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是『機身蓋』不是『鏡頭蓋』。

Leonarka wrote:
這有趣了混為一談的...(恕刪)



我的原文,一個字都沒改過:
菲恩盲客 wrote:
「紅光雷射」瞄準器老被誤植為「紅外線」瞄準器。


我從頭到尾根本沒談到任何紅外線雷射,你要不要再翻去看看你有沒有眼花看錯?

還有,如果你要堅持「紅外線可被肉眼所見」,那真得就留著讓眾人看你的大論吧,我沒意見。




菲恩盲客 wrote:
1.我其實沒試過拿玻璃紙去看紅外線發射器。但想來如果可看見更明顯的可見光只會有兩種可能性,其一是能量激發了某個原子使牽躍成為激發態,而跳階回來時能量以「可見光」的形式發散。若不是,那第二種就是剛剛前面版友有聊到的,發射器其實都是發射某一波長範圍的波段,部份非工作頻段㑹跨到可見光波段,玻璃紙剛好過濾了環境其它顏色光波讓「發射器發射的可見光波段」更加明顯 。(我們看夜間紅外線監視器運作時,其實也隱隱看得到微微的紅光,但那不是其主要工作波段。)


我聽說對焦器前面那個紅色塑膠片,是讓紅外線變成可見的原因;會這麼設計,一是需要鐳射的指向性(做成精確橫直條、並在相對小的能量驅動下可投射到足夠的距離)、二是讓機身對焦模組可以識別(畢竟它是設計在可見光區段使用的sensor)。至於為什麼不選其他顏色?因為相較之下紅色在最多場景下最明顯。

因此在這個議題上,我覺得稱紅外線或紅光對焦都說得過去啦。
菲恩盲客 wrote:
採樣非常不嚴謹,這數字完全依於個人感受而說,的確是憑感覺猜的。

不過我倒同時好奇你看到的搜尋結果裡面,正確使用「機身蓋」來做比喻的,有幾個呢?..(恕刪)


只是快速用google search within website搜了一下,2017年真的有使用機身蓋/鏡頭蓋來形容長駐鏡頭的筆數大約十筆吧(沒算得很仔細,有疑問有閒的可以自己慢慢搜慢慢算XD),但就算我只算了十分之一,這樣本數也一樣少得可憐就是了。
所以這正名必要性還是不大啊…

想不到這樓居然可以蓋這麼高XD

菲恩盲客 wrote:
我根本沒談到任何紅外線雷射,你要不要再翻去看看你有沒有眼花看錯?
...(恕刪)



因為你不認可紅外線雷射這個詞
認為大家說錯
所以你打紅光雷射
也是我要你回頭看的主因呀....

從頭至尾 話題一直圍繞著紅外線,不是嗎?

Venti-Mocha wrote:
只是快速用google...(恕刪)


比例,跟數量,兩碼子事情。

我只好奇你看到幾個正確用了「機身蓋」的例子?

菲恩盲客 wrote:
比例,跟數量,兩碼子事情。

我只好奇你看到幾個正確用了「機身蓋」的例子?



很抱歉,完全不是兩碼子事
如果你懂最基本的統計概念就知道,沒有一定的樣本數,所謂的比例根本就是在以管窺天罷了。
機身蓋例子的數量我算完就忘了(沒記錯確實是用鏡頭蓋的較多沒錯),況且這對我來說(也可能對絕大部份人來說)根本不重要,搜尋方法前面回文也提供了,不要當伸手牌。

說穿了,這種本來就少人在用的趣味用詞,完全沒有特地開一篇文來正名的必要。
我搜尋到有些誤用為鏡頭蓋的文,下面回文也有前輩直接就糾正了。

Venti-Mocha wrote:
很抱歉,完全不是兩...(恕刪)


當然,樣本數越小誤差值越大。

但數量跟比例還是兩回事,即使它們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程度的相關性。

如果說,誤用的文章裡面都有前輩留言更正,那倒是蠻好的,原來有這麼多人注意到這件事,可能我都漏看到了。
Leonarka wrote:
上一個回文,你沒看...(恕刪)


嗯,個人的原文(文字都在,騙得了人嗎?)沒有隻字片語提到「紅外線“雷射”瞄準器」這回事。

老兄你自行蹦出「紅外線“雷射”」這個詞然後開始狂跳針…

最猛的是你竟然還主張「紅外線肉眼可見」?真狂!


jenhoxen wrote:
我聽說對焦器前面那個紅色塑膠片,是讓紅外線變成可見的原因;會這麼設計,一是需要鐳射的指向性(做成精確橫直條、並在相對小的能量驅動下可投射到足夠的距離)、二是讓機身對焦模組可以識別(畢竟它是設計在可見光區段使用的sensor)。


先確認一下,你說的是輔助對焦燈、還是雷射對焦模組?(還有另外一種直接用雷射光束來當輔助對焦“燈”的,通常雷射光打出去呈現多個X形狀)

這兩者(或說三者)的工作原理都不相同誒。雷射對焦模組類似於「雷射測距儀」的工作方式。

TreeMan297 wrote:
牛肉蓋在飯上:牛肉...(恕刪)


牛肉蓋飯大好(誤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