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ulata wrote:這不就是P模式嗎?...(恕刪) 目前相機只能讓你拍照, 不會"教你拍照", 上面描述重點在 "用大數據教你拍出好照片".透過大數摢能給你攝影達人的拍照點(GPS 座標)及拍照視角(構圖), 跟他當時的所有拍攝數據(當然還有很多細節需要根據天氣微調).讓擁有相機的使用者即使沒有任何概念, 也可以用此數據拍出跟"攝影大師"相同的"畫面".~以上簡單描述, 有興趣可以自行想像.這跟現在很多人會"參考別人照片"去跟拍類似的概念.要說 P mode 也可以吧, 也許叫AI-P mode 會更好.
Leonarka wrote:內文跟標題好像一篇報導的開頭預案 ...(恕刪) 對啊....但這些資訊的確是像我這種還沒踏入全幅無反的人想知道的.偏偏網路上找到的類似資料幾乎都是業配文...................................................以目前可換鏡相機市場日漸萎縮的趨勢看來這三家、或未來四五家全幅無反廠商不可能全部存活可一旦入了某家,開始買了一機一鏡接下來肯定會繼續換機身買鏡頭萬一最後這家廠商不玩了, 那可真會很令人不爽的。
現在不是都有比p模式更聰明的auto模式了嗎?而且還有自動裁圖來幫忙構圖,不過下個世代的重點,我覺得應該是運用ai科技來提升握把手感,還有自動追蹤打鳥鳥動力系統吧...最好是有動力輔助的,然後可以透過軟體更新手感舒適度...
個人認為SONY A9發表時的價格和NIKON Z7差不多應該是可以一起列入比較雖然規格就開在那裡給你看但有些細節A9真的算是無反的一大步(或許比對某些單反也是)而長期下來 各家廠商在"規格"會愈來愈接近但還是有各自在意的點CANON鏡頭!? NIKON中庸!? SONY輕便!?還有 雖然以下和本討論說不上有直接關連我也不知道其它家廠商會怎麼宣告(透露!?)他們相機未來的功能和技術但SONY其實可以看看他們將來的RX10和RX100系列有很大的機會把新技術 新功能放入未來的無反裡(CMOS技術)
oculata wrote:萬一最後這家廠商不玩了, 那可真會很令人不爽的。...(恕刪) 不用想那麼多吧S先走了那麼多年,自然沒那麼容易消失C跟N,這麼大的品牌,要讓它們不玩,應該也不容易這三家都沒有明顯短板讓東西賣不出去目前看到的銷量都不錯,有銷量怎麼會不玩?就算真的不玩,轉接即有鏡頭什麼常用焦段跟光圈沒有?這三家出的這幾台全幅無反,都超過一般的業餘需求了專業用戶,拿來賺大錢的,才有必要斤斤計較那一些差距矛盾的就是...真正的專業用戶 反而沒那麼計較機身找口碑最好的,問問外行的會選哪個買銷量好的準沒錯 (若是怕消失為前題的話)真的選不出來,折3張紙往空中一丟
Leonarka wrote:不用想那麼多吧S先..C跟N,這麼大的品牌,要讓它們不玩應該也不容易,這三家都沒有明顯短板讓東西賣不出去.(恕刪) 感覺這三家似乎很有默契....C家的翻轉螢幕超吸引人, 偏偏R的性能卻被故意弄得弱弱的S幾乎掌握全面優勢, 偏偏人體工學與選單設計讓人頭疼目前最吸引我的是Z6但Nikon卻有三家中最慘烈的財報,很令人擔心Z環的存活時間。
oculata wrote:感覺這三家似乎很有默...(恕刪) 我一開始買的相機就是sony的,其他的相機我沒用過,所以自己是很習慣sony的選單,想要調什麼位置在哪邊,習慣成自然,操作上差不多都很熟悉了,我不知道如果我換了canon或nikon後,會不會恍然大悟...
還在等1.panasonic的有機感光元件, 可用高iso聽說可明顯提升2.相素為單位的獨立電子快門3.曲面感光元件誰只要推出了, 版圖就會立刻大幅變化只是3. 比較難辦到, 大家鏡頭都是焦平面設計,若推 鏡頭就要全部打掉重練1.若推出, 或許可以讓sony CMOS 緊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