-30 11:1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微單眼組合推薦

TinG~QQ wrote:
想買微單眼 明年要去...(恕刪)

歐洲拍人帶景
選項1.的廣角端18起跳.應該先去除
YOUTUBE頻道:阿欽愛旅遊 www.youtube.com/c/chintravel
TinG~QQ wrote:
想買微單眼 明年要去...(恕刪)


a6000L(a6000+16-50pz)+sel10-18

這樣組合就很好用了,除非你預算還夠,就多帶一個sel24mm f1.8za


另外「Fujifilm(色彩真實 不太需要後製~爬文的心得...)」 這觀念有點錯

富士顏色是幫你增豔、增對比,所以才覺得漂亮而不是真實色彩

SONY顏色就是偏寫實,標準風格情況下 你看到啥拍下來顏色大概就是啥,不會做過多的增豔,當然你若改了風格檔那就不一樣了

例如風景風格檔 +2+1+2


如果能接受SONY 風格、價格,那就沒啥問題了。

建議可到台北三創/法雅克之類有免費展示的地方實際摸摸看....

個人認為,主拍人帶景又有變焦需求
等效24mm視角以上的大光圈標準焦段變焦鏡頭比較萬用
如您所列的1240 F2.8, 1235 F2.8
呵呵…真實和討喜(色)的確是兩回事,光線透過鏡頭經由感光元件化為電子訊號

再傳給處理器…,色彩詮釋當然各家不同;底片廠出身的富士校調比較接近銀塩味,

所以獲得不少攝影同好的偏愛;

假如依樓主以人為主的需求,富士的確是不錯的選擇,因為還有鏡頭搭配的問題;

一時間預算不足的話,那就先入手XT-10+1024 F4(等效15-36),如此已涵蓋樓主大多數拍攝需求,

平常一機一鏡出門這樣就夠了!1018遠端還是少了點,而且S家這支的價錢與畫質…嗯…,

我寧願自找麻煩買C家的1018(保內二手7K5)來轉接A6000!

在此推富士,主要還是(原廠)鏡頭因素,平均素質高幾無地雷,還有就是(人像)後製需求最小;

其實我富士鏡已出得差不多了,僅保留1855 kit,35 F1.4,以及一支新的18135天涯鏡,

雖然現在已少用(XE2)但還是捨不得全部出掉!正在觀望未來會不會出24MP的機身再作決定;


假如樓主是以拍景為主的話,當然毫不考慮就推A6000,搭配好鏡它的低ISO畫質不輸FF,

kit鏡畫質光圈多縮一些也還可以接受!但現在S家的政策似乎已經比較明朗,

A7系列與全幅E鏡是發展主力與重點,對於吃力不討好的APS-C抱著不甚熱心的態度,

搞得相對於FF較輕便的APS-C系統,常要被迫去選擇FF鏡!她只差沒直說"大家都跳FF"算了!

手上鏡頭多的玩家可以搞轉接,但對一般人而言沒這個必要自找麻煩;

富士APS-C短期內沒有原廠鏡愛理不理的問題,至少未來幾年不會備受冷落!

個人認為富士的問題在於機身(感光元件),16MP相對於其他競爭對手…,差距遠了點,

不過拍人的話,構圖掌握精準一點,也不能說不夠,而且人像更重視光影色彩與氛圍,

這時候富士好鏡的優勢就立刻突顯出來了!


至於M43...的確是畫質與體積很好的折衷方案,鏡頭群也大致完整,

只是近年來S家(A7系列)太過進取,給所有對手都有"相對的"競爭壓力,無論是規格或是價錢!

S家全幅都用上了BSI CMOS,片幅小很多畫素密度還更高的M43卻還沒有,

個人認為的ISO1600天險仍然是個問題!拍人還是有安全快門的限制,

再厲害的防手震或是不動如山的腳架(很多景點禁用脚架與閃燈)也不防人震,

拍人居多的話最需要大光圈與高可用ISO,這時候小片幅的M43就很吃虧了!

假如只養一個非FF系統(拍人),不特別要求什麼快速運動與飛羽的話,

整體而言,單純個人的建議是推富士,需要傷腦筋的地方比較少,操作上手也不難,

嫌鏡頭小貴的話,就有點耐心等降價or二手(順便存預算),一般人也不至於負擔不起啦!
如果樓主能接受4/3"片幅的畫質

其實直接買LX100就行了,雖然畫素很低...

等校24-75mm F1.7-2.8,大三元等級的鏡頭 + 4K錄影

水貨2萬、公司貨2萬5,很划算了

這樣就不用考慮那些變焦KIT鏡組合了,光圈幾乎都被打死

---

要再加買APS-C微單,可以考慮大光圈定焦鏡

像是EOS M2 + 22mm F2.0,水貨1萬

不過散景美是美,清晰度還比不上RX100M3...讓我覺得苦惱
fxben wrote:
呵呵…真實和討喜(色...(恕刪)


大大說的真直白~但我不認為會沒熱心apsc~不過我說的是猜測~就不討論了


TinG~QQ wrote:
想買微單眼 明年要去...(恕刪)


我比較建議買a6000單機身平輸...鏡頭另外挑但是預算就....

不要kit那隻那隻要拍好我覺得有難度

難度就是...自己看

附上低光照~~其實我拍得最接近初學者拍的唷~有參考價值!

禁用脚架與閃燈的地方就是...各博物館甚至國外博物館如果行程有博物館

<後製部分>去雜訊.拉明暗


<後製部分>去雜訊.拉明暗


<後製部分>這張鏡頭有變形拉回.去雜訊.拉明暗

TinG~QQ wrote:
但個人總有迷思說 片幅比較小 不是APSC...(恕刪)


不算是迷思唷~片幅會影響景深~甚至是寬容度更高唷
如果有去過十三行二樓看文物介紹的朋友們~

a7rii


黑色地方幾乎都能拉回~甚至我覺得是可用的
jaeasy wrote:…但我不認為會停掉apsc...

...不好意思,我可沒說Sony會停止APS-C產品綫唷,只是現在有FF產品線的大廠,

對於APS-C鏡頭的態度都一樣冷淡;APS-C鏡並沒有比較好做,定位又在大家的觀念中矮了FF一截,

全幅鏡賣貴大家比較可以接受,APS-C鏡定價高一些就準備挨駡,所以才説吃力不討好!

廠商努力推銷利潤較好的FF鏡,消費者買到"攻頂"沒有殘念的器材,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

APS-C作為一個獨立的系統,老是用FF的觀點說它是"殘幅",其實是非常不公平的偏見;

富士目前為止可換鏡她只專注這個規格,所以才說沒有資源分散的問題!
富士色彩是最不真實的吧 加料一堆所以有些人愛

最接近真實色彩的是Sony 所以常被東方人嫌
fxben wrote:
...不好意思,我可...(恕刪)

我知道你的意思~但還是有些人是從nex買起~
我還是希望sony能在apsc下些功夫~畢竟手上還是有apsc的鏡頭....

你說的都有道理~但也只是猜測~我也不懂sony為什麼不把不賣錢的電視~給收起來~
或許只是為了產品線的完整~所以這部分~就不討論了...不然像某棟發色可以討論12頁的 個人感覺...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