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全片幅相機在現今世代的優勢?


CrazyShark wrote:
今天拿到新鏡頭隨便...(恕刪)


今天拿到新鏡頭隨便試拍的,
你看一下是全幅還是片幅的

(未使用微距鏡頭,沒加增寫環,裸機拍攝)


edbass wrote:
我也要玩可以點進去...(恕刪)


感覺蠻好猜的,也沒猜錯
立體感感覺就是那麼一回事吧。

記得很久以前有一個討論串也有人放了兩張麵包的圖片,
一張FF一張APSC,
其中APSC還故意把光圈開比較大讓景深比較淺,
可是那個立體感,
我拿給沒玩攝影的朋友看,大都分的人都分的出哪張FF哪張是APSC阿。

個人認為全幅不是只有景深比較淺而已,
亮暗的寬容度還有立體感都是全幅的強項,
越是極端的環境越能顯現差異,
例如晨昏時的高反差,光線不足的環境。

當然這就跟音響耳機一樣,
越是頂級的器材之間其差異一定越不明顯,
但是就是那一點點差異才讓人追求不是?

只是構圖好看比較重要,
器材真的是其次。

今天只要口袋夠深,
覺得目前的機器滿足不了,想升級就升級,
器材只是讓照片可以更好一些而已,
不會因為換了器材拍照就變大師。

M43輕巧好攜帶,
APSC有平價卻有高速連拍的長焦打鳥優勢,
FF追求高畫質、極端環境拍攝,
每種器材都有好有壞,
依照自己需求發揮各個器材的優勢才是重點。



CrazyShark wrote:
今天拿到新鏡頭隨便...(恕刪)


半幅......

meridian wrote:
所以你的意思是說wafer...(恕刪)



把 sensor circuit layout 切成幾個sub block ,

例如 "block-1" + "block-2" + "block-2" + "block-3"
光罩上只要layout 成 block-1, block-2, block-3 這三個獨立子區塊, 對完光罩及wafer
後, 曝光時 block-1 曝一次, block-2曝兩次, block-3曝一次, 要注意這四次曝光是曝在
wafer上不同位置且程式座標要設定好互相連接縫合, 大概就這樣

以前替日本客戶生產掃描器sensor, 寬約8cm左右的sensor是由 三組sub-block, 其中一組
block就是重複曝兩次

firedragon wrote:
半幅.........(恕刪)


半幅是回毛二的鈔票照片嗎?
再猜一次,這次用原圖和裁圖呈現,

原圖



裁圖



原圖



裁圖



裁圖


jim80051 wrote:
感覺蠻好猜的,也沒...(恕刪)
就D600後,目前持有的DX跟M43就買二手的了ˊˋ
算是弄窮人的玩法在拍
不過現在主力反而都在M43上,只有拍運動跳舞才會想帶全幅
APS-C的那臺D90到是有點想賣掉.....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眼睛分辨不出片幅差異,有很重要嗎?

ISO200和ISO400.800有沒有差?
這裡90%以上肯定說有差,但照片一堆時誰有信心挑出來?
但實務上大家都清楚盡量用200來達到最佳畫質
能用200成功,誰願意用800?

JPEG壓縮品質70%、80%、90%,有沒有差?
這裡90%以上肯定說有差,但照片一堆時誰有信心挑出來?
但實務上大家都清楚盡量用100%來達到最佳畫質
90%夠空間儲存,誰願意用70%?

一般拍照當然滿足眼睛就好,但學了攝影,即使眼睛無法分辨,也無法背離實務觀念
firedragon wrote:
半幅.........(恕刪)


edbass wrote:
就D600後,目前...(恕刪)


選擇自己覺得好上手的相機即可,
不同相機有不同使用時機,
重點還是要會拿出去拍才有意義
assault91 wrote:
一般拍照當然滿足眼睛就好,但學了攝影,即使眼睛無法分辨,也無法背離實務觀念...(恕刪)


實務上為了不錯失可能的鏡頭,
就要盡量備齊焦段,
而全幅一機三鏡,要涵蓋7mm ~ 400mm,
然後光圈又要F2.8,這種重量實在背不出門。

如果只是"心理"上覺得好,
那我帶足鏡頭,比賺那兩三級iso,似乎心裡更踏實些。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 3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