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的話接下來就是比操控性能跟對教穩定度 準確度 速度
越貴的機身上面的按鈕越多 你可以快速改變的東西就越多
再來就是入門機身對於閃光燈的支援度不高 但是這些規格剛買的時候一定看不懂也不知道那是要幹嘛的
另外一個要考慮的就是2手價 通常全片幅2手價比較硬 中階機身跌幅會比入門機身慢一點 入門機身大概一年就會價格大崩盤 尤其是M43片幅的機身 價格跌非常兇 千萬不要買最新出的 過半年之後再買比較不會當盤子
請參考GF EOS M NIKON1 系列的機身剛出跟現在的價格你就知道崩盤的有多厲害
再來鏡頭的選擇通常剛入門的人都會很喜歡買旅遊鏡想要一鏡到底例如18-200之類的
給你一個觀念就是可變焦的範圍越大的鏡頭畫質越差 通常標準的鏡頭是3倍變焦例如17-50 超過的通常拉到最遠端畫質都慘不忍睹尤其是入門旅遊鏡 定焦畫質最好也最貴 但是同常建議新手還是買個標準焦段的變焦鏡可以兼具畫質與便利性 以現在來說最推薦的就是SIGMA的17-50 標準焦段 兼具F2.8大光圈又有恆定光圈 最近價格便宜的可以 他剛出的時候可是要2萬4的 最近跌到1萬5不到
dgg wrote:
看到這裏
只有一個建議
去買幾本基礎的書回去啃吧!
認真地啃!
好的書
是有系統的知識
最容易讓你一次搞定疑惑!
你總不能將所有的名詞全列出來要網友來打字吧!
要買那幾本?
你一定又會問!
去書店,全部在那
坐下來好好翻翻看看
不知那裏可以坐下來看?
誠品可以坐下來看書!
...(恕刪)
dg大~我一定會問說有推薦什麼書〜或有建議什麼網站〜寫的詳細的〜可以讓我知道任何一台相機上寫的代表什麼〜因為錯看太深的東西〜我的問題只會更多!!!!
gn00498167 wrote:
最關鍵的就是是否為全片幅
如果不是的話接下來就是比操控性能跟對教穩定度 準確度 速度
越貴的機身上面的按鈕越多 你可以快速改變的東西就越多
再來就是入門機身對於閃光燈的支援度不高 但是這些規格剛買的時候一定看不懂也不知道那是要幹嘛的
另外一個要考慮的就是2手價 通常全片幅2手價比較硬 中階機身跌幅會比入門機身慢一點 入門機身大概一年就會價格大崩盤 尤其是M43片幅的機身 價格跌非常兇 千萬不要買最新出的 過半年之後再買比較不會當盤子
請參考GF EOS M NIKON1 系列的機身剛出跟現在的價格你就知道崩盤的有多厲害
再來鏡頭的選擇通常剛入門的人都會很喜歡買旅遊鏡想要一鏡到底例如18-200之類的
給你一個觀念就是可變焦的範圍越大的鏡頭畫質越差 通常標準的鏡頭是3倍變焦例如17-50 超過的通常拉到最遠端畫質都慘不忍睹尤其是入門旅遊鏡 定焦畫質最好也最貴 但是同常建議新手還是買個標準焦段的變焦鏡可以兼具畫質與便利性 以現在來說最推薦的就是SIGMA的17-50 標準焦段 兼具F2.8大光圈又有恆定光圈 最近價格便宜的可以 他剛出的時候可是要2萬4的 最近跌到1萬5不到...(恕刪)
gn大的意思是說讓兩種不同的拍攝體使用不同的鏡頭嗎?那如過配18-55的kit鏡有辦法拍星空嗎〜(不用獨立星座或某顆星)
gdf258001 wrote:
gn大的意思是說讓兩種不同的拍攝體使用不同的鏡頭嗎?那如過配18-55的kit鏡有辦法拍星空嗎〜(不用獨立星座或某顆星)...(恕刪)
這方面資訊是相當多,只是需要花些時間去閱讀,像是Astrophotography Techniques
如果希望快速進入狀況,您需要大量收集資料與閱讀文章書籍,一些資訊以現在GOOGLE方便的很,只是書籍會比較有系統些。
所有領域都是一樣,您過去下的功夫越多,那很容易就有機會可以提高理解速度,像是如果過去您光學上課時後專心點,那麼再遇到一些光學相關知識閱讀就會很快理解。
以焦距來說,就是很簡單,就是中心到焦點距離,只是這個中心是鏡頭一個位置,焦距長短決定投影方式,焦距短,那視角範圍大,相反就短,簡單講就是焦距越短就是可以拍到越廣。
NIKON 105mm F2.5


這個在前面連結都有。
所以不是什麼鏡頭能不能拍,而是您想拍到什麼畫面與結果。
Canon EF-S 18-55mm IS AF Zoom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