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iwan2008 wrote:
M43 機身追焦能力 跟主流 無反 R7 比差多少 ?
M43有分高低階,鏡頭也影響追焦性能,20幾萬的高階M43組合可以強過R7+RF100-500的APS-C組合,相對的此M43組合的重量和價格也已遠高過後者APS-C組合。另,要注意400mm鏡頭在M43上等效800mm或APS-C上等效540mm是指 "視角",景深和散景效果還是等同400mm。基本上片幅越大系統越重越貴但高ISO能力、畫質和散景越好,建議在預算和手持重量 "可接受的範圍內" 盡量挑最貴、最重、最新的基本上不易出大錯或後悔
對追焦性能和拍攝技巧的要求由易到難依序如下,要看您想拍到甚麼程度?
1. 大型鳥 < 小型鳥 < 速度快的小型鳥((如翠鳥、五色鳥.....)
2. 起飛版 < 飛行版(要同步運鏡)
3. 側拍 < 正/斜衝(對焦距離快速逼近)
13樓有網友分享高階M43,可評估其價格、重量和拍攝效果是否是您要的?
我沒用過R7但用過R8,幾個月前換A1後原有的R8+RF800/F11STM(步進馬達)由家人接手,她拍一陣子後嫌追焦性能不佳已換成RF200-800/F6.3-9 USM(超音波馬達),除了可變焦和光圈略大,較有感的提升是畫質和追焦性能(可能和超音波馬達有關),缺點是2050g很重,還好R8機身僅461g加鏡頭約2.5Kg,沒想到她很快就習慣適應,現在寧可手持2.5Kg也不願換回1.7Kg的舊組合

(註: 因工作原理,機身防手震對超長焦鏡幫助不大或無幫助,如RF200-800自帶5.5級鏡頭防手震,搭配有機身防手震的R5、R6II、R7還是5.5級只是增加重量)
taiwan2008 wrote:
本要換 r7 100-500 or 200-800 , 另一條思路就 改 O家 m43 + lens
R8比R6 II新(晚上市),主要差異是電池、記憶卡、觀景器、記憶卡槽、機身防手震(對RF200-800、RF800F11超長焦鏡無用),而微處理器、CMOS、對焦系統都相同,所以畫質和追焦性能應差不多
R7+RF100-500(視角等效160-800)的確是以前手持打鳥的參考標準,之後推出的R8和RF200-800提供鳥友更多選擇
全幅R8有1,053個自動選擇的自動對焦框,APS-C R7較少有651個,R8 40 fps(實測RAW+JPG),R7 30fps,拍飛版應是R8優勢多一點
R8+RF200-800和R7+RF100-500比,前者相對: 機身較輕鏡頭較重、總重較重、略便宜、焦段/光圈係數高、景深淺散景美背景隔離度佳、畫質好、高ISO強。後者主要優勢就是相對 "輕巧",機身防手震只是增加重量,對超長焦鏡或高速快門追焦並無幫助
雖RF100-500是L鏡解析較好但若搭配APS-C R7只用鏡頭成像中間部分優點被抵銷
不建議R7+RF200-800, 除了較重以外因RF200-800非L鏡若配小底的APS-C只用成像中間部分畫質會更差
R8+RF200-800日後可升級R5 II,焦段範圍和高像素耐裁對打鳥都很實用,而R7+RF100-500日後若升級全幅R5 II則焦段500會不夠,若加倍鏡光圈偏小且變焦範圍限制在300-500mm,鏡頭只能收到300mm位置
有關M43追焦性能建議去M43樓找看看有多少人分享過小型鳥正/斜衝飛版? 或直接求分享經驗
對追焦性能和拍攝技巧的要求由易到難依序如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議先確定您想拍到甚麼程度? 以免像我一樣半年內為了追焦性能連換三次相機(買錯最貴!)
1. 大型鳥 < 小型鳥 < 速度快的小型鳥((如翠鳥、五色鳥.....)
2. 起飛版(不用運鏡) < 飛行版(要同步運鏡)
3. 側拍 < 正/斜衝(對焦距離快速逼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