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全片幅相機在現今世代的優勢?


princisfrancis wrote:
搞不懂的是你才對,透視角度相同,但景深不同,原來搞不懂得人是妳




princisfrancis wrote:
我幹嘛要爬樓,搞不懂的是你,D810跟EM1整整差了兩級DR,而且看一下D810是多少畫素?
更不要提拉高ISO後的純淨度跟DR差距了,
妳不需要不代表別不需要,你用不到不代表別人用不到,這是各取所需的問題好嗎
優勢的定義是你訂的嗎?那格下認為要插幾級才算優勢?還是說只要你用不到就不算優勢?
邏輯根本可笑好嗎


所以你刷存在感就對了?
自己看看第幾樓就有人講過這句了。
-= 散仙 =-
princisfrancis wrote:
我幹嘛要爬樓,搞不...(恕刪)


爬一下樓吧,
好不容易擺脫火把說,
又要重啟拍攝距離不同的話題嗎?

光圈要不要乘1.5x或2x也討論過了,
iso跟DR也有dpreview的網頁佐證了,
差距當然有,但就是取捨的問題而已,
好沒有好到頂天,爛也沒想像爛,互有勝負的地方更是所在多有,
很方便的比較,自己去點看看,
不要不爬樓,同樣的討論還要再來一次....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3C產品規格口水戰見怪不怪了
什麼東西都可以戰~
這種文總會有人覺得自己是藤原拓海
開86林北照樣八掉你這只有臭錢開法拉利的凱子
但事實就是3C產品新的永遠比較好
不然廠商何必絞盡腦汁出新東西挖你的口袋?

princisfrancis wrote:
我幹嘛要爬樓,搞不懂的是你,D810跟EM1整整差了兩級DR,而且看一下D810是多少畫素?...(恕刪)


為何要爬樓? 因為變因多,大家都有自己的考量, 這點你該研究尊重一下別人看重的點.

您說 "鏡頭就是片幅越大鏡頭越大啊,沒人否認啊", 同樣要養FF進光量也是"片幅越大越重",
價格也是2~3倍.每次出門,要背大一倍的包包,重一倍的重量.
換來的可能是在flickr上,你得下載原始大小才看得出的差異.
那是你所求,不見得那是人人所求.


另外,FF也不都是每台DR都好兩級,不能只挑對自己有利的來講.


cooljoe24 wrote:
這種文總會有人覺得自己是藤原拓海
開86林北照樣八掉你這只有臭錢開法拉利的凱子冷笑
但事實就是3C產品新的永遠比較好...(恕刪)


這其實是很好的比喻,
法拉利很好大家都知道,
但是在台灣的rally級道路上,開太快恐怕要搞壞底盤,
下坡道更是跑不贏86,因為那不是比較馬力的地方。

攝影也一樣,
全幅固然景深淺,拍人像好似很好用,但遇到要求景深的場合,也不見得就佔便宜。
片幅大好像iso可以很高,但是當畫素密度跟APS-C看齊時,
自然而然iso與DR就變差,沒有全賺這回事。
如果使用範圍都在1600以下,那麼有些人更在乎的是輕便度、鏡頭焦段涵蓋度等等,
台灣很多美景都在深山裡頭,搞旅遊攝影、山岳攝影,全幅加一堆鏡頭應該也不見得是最優先的選擇。
日常隨拍也是,有時信手拈來的照片,可能是手機拍的,因為單眼不可能隨時在身邊,
但那也無損相片本身的價值。

相機發展那麼多年,
牙膏擠到後來,差距雖有,但常常只是一些既有技術攪一攪重新分配,
最重要的畫質進步不明顯,加進來的錄影能力、Wifi分享等等又不見得是多麼必要的功能,
很多時候,出一顆高畫質鏡頭、或是搭載五級防手震等等,還來得更實際些。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ddcatt wrote:
爬一下樓吧,好不容...(恕刪)


由於版主喜歡砍文,M01不適合討論理論
套句某人的話,人民的水準就這樣

我最後一次重申結論
Field of View 就是 Field of Light
片幅就是 constraints of FOV,你的boundary conditions

改變透鏡,你用巨大天文望遠鏡縮小到手機size的sensor也無不可,但永遠不能取代分別在地球兩端的觀測站,
不管你用什麼Lens turbo, speed booster 都無法改變你比原鏡頭更差的事實
但改變constraints 你的 information 就要 lost,光學上像差就是這些information 的反映

以前是沒有 jpeg 的, 當 jpeg 取代 tiff 和 raw 的時候, 很多人會以為這就是標準
也許人眼無法分辨 jpeg/tiff/raw 的區別,但永遠,永遠,永遠, jpeg 就是破壞性的

以上不代表每個人都要接受一樣的東西,世界上永遠都是trade-off,你可以鼓吹trade-off 但無法改變事實
meridian wrote:
並沒有什麼景深壓縮...(恕刪)


還是很難理解..
你的意思是只要視角相同,前後景物的距離感就會相同嗎?
那我把一張24mm廣角的照片帶回家裁切後放大,讓它變成等效70mm
看起來就會跟用70mm在現場拍得一樣就對了..


kingjehau wrote:
還是很難理解..你的...(恕刪)


請看#8樓 diffusionless兄的文章
tyy2010 wrote:
也許人眼無法分辨 jpeg/tiff/raw 的區別,但永遠,永遠,永遠, jpeg 就是破壞性的
以上不代表每個人都要接受一樣的東西,世界上永遠都是trade-off,你可以鼓吹trade-off 但無法改變事實,...(恕刪)


閣下那些理論我不是挺同意,
但結論倒是跟我很一致。

這世界就是充滿trade-off,
然後因為trade-off的關係,很多「理論上」應該很好的東西,出來不見得就是那樣。
一樣花五萬塊錢,全幅系統出來的影像,不見得比同樣價錢的4/3來得好,
因為前者的機身等級、鏡頭等級,常常因為金錢限制而不是同一個級數。

另一種trade-off,
大家把設備都拱到最高級,
可是只要把全幅最引以為傲的高iso封印住,小片幅靠大光圈、靠防手震來增加拍照成功率,
然後壓制iso在1600以內,
那麼出圖也是無感。
人眼很精密、卻也容易受騙,
所以很多地方上下其手後,很容易彌補差距,
反過來全幅帶來的重量,卻是怎樣都難以克服的東西。

jpg之所以流行不墜,
就是它雖然是破壞性,可是卻巧妙地破壞在人眼無感的地方,
只要圖片不需後續處理,jpg檔足以維持非常好的影像品質。
比起來tiff載了一堆「心裡覺得」該有的細節,但多半無助於更好的結果。
某種程度上,FF與其它片幅之爭也在於此。

我並不贊同手機來跟FF比畫質,那個落差是相當大的,
但是4/3有FF的1/4面積,APS-C也有45%,這之間的差距,
靠各種方式彌補到眼睛難以分辨的程度,目前看起來是絕對辦得到的。
我想討論的並不是「心裡覺得、理論上覺得」比較好或比較差,
而是經過「trade-off」之後,實際看照片,
如果看不出來,就表示這是個非常好的trade-off。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tyy2010 wrote:
speed booster 都無法改變你比原鏡頭更差的事實,...(恕刪)


你說的"事實"剛好相反耶, Speedbooster除了提高亮度,還能提升畫質. 麻煩請先了解清楚囉.
  • 3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