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看到各家媒體都在說會強力威脅到M4/3系統
我個人卻不這麼認為,因為NEX除了機身小以外我實在是看不出它有何可以威脅到M4/3的利器
以下是我個人的看法
第一:機身小真的比較好嗎?
就拿imaging-resource網站中的SONY NEX與各家機身比較圖來說吧
我就拿NEX與E-PL1的比較圖來看
可以看見NEX的高度剛剛好跟E-PL1的把手同高,於是我便試著模擬NEX的握法
我發現右手手掌的地方變的更空了,就連身邊的女性朋友也覺得這樣不好握
畢竟使用單眼相機不比消費相機,右手除了按快門之外還要抓著機身,好讓左手方便鏡頭的變焦與對焦
如果右手掌的地方是懸空的,對於長時間的使用疲勞度上升是很快的
或許有人會說,之前SONY的F717不也是這樣的設計,現在只不過改成可換鏡頭型,有什麼不好
可是畢竟F717只是類單眼,所以它也是用按鈕變焦,而且ZOOM IN/ZOOM OUT的按鈕是設計在鏡頭的左側
剛好是左手拇指可用的地方,自然方便不少
就算是後來推出的F828,雖然鏡頭改成手動變焦,但是右手手把的部分也加大了,為的就是可以方便右手的抓取
所以對於NEX將機身縮小到如此極致,個人覺得視覺效果真的不錯,但是實用性我持保留態度
第二:說好的內閃呢?
說真的這一點就很奇怪了,之前E-P1、E-P2推出的時候,一堆的使用者都在罵,怎麼沒有內閃?
非得接個外閃才可以使用,人家Panasonic的G系列通通都有,以至於後來推出的E-PL1中才加入
這次NEX卻還是選擇無內建閃光燈,而且還推出了自創規格的閃燈熱靴
這一點我真的搞不懂了,當初Olympus為了PEN系列無閃光燈的設計還特地推出了FL-14這個小閃燈
也是被批的亂七八糟的,結果現在SONY的NEX卻捨棄內閃,而推出了自家規格的專用小閃燈
這樣不就代表,以後NEX相機只能買SONY推別推出的專用閃燈,而不能選擇目前市面上的閃燈產品
這一點,至少目前的4/3、M4/3系統所有的相機都是使用標準熱靴
如果不想使用自家TTL產品,還可以選用其他廠家的來單點觸發,在使用閃燈上非常的方便
或許不久的將來SONY會推出閃燈熱靴轉接座來使用,但這樣跟「脫褲子放Χ」不是一樣的道理嗎?
難道機身採用目前α系列的閃燈熱靴座很難嗎?這點我真的不懂,或許跟SONY喜歡創造規格有關吧!
第三:機身小了,鏡頭呢?
再拿一張imaging-resource網站中NEX與E-PL1的比較圖
在同樣搭載KIT鏡頭的情況之下,換算135的焦段也差不多
就算今天將14-42的鏡頭伸出來,也不比NEX+18-55長多少啊
若是換成NEX+餅乾鏡,也沒有比GF-1+20 F1.7小多少
沒辦法,這就是APS-C的宿命,畢竟你的感光元件有多大,你的鏡頭就必須要有多大,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而且現在還只是比較餅乾鏡和KIT鏡而已喔
若換成NEX+SEL 18-200mm / f3.5-6.3 體積:Ø75.5mm、全長99mm 重量:約524g
與E-P系列+M.ZD ED 14-150mm / F4.0-5.6 體積:Ø63.5mm、全長83mm 重量:約290g
SEL 18-200mm 價格日幣99750,約台幣3萬4000元
M.ZD ED 14-150mm 售價推測為 600 美元,約台幣 19,200元
我想M4/3整體小型化的優勢差距會更明顯,而且,M.ZD的14-150比較便宜!XD
相對的NEX+18-200頭重腳輕的情形將會相當明顯,就如同E-P系列去接4/3系統的ZD鏡一樣
畢竟旅遊鏡還是大家會配備的鏡頭之一,也不可能永遠都只拿餅乾鏡拍照吧!
第四:未來的鏡頭包袱
當初Olympus在推4/3系統時,就是以一個開放式架構再推行
雖然一開始只有O家一個人在玩,但是後來跟Panasonic合作推出M4/3系統之後
總算打開4/3、M4/3的市場,而且使用者的選擇也多了,不但可以玩自家的鏡頭
更可以使用同系統不同廠牌的鏡頭,而且在不久的將來還有Fujifilm的加入
所以只要是M4/3系統的使用者,可以說是沒有鏡頭的包袱的
因為不管你換的是O、P還是F的機身,你所擁有的M4/3鏡頭將都可以通用
不需要因為換不同廠牌的機身而將手上的好鏡頭都出掉,而且都還可以自動對焦
這一點是其他相機廠都無法做到的
看到SONY推出NEX這台EVIL如此的有話題,有感而發寫了一堆的感想,如有不妥之處還請指教
其實我並不是反SONY或是反NEX,而是我覺得媒體說以一台NEX就可以威脅到整個M4/3系統
這樣的說法實在是很誇張,其實我很樂見SONY跳入EVIL這個市場中
因為這樣代表這個市場是有發展性的,這樣才可以讓更多廠家關注這個市場
讓這個市場更加熱絡,推出更多產品,最後受惠(害)的還是使用者

以上圖片皆取至imaging-resource網站,如有不妥請告知
yjones wrote:
SONY NEX終於...(恕刪)
我非常贊同你的說法
我剛剛一看到那售價真的被嚇到了 有夠便宜!
但是在看看那些實測畫質 我又消火了
不得不說SONY的行銷策略實在太強
這樣的定價可以吸引剛從DC想升上來的族群
在許多消費者對鏡頭群跟其他配件都沒有研究的情況下
光規格就可以讓NEX賣個幾萬台吧
高iso可用 跟APS-C片幅 還有等校24mm f2.8餅乾鏡...
讓我想到他們在遊戲市場的行銷策略
低價的主機先衝出市場 再用遊戲跟配件得到利潤
不過在後續鏡頭研發 跟外接閃光燈 等等整個系統的發展
我還是比較看好m4/3的
主要的原因在於畫質與體積的均衡
高iso的開發 我想會比邊角畫質的改善要來得好解決
還有鏡頭體積的差距SONY目前也無解
yjones wrote:
SONY NEX終於...(恕刪)
jiones 提的這幾點一般user 可能較沒注意到了
因為光是NE5 表面規格優點,
1. 超輕巧機身 (當然跟鏡頭重量是否平衡是另一問題, 但這本來就是所有Evil 都會面臨的.)
2. 92萬畫素 翻轉LCD (狂電E-Px 系列)
3. 錄影功能, h.264 (狂電E-Px 系列)
4. 跟APS-C 一樣的sensor size
還有最殺的低價策略

就足以讓人鬼遮眼了 , 掏錢購買
畫質問題應該不用擔心吧, 有菜頭在加持哩 (只管擔心$$ 夠不夠)
高階DC類(LX3. GRD)跟 M4/3 應該是首當其衝, 剛看GRD3 還要24000哩
應該真的是在相機界投下震撼彈
等著看好戲
(Sony 早該這樣搞了, 市占率差c/n 一大截, 當然要先將大家騙進去, 再用鏡頭賺回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