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深太淺是其一,但最主要的是都會有燈光組打燈,提升環境基礎亮度
所以需要依賴大光圈的進光亮的機會不多
相反的,較常使用T2左右的光圈
如果廠商能夠鎖定在T2左右,並且全開即是可用的品質,鏡頭的銳利度與散景又有自己的個性的話
那就有很大的競爭力了
比如這間
FB專頁

也是台灣的鏡頭廠
b8b8b8 wrote:
手動鏡 為何廠商要出多種接環?
M43專用鏡 幾乎是轉接鏡的最低階。完全無法用在其他大片幅 機身。
為何沒有廠商 出nikon f mount
再出一系列轉接環呢?
這樣一支手動鏡幾乎可以裝上 全幅以下機子。
手上有多家機子 都可玩這支鏡
這樣鏡頭流用能力會是超高啊~(雖然價格也可能開高,但也不一定)
badaseases wrote:
你覺得三陽手動鏡有流動率超高嗎?
三陽的手動鏡就差不多是你描述的這種設計方式喔
好幾顆可以選擇的接環甚至達到5~6種以上...(恕刪)
badaseases wrote:
你說M43是轉接的最低階
我想你應該是要說法蘭距很短對吧
那你可以想想看E環
E環法蘭距更短
那為什麼又有廠商會出E環專用手動鏡呢?
不就是因為使用者多所以評估有需求市場嗎?
本篇文章這顆是電影鏡
使用M43機種錄影工作的人還不少
出這種接環很正常
出一顆電影鏡專門設計給NIKON接環
再去要其他使用者轉接
這種想法才叫作有問題好嗎?...(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