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下世代全幅無反架構哪家較優、決勝關鍵又在哪?....

elfwong wrote:
還在等1.panasonic...(恕刪)

我覺得只要未來可以將CMOS的入射角再加大
盡量接近底片的能力
應該對鏡頭的輕量化和設計有著不小的幫助
感覺也比開發新的CMOS技術還來得快一點(不過我不是專業 只是猜測而已)
看法蘭距誰短囉?
看接環內徑誰大囉?
這兩點對了就永遠對了⋯BJ4
建立1個系統燒的是錢,
Nikon兩者通吃,又是老牌!

灰三郎 wrote:
看法蘭距誰短囉?
看接環內徑誰大囉?...(恕刪)



有這兩個特質的無反鏡頭
體積與重量應該都很驚人(尤其是廣角)

在畫質上也許有優勢(廣角相反), 但在成本控制上恐怕會很糟

很怕nikon Z接環這種畫質優先的策略
反倒賠上重要的低階入門市場。

jill1124 wrote:
我一開始買的相機就是sony的,
其他的相機我沒用過,
所以自己是很習慣sony的選單,
想要調什麼位置在哪邊,
習慣成自然,
操作上差不多都很熟悉了,

我不知道如果我換了canon或nikon後,
會不會恍然大悟...囧...(恕刪)


這習慣問題而已

我以前一直是CANON單反用戶

後來因為全幅無反只有SONY一家所以只能跳SONY

現在連最不習慣的變焦環反向都習慣了

我覺得操作根本假議題,只是有人不習慣,拿到手就大呼操控性差
oculata wrote:
感覺這三家似乎很有...(恕刪)


市場策略吧

或許CANON想要把EOS M的成功策略,在FF再來一次
但偏偏它也沒多便宜....
說到性能,它也是端出了目前最強的低光對焦,而且贏過對手不少

NIKON雖說財報不佳,但公司本身太有錢了,消費者除非買了大量股票
不然看到系統不錯應該就能入手了吧

SONY比較偏向電子派,FF無反機身又比較早上市
死忠擁護者很多,也不太可能會倒

兩三年後見真章,消費者應該是最有利的一方



Leonarka wrote:
市場策略吧或許CANON...(恕刪)

抓個BUG
NIKON如果不算母公司的話
應該是這3家裡面最窮的一家
母公司應該也不會無限制的支援(但也離要靠母公司支援的程度很遠很遠)
但他就是最近幾年不太好
起起伏伏對每間公司來說都是很正常的事
Z系列除了Z7貴了些 看起來也誠意滿滿
c230 wrote:
抓個BUGNIKON...(恕刪)


母公司有錢
然後假設
1 不能算母公司
2 母公司不支援

這.......
您是nikon背後大老板?

即然你也說離母公司支援的程度很遠
那bug何來? 沒人說三家誰窮誰富呀...



Leonarka wrote:
母公司有錢然後假設1...(恕刪)

你說NIKON太有錢
我指其他2家都比他有錢而已呀
oculata wrote:
....標題修改成全...(恕刪)


如果你是為了鏡頭極致輕便高畫質,就得犧牲自動對焦,於是你可能會選擇萊卡的M接環鏡頭(如萊卡M或福倫達VM或蔡司ZM)來轉接或其他旁軸等等老鏡頭,而根據許多玩家的轉接心得,50mm以下的鏡頭,都會受到sensor stack thickness 影響成像品質,這時候 Leica M厚度約0.8-0.9mm 會是最好的,Nikon Z 為1.1mm 次之,Canon EOSR 是1.6mm已經開始不利轉接,Sony A7 III則是1.8mm 改機與否差異大。
因此,如果你不轉接,挑一個系統喜歡來用,要轉接的話,不改機Nikon Z會最適合。
oculata wrote:
....標題修改成全...(恕刪)

早買早享受
現在那個系統可以立即滿足需求享受樂趣就買那台⋯無需去揪結
無反相機創始元老都捨原來系統轉學去發展不是
投資都有風險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