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

兩萬左右的相機已經贏不了手機??

arclen wrote:
我有po過照片,沒有(恕刪)

想把照片拍烂是很容易的
给我10万的设备我也能拍出垃圾猫图
featheringer wrote:
手機那可憐的小片幅靠著演算法都能玩成這樣,那如果拿相機的硬體來玩手機的演算法呢?

你想多了,那些算法放在后期PC上就能解决,不需要用手机
说到叠图拍摄星星,最近的代表作是这张了: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0/0d/Hubble_ultra_deep_field_high_rez_edit1.jpg
NASA也叠图,也用算法,但用的不是手机、相机来完成
arclen wrote:
CANON的通透膚色
富士的直出讓人感覺舒服
光這兩個就很典型
也很多人喜愛
符合一鍵直出就能漂亮的想法
這也是種選擇,不是買了單眼就要修圖
更多的人是想按完快門得到漂亮的照片
只是這樣的想法能不能多加上
AI幫你修好圖,讓你暗部別太暗
亮部不要爆掉,顏色討喜

單眼太死硬派了
所以落的萎縮的局面也無力改變



問題是不論是相機廠商也好,手機廠商也好. 它們的直出色彩好不好是一個主觀喜好的問題.

不是買了單眼就一定要修圖,單眼直接拍出來也可以漂亮呀.




AI幫你修好圖,讓你暗部別太暗,亮部不要爆掉,[是不是討喜] 也是相同的道理. 有時沒有HDR的效果,拍出也很討喜呀.
featheringer wrote:
說到底,我的想法還是這麼簡單:手機那可憐的小片幅靠著演算法都能玩成這樣,那如果拿相機的硬體來玩手機的演算法呢?很可惜的是,早些年三星有出過S4Zoom與K Zoom這種真的搬相機硬體到手機上的機種,不過他們主打的是小片幅高變焦…然後Pana也出了CM1,主打的是手機般大小但有1"片幅的定焦,問題賣太貴…這類手機其實在更早以前還沒進入iPhone與Android的時代就有了,但是都沒辦法撐到現在有演算法加持的世代,那些機子最後都還是因為售價或體積的關係所以宣告失敗了,再也沒有後繼
或許,還是只能夢裡相見吧?如果三星沒有在幾年前退出相機市場的話...我的夢想就是希望Google那天真的發癲,拿Pixel上面的演算法配上1"甚至更大的片幅做出一台定焦DC(M43接環免費的也可以幻想一下),然後疊出來的效果應該會讓我們這種明白傳統攝影邏輯的人徹底懷疑人生




疊出來的效果[不會]讓我們這種明白傳統攝影邏輯的人徹底懷疑人生呀

疊圖效果好的只有在高ISO 才明顯.

例如ISO 5000 疊圖和ISO 5000沒有疊圖的對比







疊圖後畫質是比沒有疊的好, 但是想要更好的畫質,還是要用腳架呀. 低ISO 畫質比高ISO疊圖好呀.
疊圖本身就是另一種型式的連續感光啦好不好
是多不明白感光元件運作才把兩者當作不同東西呀
還有疊圖多是用為了用上更低Iso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jjx874 wrote:
你想多了,那些算法放(恕刪)


又一個電腦黨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a527692384 wrote:
AI幫你修好圖,讓你暗部別太暗,亮部不要爆掉

AI怎么知道我要拍剪影效果,还是要拍HDR效果呢
jjx874 wrote:
AI怎么知道我要拍剪(恕刪)


是呀.
freeysc wrote:
為什麼會那麼肯定1吋(恕刪)


笑了,真正喜歡攝影已經買全幅或半幅了呀
相機用家自己都看不起1寸機,現在卻說1寸機強強強,真厲害

其實現在1寸機除sony外還有誰賣得好呀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開啟相機就開始已經在裡面連續拍攝
只是資料都留在RAM裡面做分析
直到你按下快門,才會讓最接近的資料
一併的與你按下快門那張一起做最後的處理


長曝運作模式的轉變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 12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