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我對C家的產品線比較清楚,常常遇到N家的就不知道。
最多就知道N家的D3s相當當於C家的1Ds。
最近,一個朋友也想要買單眼,他因為陳琦貞的關係。
而想要敗入N家,那名朋友問我N家的東西好壞。
說真的,我也答不上來,只能跟他說個大概。
自己也想要知道
例如C家的入門DSLR:550D,如果相比N家的入門機是哪些?
中階的50、60D(笑),又是哪些?7D又是哪些?
FF機的5DII、專業機的1D4,等等這些。
奇怪,我怎麼不太知道我在表達甚麼@@"
*~迷死人的阿秀~* wrote:
小弟我對C家的產品線...(恕刪)
Nikon從底片機時代就維持很長一段時間的四級制,然後同一級裡面會有特性不同的雙生機種
末尾會加上一個英文字來代表改版特性
s代表小改版
x代表大改版
H代表為高速拍攝機種
A代表增加光圈先決能力
HP代表使用了高視點設計
P代表為記者專用專業機身
Ti為使用鈦機殼的特製機身
專業機
D2H->D3(速度取向)
D2x->D3x(畫素取向)
準專業機
D200->D300(APS片幅)/D700(135片幅)
高級業餘機
D70->D80->D90->(預計將被D7000取代)
業餘機
D50->D40->D60->D5000(翻轉LCD)/D3100(無翻轉LCD)
DSLR裡較為例外的是D1系列(D1,D1H,D1X)與D100
因為那時剛投入DSLR領域,產品線較不完整
只有概分專業等級(D1系列)與業餘等級(D100)這兩種
幾年後才把產品線補足,恢復成跟底片機一樣的4個等級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D7000是目前Nikon最新的機器D300s是去年的機器
Nikon以下犯上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所以D7000快要可以打到D300s也是很正常的
*~迷死人的阿秀~* wrote:
那準備要上市的D70...(恕刪)
與Canon的走向(低中高)相反
Nikon是依著高中低順序推岀產品
因此機身的新指標技術會先投入在高階機上,然後砍掉一些帳面上的性能遺傳給低階機.
(1)由於科技進步,因此較晚的出的機身不免會用到較新的技術(例如畫素提升)
(2)高階機上第一次採用新科技的表現總是有可能不如人意(在Nikon還挺常發生的)
Nikon在新科技遺傳給下位機身時會針對顧客反應修正後再遺傳下去.
所以會發生高階機有人抱怨的Bug,在低階機被修正的更好的狀況.
綜合這兩個特性,所以Nikon看起來會不斷有出現看起來下打上的狀況.
F90X打F4的臉(AF系統F4不如F90X)
F100打F5的臉(AF系統與觀景窗亮度F5不如F100)
D200打D2H的臉(D2H那塊感光元件..還有對焦系統修正)
但是關鍵指標(例如連拍速度,觀景窗等級,馬達扭力這類硬體上的不同)一定是分的岀上與下等級關係的.
而且Nikon還挺節儉的,技術會充分的延續+利用
因此會有上代的末代業餘機與新一代的專業機前後幾乎同時出現時
新的專業機一定有可以拿來當話題的新性能技術沒錯
但同時上代末代消費機也遺傳到上代專業機關鍵特性這種狀況.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目前正經歷產品線調整期
原本整齊的產品線會有點交錯狀
也許等一兩年後調整完畢會更簡明
以現型機種來說
入門機
500D
(經濟實惠的高CP值入門機)
550D
(比500D多一點錢,換來更好可用高ISO跟更佳測光系統)
~~~~~~~~~~~~~~~~~~~~~~~~~~~~~~~~~~~~
中階
50D
(扎實又經濟實惠的中階機)
60D
(加入翻轉螢幕,機身減重,以及在操作模式經過一些調整。
打算讓新手也能很快上手的中階機,目前成效如何待觀察。)
~~~~~~~~~~~~~~~~~~~~~~~~~~~~~~~~~~~~
準專業機
7D
(APS-C的高性能機)
5D
(開始跨入FF領域的畫質機)
~~~~~~~~~~~~~~~~~~~~~~~~~~~~~~~~~~~~~
專業機
1D4
1Ds3
這只是簡略的比較
更詳細的資料可以參考01的討論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