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2002年拍照全面數位化,最早拿過Canon D30,後來接力換10D, 20D, 鏡頭也陸續購入三支二手的L鏡,有17-40 F/4L, 28-70 F/2.8L, 70-200 F/2.8L, 經常出國就是一機三鏡,外加一支腳架,這樣一個背包超過5KG是很正常的事!後來有一年,到東京迪士尼樂園走了一整天下來,我肩膀受傷了,被攝影背包壓傷的。於是回來我就立刻把20D賣掉,換比較輕的450D。不過450D比不過輕個1、200百公克,還是重。後來換了550D,再加上一支18-200的旅遊鏡,想說以後出國玩就帶一機一鏡就好,不過今年去了一趟吳哥窟,背著一機一鏡爬上爬下,還是覺得累。這時我有買一台RX100M2, 這台小機器的畫質仔細和550D+18-200做了比較,竟然在畫質上比550D還要細緻,發色也超越18-200。當然會有人說18-200這種天涯旅遊鏡的畫質只是堪用而已,不能太講究,但是這已經讓我打定主意,不再要用單眼當旅遊機了!上個星期,入手Panasonic FZ1000,這台相機真的讓人驚豔,在陽光下幾乎可以和5D2+小白打成平手,所以我決定要把550D+18-200出掉,重新定義旅遊機。未來出國旅遊,就是兩台相機,RX100M2和FZ1000,我和老婆人手一機,她拿小我拿大,重量絕對輕,焦段也絕對夠。要拍合照就用自拍棒加RX100M2,這樣連腳架也可以省起來。旅遊就是要多看多玩,拍照就不用太執著了,反正都是自己的回憶,照片清楚,顏色正確,這樣就夠了!至於上面提到那三支L鏡和5D2, 那還是留著,有重要場合記錄重要畫面時,再讓它發揮作用吧。
我是器材控,去花蓮玩個四天帶了24-70 II, 85 1.2, 24 1.4, 580ex x3, 燈架四隻, 柔光罩,為的就是要拍七個月的與三歲的小孩子加上老婆, 回家後統計一下,24mm 我拍了快60張, 85mm拍了快100張,其他600多張都是24-70拍的,全部的照片都沒有我,85拍的在FB最多人按
jerrycat wrote:我是器材控,去花蓮玩個四天帶了24-70 II, 85 1.2, 24 1.4, 580ex x3, 燈架四隻, 柔光罩,為的就是要拍七個月的與三歲的小孩子加上老婆, 回家後統計一下,24mm 我拍了快60張, 85mm拍了快100張,其他600多張都是24-70拍的,全部的照片都沒有我,85拍的在FB最多人按...(恕刪) 按
SlowR wrote:幾周前帶了老婆女兒去...(恕刪) 恩! 不用煩惱這多啦!選一台全片幅,畫質又好又輕便,出國玩怕電池不夠用,還可以裝尿袋!一台rx1就夠了! 因為選可以換鏡頭的A7也會因為越買越多鏡頭到最後也是越來越重!拍出你想要的,畫質好又輕便! 這才是跟家人出去遊玩輕鬆愉快的本質!
反正手機是一定會帶出門的所以就越來越多人連相機都懶得帶因為現在的手機照相已經算是堪用了我自己的想法是能夠以最好的畫質紀錄美好的回憶是很好的但最終還是要以能夠常帶出門、或喜歡帶出門的條件來選相機追求高畫質又有體力有財力的,當然帶上最強的相機出門喜歡輕便的,帶支手機也沒啥不可啦最近翻了一下自己七八年前普通單眼拍的照片,有些照片自己看得很滿意但真正放大到1比1來看的話就....真的只能說畫質還OK而已高ISO場景更是慘不忍睹,隨便一台入門輕單眼的高iso都好上很多如果時間再拉長到三十年、四十年後回來看現在的作品,畫質應該都只是很慘或及格的差異而已就跟我們去看二三十年前的照片一樣,作品可以很美很有意境或有代表性紀念性但肯定很少人會因為二三十年前照片的畫質而覺得驚艷畢竟再怎樣強的機子,還是得受限於當時的科技,終究還是那個時代的產物雖然看到別人拍出那高畫質清晰無雜訊的照片還是會很心動不過最後我還是跟我自己的惰性妥協了總是安慰自己說『反正科技會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