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全片幅相機在現今世代的優勢?

tyy2010 wrote:
沒有摩爾紋不帶表高頻(銳利度)就無限大了,感光面積越小你的cut-off就越低,認識Fourier的人就知道我在講什麼。...(恕刪)


我好像沒有說高頻可以無限大,
您不用自行腦補。

另外你想說的是繞射極限吧?
那個跟Fourier好像沒啥關係...

然後我也沒說要誰「取代」誰,
只是很多東西本來就沒有那麼不堪,只是長期被誤解。
JPG檔是一個,小片幅也是,
它們是trade-off的產物,但表現蠻好的,至少到目前為止...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ddcatt wrote:
另外你想說的是繞射極限吧?
那個跟Fourier好像沒啥關係.....(恕刪)


不是指繞射極限! 繞射極限在比全幅的f11更小光圈才會有決定性影響
Fourier沒關係? 我不想說難聽的話不然管版的又砍文章了....

一個光學系統的總效能,可以把每一個步驟都轉到frequency domain再轉回來成現,這個過程可以用你說"沒關係"的轉換式來做數學表示

物體 -> 鏡頭 -> 底片或CIS/CCD -> 呈像(LCD,螢幕,列印照片) ->眼睛

鏡頭那部分有個容易判斷方法的叫 MTF, 不過還沒算入光學像差(變形,色散..等等)以及鏡片透光率
Sensor ->成像,這部分就是最容易混亂的,影響的有 Sensor size, Printed (display) size, pixel count, pixel size (還不計電子特性SNR等)
螢幕->眼睛 這部分歸功於Apple的宣傳,大家都知道retina這個詞了


某手機照相達人,整天宣傳他照得多好,殊不知他的照片在我的27" 4K螢幕之下一一現出原形,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每個轉換過程都是非常非常重要




tyy2010 wrote:
一個光學系統的總效能,可以把每一個步驟都轉到frequency domain再轉回來成現,這個過程可以用你說"沒關係"的轉換式來做數學表示...(恕刪)


既然不是繞射極限,
那事情就好辦,
很多時候轉frequency domain只是為了加速處理,
比如你可以把圖像轉到頻域,濾完雜訊或跑一些處理再轉回來,
會比你直接在space domain跑convolution要有效率。

然後現在到底frequency domain跟片幅有甚麼關係?

划素當然不可能無限制密集下去,
鏡頭的MTF也不會無限制高下去,
如果這些是你所謂比較小cut-off頻率定義的話,
但是現在離那個製程極限看起來還蠻遠的。
(我的觀察是繞射極限會先遇到,4/3片幅畫質大概F8就開始掉了)

儘管聊理論沒關係,
我不會黑你的。

BTW, 27" 4K也才163PPI,
也不是甚麼值得誇耀的數字。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tyy2010 wrote:
某手機照相達人,整天宣傳他照得多好,殊不知他的照片在我的27" 4K螢幕之下一一現出原形(恕刪)


科科科~~
毛二又沒有上傳什麼手機原檔,
要現什麼形?
哩洗去看到鬼喔!

4K連IPHONE的800萬畫素都分不出來啦!

毛 二 wrote:
4K連IPHONE的800萬畫素都分不出來啦!


你還是講中文吧

tyy2010 wrote:
不是指繞射極限! ...(恕刪)


你已經進入極端案例討論,一下子最高解釋度的討論,
一下子鏡頭能給多少,一下子靠火多近....

如果這些優勢如此明顯,m4/3 不會用大個幾級光圈加個防手震,就把 FF 追平。
如果如此明顯,Samsung 不會放個 BSI sensor 就撂倒一堆 FF。

的確,FF 有潛力把 m4/3 那種密度的 CMOS 做到超高畫素(做出來成本多少?),
然後用可怕的分辨力加上演算法得到會好的畫質。
這我一開始就講了,FF 就是高畫素一招,優勢打遍八方不還手。
其他東西你怎麼出招他都有招對拆,變成偏好取捨,而非優勢。

如果要堅持仔細看到每個細節來判定是優勢,
那歡迎去挑戰 AB test ,你有辦法 100% 判定 FF 和其他片幅的區別的話,
那大家就會承認這種優勢明顯有感,全數通過!
如果十個攝影師上陣有五個分辨不出來,那稱之為優勢只能叫「少數人幻想」。
-= 散仙 =-
抱歉了各位起了一個滿爭議的標題
各位前輩的討論我都全看過了,也感謝各位令我學了一些新知識
看來FF,APSC,M43等之間的差距比我想像的更少
各有各擅長的領域,不是太極端的要求都可以靠專門鏡頭填補
但專門鏡頭群這方面不得不認FF的選擇是較多的
只是本人把玩過已算輕量FF機的A7(因為對其有興趣),配上28.2,55.8這些定焦鏡還可以
但一接上變焦鏡,和35.4這些大管定焦鏡,就覺得接受不了
所以在是否升級片幅中猶豫,看過各位的討論後我能夠決定了,謝謝

CrazyShark wrote:
你還是講中文吧...(恕刪)


容毛二請教一下4K是什麼?

tyy2010 wrote:
某手機照相達人,整天宣傳他照得多好,殊不知他的照片在我的27" 4K螢幕之下一一現出原形(恕刪)


毛二自已現形給你們笑好了啦!
別笑到眼紅...













天揚 wrote:
抱歉了各位起了一個滿...(恕刪)


站上不是還有另一篇645的介紹,
看了原圖,也沒有感受到大片幅帶來甚麼非常明顯的畫質突破。

片幅之爭由來已久,
早年C/N技術領先甚多,最好的料都跟全幅機身綁在一起,
某種程度上,帶給消費者片幅越大就越好的感受,
但這其中有多少比例是真正由片幅所帶來,其實沒那麼多。
近年大家已經漸漸接受不同用途使用不同器材的做法,
而不再奉某一系統為王道。

全幅搭配大光圈鏡頭,其實不算太重,
微光拍攝環境可說沒有敵手,
但若要帶齊焦段,
那勝出的一點點畫質優勢,恐怕不及多出來的重量負擔,
萬一貪輕帶上旅遊鏡,則畫質優勢恐怕敗光,
還不如用小片幅即可。

物理定律雖然設下種種邊界條件,
但邊界之內,巧妙的trade-off就是其樂趣所在了。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 3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