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

兩萬左右的相機已經贏不了手機??

ken902 wrote:
會在那邊說不想後期。
也難怪現在會有相機不如手機的聲音。

也常看到大大說的後期是後製的意思嗎?
相機成像品質比手機好很多,後製用意是把顏色修得跟手機一樣討好眼球?

以我個人如果用相機拍... 不外乎為了解析度
不要像手機拍出來那樣一放大就整個糊掉、噪點一堆
既然相機拍出來的照片已有一定程度的水準,那麼後製主要是哪個部分?
謝謝
不會啊
一萬三的5D2+50/1.8應該還是能吊打手機吧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azo2ka wrote:
也常看到大大說的後期是後製的意思嗎?
相機成像品質比手機好很多,後製用意是把顏色修得跟手機一樣討好眼球?

以我個人如果用相機拍... 不外乎為了解析度
不要像手機拍出來那樣一放大就整個糊掉、噪點一堆
既然相機拍出來的照片已有一定程度的水準,那麼後製主要是哪個部分?
謝謝


至少我的理解,後期和後製是不同的

我認為的後期代表的是在照片成像之後的修補(如HDR),這是由於手機本身的的鏡頭在物理上就比較小的限制,形成的是後期要作比較多工作。不過因為都是自動完成的,所以影響比較不大。當然,也因為是屬於修補的,所以有時補的不好,就會讓人感覺照片假假的…(而相機因為成像品質好,於是基本上也不作這部分的工作,往往仍需要作時,就得再移到電腦上來進行…)

而我再認為的後製是,例如給照片加些元素來『加工』,加工之後就可以更討喜的分享給親友之類的。

當然,以上都是我自己認定的標準就是了。

-
當然,我強調的仍是『即便是手機在經過後期修補後,相機的成像品質在大多數情況下依舊比手機優質許多,只是這份優質,對大多數的人而言,也看不太出來…,而手機的方便性,卻是顯而易見的。』
題目過於簡化, 對市場或廠商, 拍照器材是個多種各自不同消費者的環境.
以消費者角度選擇手機或相機, 會更清楚:
第1類. 被淘汰的小DC: 已經在軟硬體都完全被手機取代.
第2類. 有特定需求的望遠DC ($12000-15000): 跟手機同時並存並用.
....給需要拍望遠的消費者. 因為硬體鏡頭可達30-40倍, 手機作不到.
....這類相機已經小到可以隨身輕便的放入口袋, 又可以一鍵上傳FB/Line.

手機跟相機的分野點: 二選一的界線
第3類. APSC/43/1吋相機($20000-30000): 給熱愛拍照的消費者: 因為熱愛而願意多花點時間以凸顯畫值.
...這類相機可塑/可調性很大(=需要學點攝影技術).
...這種消費者要出門會先想好: 今天拍照要用手機或相機 ?

我是屬於第3類, 但是我的朋友中, 99%屬於手機拍照族.
原因只有一個: 不用考慮出門要不要帶相機, 想拍就拍, 拍不好就算了 !
朋友問我要買哪種相機, 95%我會說: 不必買相機, 用手機就足夠好了 !
沒有足夠熱情, 手機拍照足夠滿足紀錄日常生活了 !
下圖是上個月逛三創去比較小相機時, 用手機拍的...





這個論點有點像是:同樣都是四個輪子在跑,賓士贏不了TOYOTA

手機廠做得出來的照相品質相機廠一定做得出來,那為什麼相機廠不和手機使用同樣的小感光元件就好,偏要去搞那麼多尺寸的感光元件。那是因為:內涵明明就是不一樣,卻硬要拿來一起比。

如果大家把賓士和ALTIS都定位在交通工具上的話,那這兩者確實都一樣。問題是:真的都一樣嗎?
cm4430 wrote:
如果大家把賓士和ALTIS都定位在交通工具上的話,那這兩者確實都一樣。問題是:真的都一樣嗎?


單眼跟手機差距比較大啦,光使用方式就不太同,單眼光圈、快門、ISO這些都是能快速調整的。但手機要切到M模式話就要一直點螢幕上作調整,基本上也比較少看到去觀光用手機拍照時會切到M模式。

自己單眼是配旅遊鏡基本上是兩個都會用,需要廣角的就會用手機,要望遠或構圖停留時間久的才會用到單眼。大概是這樣。
azo2ka wrote:
也常看到大大說的後期...(恕刪)


我記得後期指的是進LR調白平衡,曝光跟色彩。
後製指的是進PS隨便你搞。
兩者都要花時間。
反過來想,手機的 CPU 已經贏過相機太多了~~
問題是尤其在室內手機拍的根本無法入眼,更不要說在電腦螢幕看了。
用的是S10+,應該還不算中低階。
azo2ka wrote:
對相機不太懂本身也是...(恕刪)


不會喔...一萬多的就大勝手機...
手機拍的...只能洗4*6吧...
  • 12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