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x wrote:問題是買到這個價位...(恕刪) 看你是拿D5300也用過m43但是真的有玩過富士嗎?m43對焦本來就快但APSC無反來說富士對焦是最慘的就算是機皇XT-1一樣被A5100電假的對比非常明顯
boss1228 wrote:APSC無反來說富士對焦是最慘的就算是機皇XT-1一樣被A5100電假的對比非常明顯 呵呵~~富士我之前用過XE-1+1855/F2.8-4相對於同期的NEX-5N or5R對焦確實輸蠻多的不過和EOS M相比還是好一點就不知道M2的對焦實力比1代進步多少就是了
一樣感謝各專業大大的建議與意見,小弟剛剛撥空實際去把玩了一下實機,A5100輕的好像玩具,所有介面跟目前手上NEX3相去不遠,所以大概看一下而已,然後是M2,重量重蠻多,但重的較有質感,然後介面就稍微看一下,想說真的入手在研究不遲,M2對焦部分靜物可接受,但如果動態確實是A5100較好,手上NEX3是第一次上市就入手,功能上像是快門線之類都沒支援,機齡也較久想說也差不多要汰換了,實在難選阿!!其實私心是有想試試C家的相機,但本來的NEX其實表現都很不錯,抉擇抉擇阿!感謝各位!
u865 wrote:就不知道M2的對焦實力比1代進步多少就是了...(恕刪) 搭18-55mm感覺快一倍左右以Imaging resource的數據來說, M1搭18-55對焦要0.742秒而Panasonic GF1搭20/1.7要0.409秒, 這台相機我曾經有過, 我肯定M2 + 18-55比GF1 + 20還快, 所以M2比M1快一倍應該不是感覺錯誤, 不過就算快一倍也還是跟S/O/P等沒得比, 或許M3比較有機會吧, 畢竟M2的phase AF只是純輔助, 對焦相素不夠多, 只有coarse focusing的能力, fine focusing還是要靠contrast AF, 而M3相位對焦點增加了, 可以直接phase AF(不過可能會稍微犧牲精度?)22mm對焦比較慢, 應該是鏡頭馬達跑的比較慢吧, 大概跟GF1 + 20差不多
tormentor wrote:Sony 那kit真是kit鏡中的垃圾買sony不買定焦嗎?無知的人會説sony沒鏡頭,可現在T12,32 不貴也是頂級鏡頭,Z24 較貴但也是並列於其他apsc 35mm equivalent 頂級鏡頭...(恕刪) 那個.....有什麼誤會嗎?Canon 22/F2.0拆鏡版好像只要另兩者1/10的價格, 約兩千多元銳利度均一Canon桶狀或枕狀變形為0(不是趨近, 而是低到量不到了)Canon 11-22水貨只要8500元Canon 18-55拆鏡版只要1千多元
meridian wrote: 那個.....有什麼誤會嗎? Cano...(恕刪) 我不是説了1122是好東西嗎也不是説了預算不足便買22/2嗎也不是説了sony1650是垃圾嗎還不對您口味嗎老實說…22/2不是差但你硬要説比Z24(我認為與F23同級)好/一樣,那我也沒辦法…
tormentor wrote:我不是説了1122...(恕刪) 沒有什麼特別意思啦, 只是剛好最近在看dxo mark, 就順便看了一下Sony那幾支, 結果是有點出乎我意料事實上Canon 18-55這支也沒什麼人給它好評, 以compact mirrorless來說, 這支真是有夠大的, 應該要像其他家電動變焦鏡那樣小才有賣點雖然EOS M的鏡頭沒幾支, 但是支支都是強打....18-55除外22畫質好又輕巧11-22是最小的APS超廣角鏡55-200是最小的APS望遠鏡(等效300mm)通常買EOS M幾乎都是一次買全部鏡頭, 不過55-200我沒買, 在等旅遊鏡其實Canon的策略很明顯, 並沒有花太多力氣在mirrorless, 純粹就是省研發費來打價格戰不過這招還蠻有效的就是了, 相機沒幾台, 鏡頭沒幾顆, 但是市佔率卻相對高的有點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