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並不是非要用同光圈規格去比較材行
樓主既然明顯對M43系統這兩點不滿足
個人建議確實可以換FF系統
FF搭24-70/4小三元或24-105/4旅遊鏡
就已經是M43必須搭配F2.0規格才能達到的淺景深效果了
所以光是換2470/4就可以明顯有感
雖然光圈規格帳面上比M43的F2.8小了一級
但FF片幅在高iso堪用度方面超過不只M43一級
所以低光畫質方面不會比較差, 還會再更好一些
若對淺景深有更強的執念
FF系統配個F1.8規格的中低階定焦鏡
就已經是M43用上F1.2 pro鏡都難以達到的效果
坦白說
M43比較適合玩攝影已經有些資歷的人
因為光是淺景深這個初入門最稀鬆平常的需求
就是要比FF系統來的事倍功半
初玩攝影的朋友, 很容易因為拍不出想要的散景程度
就對M43系統感到灰心進而放棄
相較之下
玩攝影較有資歷的人, 懂得有捨才有得的道理
對淺景深效果, 或高iso要多純淨這件事的執念低很多
為了換取更便攜的裝備, 會願意做出一些妥協
這些人更重視的往往是能不能提高出機率
出機率高, 才會進而提高拍片率
想要更淺的景深更強烈的效果
跟想要更輕便的系統更輕鬆的進行攝影
其實並沒有誰才是王道
攝影本來就是很個人主觀的活動
只要負擔的起, 樓主去走一趟FF之路也是不錯的經驗學習
不過樓主的預算是偏低了點
準備個8-10萬, 在器材選擇上才不會太過受限
zakkwang wrote:
所謂的事倍功半不...(恕刪)
淺景深是一回事,
進光量可以降低iso,
也可以提升快門速度,
也能彌補M4/3高iso問題。
可能真的要各種領域玩一陣子,
才能體會M4/3也有特異功能,
對我來說,大光圈又有足夠景深,
是個很實用的特性,
有時意味著可以直接運用現場光源。
除非你希望景深淺到只有眼睛銳利,
瀏海都糊掉的感覺⋯⋯
但所謂的立體感,至少主題該是清晰的吧?
看太多追求大光圈,主題跟背景一起糊掉的...
不用講到APSC、FF,
01的M4/3大光圈的樓,
不少就是狗鼻子清楚但鼻子外都糊掉的,
我想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如此淺的景深,
尤其你常拍近物、小物的時候。
片幅越大,快門與感光的掙扎就更明顯,
伴隨的副作用還有景深淺容易脫焦,
FF之上還有中片幅,
快門與感光的掙扎更明顯,
在底片時代可用Iso不高的時候,
跟本只能當晴天機,慢拍機。
不過我還是跳了F家,
只為了發色,
附加的則是高iso低異色,
但我仍懷念O家的防手震、超音波除塵,
還有拍食物仍可以開大光圈保持足夠景深,
我換F家APSC,餐廳通常低光源,
要足夠景深又要F5.6以上,
手持慢速快門拍攝真的非常掙扎,
如果是低光源拍動態如小孩,
大光圈容易脫焦,
若要縮光圈+1/125左右快門,
iso都是拉到6500甚至破萬了,
細節說實在不會比M4/3好。
如果是常拍近物的話,
我甚至覺得1寸機對一般人更實用。
總之看用途吧,
預算多就多方面涉略也很好。


45/f1.8 全身照的話,的確不敢說景深很淺,但很會挑背景的話,至少也是有效果出來了,這種程度不滿意的話,應該是要往 50mm/f1.2、85mm f/1.2、135mm f1.8 或是 STF 等等的方向走,24/1.4、35/1.4 這種當然也不敢亂推,那機身沒防手震的話,又是腳架又是燈的,扛起來很費力的,也是不敢亂推坑。
另外機身 ISO 問題,這棟大樓裡有不少長期多系統用戶,也都知道 ISO 非萬能,有時候開燈、打閃比較實際一點,FF 的 ISO 也就多拉幾檔而已,早晚也會遇到拉不上去的問題。
而且樓主花點小錢添購一些器材也是能改善的,所以回文的大大們多數是理性保守的,不敢直接推那個牌子加上那顆鏡頭,就是怕有個差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