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SONY NEX, Micro4/3, 單反的優勢

在思考SONY NEX, Micro4/3或者單反,可是看了很多資料,好像也針對它們的尺串作討論。

不過也好像說單反Focus比較快?多了五凌鏡有甚麼優點?

小弟是新手想多點拍照,請多多指教。
2012-08-05 17:37 發佈
單反focus有特別快嗎?還好吧
(慣用液晶螢幕對焦的人應該覺得超慢)
M4/3的AF實在很快~幾乎都在0.1秒左右

五菱鏡的優點我也不清楚 我只知道他是使用光學觀景窗必備的材料OAO
01真多癡漢與嘴砲,好酷!
我想...五角菱鏡優勢
對焦較快((當然鏡頭、機身等級是有差異的
然後....連拍吧
無反頂多6連拍((目前
單反可以到12((當然是旗艦機種...
(不要跟我說甚麼60連拍....測光對焦不連動)
BTW 基本上單反操控性比較佳
然後就片幅優勢吧

還有其實光學觀景窗看起來比較不吃力((逆光除外
我用過大砲類單...電子觀景窗 眼睛相當不舒服((個人感覺
是要討論系統的優勢?還是結構的優勢?

先討論結構上。SLR 多了反光鏡,還有光學觀景窗。微單 CSC(Compact System Camera) 通常少了反光鏡,多了電子觀景窗,體積較小。

有反光鏡的存在才能使用相位對焦。相位對焦不見得比較快,因為對焦速度影響的因子很多,好鏡頭加好機身必然是非常快。SLR 真正優勢是連拍的追焦能力。相位對焦較能預測物體的距離變化,可以避免時間差而造成的失焦問題。運動攝影還是相位對焦的天下。但相對的,SLR 錄影時必須把反光鏡升起,相位對焦就完全無用武之地。原本是專為相位對焦設計的機種,卻使用對比對焦系統來對焦,那對焦速度通常慢得可怕。Sony 的新 Alpha 系統採用半透明反光鏡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讓錄影時一樣可以使用相位對焦系統。

如果考慮連拍不對焦、不測光。那少了反光鏡的 CSC 必然是比較有優勢。可以省去掀起反光鏡的時間,連拍自然容易快。

光學觀景窗和電子觀景窗是各有特色。
光學觀景窗取景無時間延遲,畫質、影像不會受限於電子性能,譬如過亮看不到畫面,或過暗看不到畫面。目前人眼對明暗適應能力還是比感光元件好得多。
電子觀景窗可直接預覽曝光效果,也能用更多變的方式去顯示資訊,諸如過曝區域指示、曝光直方圖等。

樓上們一直在講的五稜鏡根本不是什麼優勢。五稜鏡的唯一功用就是把水平的毛玻璃成像投影到相機後方,讓人眼可以直接從相機後方看而已。有些單反根本沒有五稜鏡,直接腰平取景。
腰平取景 SLR

再討論系統上的差異。
CSC 發展時間必然比不上單反(SLR)這麼長久。目標客戶群也是一般消費者或玩家,而不是專業用戶。所以在相機定位上也都偏中低階。多數 SLR 系統都經營專業市場多年,其他種類的 System Camera 短時間要追上有困難。要比操控,沒有任何一家 CSC 能跟 SLR 的專業機種匹敵。鏡群與周邊配件、軟體的支援更是輸一大截。因為缺乏副廠的競爭,CSC 周邊配件常常較昂貴。

CSC 各家的對焦速度也有優劣之分。基本上 M4/3 都很快,Nikon One 也很快。其他家就不怎麼樣了,只比一般數位相機快一些些而已。

這些相機系統還有眾多操控、規格上的差異。諸如色彩、檔案格式、曝光模式、測光模式、對焦模式太多太多了。有時候一個小小的功能差異就會左右你對相機的選擇。剛開始玩必然不可能研究這麼透徹,了解自己要什麼。第一台相機難以是自己最滿意的相機。以後再換就行了。
tyf000 wrote:
Panasonic ...(恕刪)


這些相機的目的是小型化,但維持能換鏡頭。像 EVIL (Electronic Viewfinder Interchangeable Lens) 一詞重點放在電子取景和能換鏡頭,確實直接點出這些相機的特點。MSC(mirrorless system camera)、MILC (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 也是重點放在無反光鏡和可換鏡頭。但無論是拿掉反光鏡還是電子取景,都只是小型化的手段而已,不是目的。DSLM 應該是最不討喜的詞,這年代大部分相機都是 Single Lens,完全沒凸顯這相機的特性,甚至連能不能換鏡都沒有講到。且這詞不能涵蓋 X-Pro1 ,因為 X-Pro1 有兩眼。

我比較喜歡 Compact System Camera 一詞,中文算是可以對應微單。開頭就直接點出 Compact ,目的就是小型化。實現小型化的手段就沒有嚴格規定,管你是拿掉反光鏡還怎樣。於是市場上可以很輕易的分類為下列三個類別。原本難以歸類的 Sony Alpha SLT 和 Ricoh GXR 都會有個家,非電子取景的 Leica M 也變得容易分類。Pentax K-01 也算站到一個正確的位置上。

System Camera:
--Canon EOS, Nikon D-SLR, Sony Alpha, Pentax K-01
Compact System Camera:
--Canon EOS-M, Nikon One, Ricoh GXR, Fujifilm X-Pro1, Pentax Q, Leica M
Compact Camera:
--Canon IXUS, Nikon P, Sony WX, Sigma DP, Leica X

我並非推什麼正名運動,只是我自己喜歡的詞我就用而已。語言的目的在溝通,大家聽得懂就還 OK。但堅決反對類單眼一詞,這詞已經造成溝通困難了,經常是雞同鴨講。
雖然小型化是一個很大的優勢,也是當初拿掉反射鏡的動機之一.
但拿掉反射鏡後,實際上讓無反相機取得成功的最大功臣卻是 Live View.
因 Live View 大大降低學習曲線,吸引更多底層用戶向上升級,
拓展出大量新客群,才讓無反可以跟傳統單眼分庭抗禮.
tyf000 wrote:
雖然小型化是一個很大...(恕刪)

確實,使用者導向也是不錯的分類方法。譬如說把相機歸類為專業、準專業、玩家、傻瓜等類型。但這要怎麼去定專業和準專業的分界就顯得困難。就如同去界定類單眼和傻瓜相機的差異,也難有個明確答案。可能光是個 Canon EOS 就可以分好幾階。

支持 System Camera 一詞。一方面也是這類相機都是有他專屬系統的,一個系統會有一個系統的特性。諸如鏡群和周邊支援,接口的相容等。比起系統上的差異,相機本身的差異就顯得次要了。
因為有晚上拍流浪貓的需求...



本身是用Panasonic G3,在低光源的時候Live View會自動增亮到一般亮度。
但是大概是開高ISO去取景的,所以會有很多雜點,用放大對焦也很難確定是不是有對到焦。

很好奇在低光源的時候,透過OVF會不會比較容易看出來有對到焦?
watermob wrote:
因為有晚上拍流浪貓的...(恕刪)

現在 SLR 的 OVF 毛玻璃都有加深景深的設計,所以其實看不太出來。除非是 F1.4 那種超大光圈景深夠淺,才能看得出來。一般就是信任對焦系統,拍下去就對了。如果有閃燈打對焦輔助燈的紅線圖樣的話,再暗對焦也會超快。

另外135和APS 的關景窗真的差很多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