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工程出身,我只就工程面說
片幅越大鏡頭成像圈就更大,鏡頭絕對小不下來,所以M43同光圈鏡頭再怎樣大也不會比FF大,看手機的大光圈鏡頭是多大就知道了
鏡頭重量,高級鏡頭會用金屬鏡身避免鏡筒變形造成光軸偏移,金屬就是比工程塑膠重,無解
一般人只看片幅,沒去看單位密度,FF的5千萬畫素雜訊絕對不會低,R7的高畫素雜訊比較高就看出來了,FF的1千萬在雜訊表現上絕對勝過3千萬,所以FF的高ISO雜訊低要和單位密度一起看,就目前來說,大片幅的動態範圍普遍比小片幅好,但也不是絕對,BMPCC 4K用M43但是有13檔的動態範圍,可是GH5才11檔多一點點
至於防手震,C也是R5/R6才跟上O的腳步(而且人家O不用靠鏡頭加持老早就做到很強),SONY卡口不夠大造成IBIS的擺動幅度無法太大(要大成像圈要更大,鏡頭鐵定更大),IBIS有跟沒有差不多(這是SONY一些用家的心得)
至於景深,這又是一堆看表面的,淺景深代表對焦精度要求更高,高畫素也是一樣,你對焦系統不夠力用淺景深去拍出一堆脫焦的照片有用嗎? 就一堆廢片而已,所以你要買旗艦機對焦會相對保險的多
還有大光圈迷思,這也只看表面,我很機車啦,一堆大光圈鏡頭的最大光圈解像力不足,不要跟我說中間OK,我又不拍VLOG只拍自己大頭,我要的是平均,邊緣也不能太差,對我來說這些大光圈的最大光圈只是宣示用的,根本未達實用階段,搞得我用1.8或是1.4的光圈要開2.5以上來拍,這樣我多花那些錢與增加的體積有啥意義? 有些大光圈鏡頭最佳解像力是在光圈4,我的原則是除非不得已非拍不可不然這些大光圈鏡頭我不會全開光圈來用,因為清晰的照片可以變模糊,模糊的照片要變成清晰可是很難
在景深來說,使用M43或是APSC就已經心裡有底了,所以我拍人用RP,其他用M43,因為再怎樣M43整體體積還是比FF小
還有如果你拍生態或是要打遠但是不是打鳥,M43有X2和體積小的優勢,不少拍微距的用M43
錄影不熱當,雖然我一直罵松下的對焦,但是松下的長時間錄影真的不需要擔心,我用G8一直開著錄4K 30P,相機就溫溫的也沒給你掛點,錄了快30分吧(還是用CLASS 4的慢速卡,沒靠北說不是U3卡不給錄4K),機身也沒啥主動散熱系統
最後我只能說,如果有錢可以養兩套,看拍攝題材來出動最合適的器材(雖然我也希望能一套打死,但是理想和現實就是有差距)
M43如果能在對焦上迎頭趕上就好了
論拍照樂趣這點是完全和片幅無關,我FF/APSC/M43和OLYMPUS PEN-EE3半格相機都用過,FF有啥吸引力嗎? 對我來說沒有,因為我就是從底片拍上來的,但是要超淺景深我是得出動FF
我第一台M43是GX1,買來當副機的,後來M43變成我的主力,50D被我丟一邊,因為對焦有問題
如果你覺得要拿FF才會拍照,我只能說你不用拍了,買台蘋果或是三星比較實在,而且用這兩款手機相片拍得好的人還不少嘞


各為M43和FF拍的,M43用25mm(等校FF的50mm)開2.8,FF用85mm開2.8
Htzyu wrote:
各位好本人最近有意購...(恕刪)
M43現在買二手才划算,二手機身加上二手鏡頭,壞了也不心疼,如果全新機來講APSC或FF是比較好選擇,尤其SONY。
M43 F1.4定焦帶一堆,全幅一顆2470 F2.8就夠了。
其實拍片淺景深倒不是重點,鏡頭支援度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支援越多代表你可創作題材越廣,但目前M43鏡頭越出越少,反之SONY FF APSC副廠鏡頭一堆,不管拍攝錄影都好用,,要頂級也可以租GM鏡,M43現在要租鏡頭選擇也很少了。
有預算新的FX30不錯阿,如果想拍照錄影兼備A74也很好,有預算限制A7C+騰龍2875也不錯,什麼8BIT 10BIT顏色,4K有沒有60P都不是重點,網路一堆A73 都能拍出好作品,碰到需要畫質的時候再去租更好機器就可以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