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zzbee wrote:
Errrr....影(恕刪)
手機用1"片幅早有一台老機實作過了,那就是Pana的CM1…雖然原廠定位它是相機
它的鏡組還是為了體積妥協了不少,甚至開相機還會再伸長,然而即使如此,整機的體積跟那個年代正常的手機比起來仍然還是塊磚頭…好,那只看最終畫質呢?畢竟那個年代手機也不流行演算法,甚至可以說是在流行M模式
很遺憾的,比起當年的拍照神機LG G4,也就是小贏一些而已,如果CM1是100分,那G4也有差不多90分了,而且還要比對地方,不然CM1的邊角畫質崩得可比G4厲害多了…G4用的只不過是比起現在大多數中階以上手機還要小的1/2.6",鏡組完全就是正常手機的尺寸與用料,也沒有像CM1掛萊卡標…CM1唯一贏的,就是全手動之下光圈可以縮,就這樣…而且比起G4還少了OIS,光圈也降到F2.8(G4是F1.8
最後CM1銷售慘淡,而G4則是賣爆,可能是近幾年LG賣最好的手機吧(後面就一直走下坡了)…CM1售價高出當時G4一大截,最後的下場又是如何?
另外我想說,要討論手機的重度數位修正還是鏡片用料,要不要也討論一下當紅的1"DC如RX100跟RX10?數位修正、焦段灌水等問題它們也沒缺的…手機想要保持正常的體積,就不可能上到1"片幅,現在三星的1/1.33"與華為的1/1.28"就已經明顯遭遇到片幅過大而鏡片過小帶來的反效果,手機的片幅我看目前最完美的平衡就到1/1.5"(2/3")了…要再加大片幅來提升畫質,除非手機厚度再往上提升,但是市場是絕不允許的
要討論手機的做法有沒有用、正不正確,先決條件是找同等級硬體的相機來做比對吧,否則拿大不知道多少的片幅來電手機小片幅這樣有什麼意義嗎?厚度限制之下,如果不走演算法,真的以為手機還有別條路能走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