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看法是現在相機也M形化
M43吃低價市場
FF吃中高價市場
APSC 站在兩萬多這個價位,超過三萬很難跟FF比,因為SONY A7已經來到3字頭
除去低階的APSC, Canon100D, NEX5 等等, 舊有的"高階" APSC 價格都超過3.5萬
如果今天有機身+鏡頭優勢就算了
重點是 APSC 沒L鏡
如果想繼續投入鏡頭的,就很尷尬,買不便宜的鏡頭將來鏡頭又不能升級
這在M43其實就有遇到,3萬以上的鏡頭賣的都不好,M43其實鏡頭還有體積重量優勢
APSC的三元鏡比起全片幅差異不大,那APSC的意義在哪
以前是有價格區隔,在SONY全幅無反搶市之後,Canon下一代Kit鏡也要cost down為了降價準備,
殺進5萬之下,我才預期在兩年之內APSC會萎縮得很嚴重
至於死不死,對90%的人來說底片機就是死了,DC就是消失了,其他10%的人堅持也是他自己爽就好
cdx wrote:
APSC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專用鏡頭
尤其是定焦鏡都與FF共用
tyy2010 wrote:
當然不升級的不要討論了,非器材控也不要進來,純討論器材
以有反來說
那是canon nikon sony大部分鏡頭都做FF的關係
但最近canon也生了一顆EF-S的28餅乾鏡(是第一顆EF-S的定焦嗎?)
在沒有FF(底片除外)的PENTAX,倒是出了很多DA鏡(FOR APSC)
變焦定焦都有,定焦那幾顆更是以輕巧著稱(DA LE鏡)
這點是CNS比不上的......
要說缺點也是,就沒有FF
優點是針對APSC做了最好的重量與性能的平衡
所以若要論成像圈和焦段可不可惜
pentax目前提供了最好的APSC選擇
如果是CNS用戶,定焦卻實大多數都得用FF鏡的關係,以重量和價錢來說,是可惜了一點
但也留下了未來升FF不必換鏡頭的情況
這也是CNS為什麼不怎麼熱衷APSC的定焦鏡
留一手讓你想升級
PENTAX就沒有FF讓你升,所以APSC為主力,其實和無反的FUJI很像!
以SONY 無反來說,APSC專用的鏡頭從A7出了之後就沒有再出了
PHOTOKINA發表的也只有FE鏡
想必短時間內不會再有新的SONY無反APSC鏡頭
其實也是廠商的策略,希望你一舉升級FF
根據BCN,去年有反中有8成多的市場是APSC
這塊市場是很有潛力的,因為初學者大部分都會先用APSC
至於以後升不升級,多數人也是再說再看看再看口袋有沒有深度
但FF的玩家也因為能多貢獻幾管FF鏡,因此FF還是兵家必爭之地
結論:
我是覺得,有多少錢做多少事
有FF機就用FF鏡頭,只有APSC機用APSC鏡頭是最好
沒辦法當然就只能將就一下
APSC裝FF鏡,1.5的焦段乘上去,真的不會好用到哪裡去
日後如果不升FF,那顆鏡頭就可惜了
junk89 wrote:
我蠻好奇的,是哪一隻...(恕刪)
也許用成像圈一詞來形容容易被誤解,但用"焦外成像圈"好像也是蠻容易混淆 Orz
不過前鏡組的加大在電影鏡頭上是很常見的,而前鏡組的設計是影響體積的最重要關鍵
只看成像圈的結果是無法看出前鏡組有沒有做加大設計
有個辦法可以去試就是用最大光圈去看邊角散景的光點是圓型還是貓眼型
相關的資料可參考 http://photo.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52126/what-is-the-cause-of-this-non-uniform-bokeh-effect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