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n640331 wrote:可見你沒有注意過電影...(恕刪) 那都是特殊鏡頭一般鏡頭也有這些價格嘛?就像工藝品,若非正統有歷史意義的工藝品請問民間一般沒有歷史價值的工藝品會有那些價值嘛?LV一般包包一個市價跟黛安娜王菲用過的LV包包市價是不能比的這我知道但難道所有鏡頭都擁有歷史意義嘛?
taiwan23175 wrote:我出二手鏡頭一向是兩...(恕刪) 一路看下來,我也大概能理解你的想法。但是買賣這種事牽涉到人,本來就有很多變數存在,也沒有公式或是合不合理的問題。套句上面講的:『一個願打,一個願哀。』這就有點像現在的房價一樣,你覺得不合理,但就是有人會去買。(這邊單指一般鏡頭。)
折價公式應該不適用於鏡頭~房子也不適用~~並不是任何事物都能適用折價的算法~~折價一般都用來計算辦公設備~當然會計大都是在處理公司的帳務~~以商品來說~適用於經濟學而不是會計學~價格取決於供給與需求~如果需求高~那價格當然就不會跌~賣的貴一樣有人願意買~~
taiwan23175 wrote:我提出另外一種觀點希...(恕刪) 這只是會計制度的運作方式,並不能真正反映事實,難道你會將購買五年後會計帳上價值為"0"的汽車報廢嗎?全世界是以美國會計制度為標竿,但還不是漏洞一堆,金融風暴後才說要大改革…許多股民被玩死就是太相信財報,財報是可以美化的(我們不說作假)。之前有記者報導,農會以1元賣出賓士車,那也是笑掉人家大牙,因為那個"1"只是會計帳上"1輛汽車"的意思,記者不明白這道理,以為是"1"元,說農會賤賣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