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特企】Canon EOS M5 vs. Fujifilm X-T20‧中階無反可換鏡相機的捉對廝殺!


吉姆林 wrote:
本篇小編找來「Canon...(恕刪)


前面幾張室內人像圖

M5都比XT-20過曝

比較起來感覺有點不公平

不過拍大自然的部分

XT20真的討喜很多

jeterkid wrote:
前面幾張室內人像圖M5...(恕刪)


過曝卻讓人像膚質很白析
不少人也是喜歡
yaichintw wrote:
個人一直覺得拿小機...(恕刪)


直覺式的想像跟現實通常會有一些差距,
如果從物理現象(力學方面)來思考,
或許會比想像來得有建設性一點,

如果相機大一點重一點就會比較搭,
那或許就看那一種配重是最佳的重量,
大家都做一樣就好啦,
可是現實並不是這樣,
單反也是能減就減能縮就縮,
目標並不是在仿效一滴二滴這種旗鑑的重量,

相機突然縮小或許會讓人一下子不適應,
但也許改變一下心態或握法後,
有些人也許就可以習慣,
也許有些人就會愛上這種手感也說不定,

像望遠鏡的目鏡通常也都幾十公克而己,
也沒聽過誰在講頭重腳輕的...

若是以我的感受來說,
我更愛使用兩百多公克出頭的相機來操控大鏡頭,
因為從比例來講,
幾乎感覺不到相機的存在,
那就更輕鬆了...

從力學來講都是槓桿原理和能量不變的道理,
左手配幾公斤右手配幾公斤,
用什麼輔助工具怎麼運用,
平衡適應一下而己應該不是什麼很難改變的事,
真的適應不了那只能說你沒這個命而己,
論色彩,富士認第二,冇人敢認第一,個人感覺
從以前就是富士色的愛好者
從富士投入無反單眼後就一直關注,也買了X-E1
好在富士真的很用心
完整又兼顧品質的鏡頭群和不錯的機身
由其這次的X-T20規格根本佛心 (和高階的X-T2只差一些)

而在升級時也考慮了一下M5
好在最終選擇X-T20並沒有失望
不過還是覺得不能反轉自拍有點可惜啦

(要自拍的話~只好用手機wifi連線的方式囉XD)
XT20拍攝照片的亮度如果要跟M5相仿,
曝光補償我猜大約要加2響,
看評測照片差異算蠻多的。

alex_tsai2005 wrote:
曝光補償我猜大約要加2響,


你的兩檔是2EV還是0.6EV要說清楚啊XD
...EF-M最大的問題在於畫地自限,怎麼出就是大約Kit鏡等級的玩意...;

若沒有一定的壓力與呼聲,還需要煩勞高層出面"說明":
"EF-M不會出L鏡等級的鏡頭"!?

這是什麼跟什麼的鬼說詞,大家狗吠火車也就算了,還要被提醒"叫也沒用,
不妨住嘴"!?

其實絕大多數User根本沒靠么要什麼昂貴的"L鏡",頂多也不過是類似F2或F1.8
的小定焦,就補個35 F2以及50 1.8 stm這般基本的人像焦段...,

對Canon來講有很難嗎!?就小小兩支定焦,但對鏡頭群的意義而言絕不只如此,

因為對於稍有程度的User而言,想拍稍有點Fu的人像會用什麼光圈與焦段的鏡頭?

早期富士X系列機身性能也不怎麼樣,但在鏡頭群出列的順序卻勇敢地優先選擇
標準焦段的高品質定焦(尤其是1W出頭的35 F1.4),然後才出標準變焦;

想想富士是如何在已經擁擠的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這些開山始祖功不可沒!
最近新上市的F2 WR定焦也都是1W多,有"貴"到哪裡去?

以目前EOS M5(M6)的價位而言...,又算得上哪門子的"入門"機種!?

機身性能提昇到可以看到其他家無反車尾燈的地步,同時新鏡發表卻照樣給支
小光圈高變焦的天涯鏡,真是一點長進都沒有!!

要不是富士1024 f4價位稍高又無WR,我根本不可能為了沿用EF-M 1122 & 22 F2
而掏錢去買塑膠機EOS M5!

現在富士分神去搞什麼中片幅,S家正全力衝刺E-Mount FF...,是C家可以老神在在
說出那種鬼話的理由嗎?

以C家的規模與技術能力,明明就是有趁虛而入的能力與機會,但他們卻選擇
"朕不給誰都別想要"(而且"請"閉嘴,狗吠火車是沒用的)!

其實各家的優劣就擺在眼前,誰都有機會狠狠咬下APS-C這塊豐厚的大餅,

就看誰先回過神來,認真看待這麼大卻被忽略的APS-C(無反)市場吧!
感覺CANON不太重視APSC無反的玩家.
所以買EOS M系列機子雖然有EF鏡頭群可以轉接,但這也失去使用無反的初衷.
CANON就是要你乖乖的用那幾顆EFM鏡頭就好,似乎也不打算再出新的EFM鏡頭.
如果想要高品質的成像,CANON要你買DSLR.
富士就不一樣,APSC的無反耕耘很久,機身輕巧,鏡頭相當的優秀,甚至XF無爛鏡之說.
唯一的缺點就是動態對焦與追焦比起DSLR差,雖然新的X-T2和X-T20又有進步.
有誰有比較過5D3對焦與追焦和X-T2的經驗嗎?
目前使用X-T10,打算換X-T2,我的全幅就可以功成身退.
以O家人當做中間人來看其售價/ISO/寬容度/真實發色等重要指標以示公平, 可是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要放在一起比? 真的差太多了!

O家也有過4/3到M4/3的轉型期, 我二者都買的目的也如C家一樣, 為了保留鏡頭群, 不純粹為了小型化, 可是現實的生活中, 慢慢地已經幾乎完全不用這種跨機種的組合, 因為愈拍愈覺得奇怪, 難用, 對焦緩慢... 何況M4/3和P家的鏡頭群也愈來愈強大, 現在已經完全分開使用了...

如果C家也有像我這種情況的朋友, 可以三思再下手, 尤其在M系統的鏡頭群還不完全也宣佈不完全的情況下, 更要三思. 尤其再投資無反時, 通常是以旅遊或家居拍攝為主, 只要一,二顆常用的鏡頭也就夠了, 不用担心整個鏡頭群.


歡迎版主也拿F和O來相比較, 也許O家還可以在對焦, 防塵, 銳利度, 手震, 錄影, 藝術濾鏡, 星軌夜拍... 等項目板回一成.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