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l640707 wrote:
不會google 關鍵字"開口井" "CMOS"嗎?
一堆光電半導體的文章可以看呢^++^ ...(恕刪)

嗯~
您關鍵字可能給錯了!
不過是不是你自創的我其實不是很在意,
知道你在說的是感光元件單位受光面積就夠了~
謝謝~
DannyHwang wrote:
明明影響畫質的因素非常多, 但就像政治版的一樣, 那些死忠者就是只抱著某幾個對自己的論點有利的地方, 忽略它缺陷的地方, 不知最終結果是要看整個系統是否協調.
畫素低密度是萬靈丹嗎? 看sony a7s2跟a7r2的例子似乎不是. 有人問sony為何a7s2為何不跟a7r2一樣上bsi架構, sony說效益不大. 可以猜想低密度帶來的好處是有極限的(也許感光元件大到某個程度再上去效用就不大), 但高密度的卻有方法拉近跟它的距離.
實際吸收光線的效益, 是要看受光單元跟其他數位邏輯線路面積佔的比例. 以前的架構那些數位邏輯跟感光元件擺在同一層, 這些數位邏輯線路會排擠感光元件的製作空間, 這時候大片幅確實有優勢. 未來sensor架構並不是這樣, 這樣的優勢是越來越不顯著.
大片幅就只有兩個物理上的優勢永遠無法被取代, 一個是高密度, 另一個是超廣角應用. 其他啥通透, 層次, 那都是流於主觀無法實驗驗證的一種說法.
01XD wrote:
只是不知道大家對 " 畫質 " 的定義是什麼?
也有看過有人覺得自己手機的畫質不比單眼相機差啊 ...(恕刪)
mooobeo wrote:
以小弟個人經驗來講...(恕刪)
b8b8b8 wrote:
大片幅感光元件 最...(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