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記錄到長大,照片影片加起來好幾千張,我偶爾會回去翻看,但其實照片都是瀏覽一下而已,因為數量實在太多,根本不會一張一張看,更不用說去在意畫質了。反而是影片才是讓我會花時間看的,雖然畫質很差,很多只有640x480,但是畫面配上當時的收音,真的是讓我翻起當時的記憶,唉小時候那麼可愛,怎麼現在變這樣...
記錄小孩,願意帶出門的相機才是好相機,帶出門願意拿出來拍的相機,才是好相機,所以你應該是往更小更輕更容易拍的方向去選擇,而不是往更大更重的方向,所以手機已經夠用了。你現在需要的是一台畫質過得去,可以隨便操作隨時記錄的設備,譬如運動相機。
我早期用過HTC的水管相機,後來是用Sony的x3000,拿來拍照畫質普普,但拍影片不錯,重點是夠小,放口袋拿起來按下去就拍,你一隻手牽著小孩還可以一隻手自拍,重點是爸爸可以在畫面裡面啊。
最近我則是新買了insta360 go3s,現在小孩大了,拿著相機拍,他們他們會閃躲,不想被拍,go3s又更進一步縮小到可以別在衣服上或帽子上,連”拿出“相機的動作都省了。
我覺得手機加上隨手記錄的相機就夠了,單眼先暫時冰者,等小孩大了有空了,可以再拿出來用。我覺得用相機拍照是一種life style,所以我又買了一台a7cr,這是我要拿來“拍照”的,拍興趣的。
首先樓主預算不是問題,
其次,樓主想要用好器材捕捉孩子成長的軌跡,這份心意是無價的。
再來,拍好動的小孩的確需要追焦能力強大的器材。
最後,如果入手目前市面上追焦最頂的器材後,還是拍不到自己想要的畫面,
那可以一步步去找出問題,
看是機身設定的問題,還是攝影觀念的問題等等...
不管是哪種問題,反正有好器材在手,馬上可以調整再嘗試,
相信一段時間後一定可以拍出樓主要的畫面的!
這些軟體不但功能豐富,後製效果比Imaging edge好很多,而且更容易使用,不少軟體也加入了一鍵自動調整(雖然效果不一定好,但也能參考看看),還有風格檔跟濾鏡可以套用。
手機拍照都會自動幫你後製調整高光陰影,避免太暗或過曝,把相機拍的Raw檔,稍微後製調整一下,也會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後製調整的過程也能夠提升對構圖與曝光的理解,將經驗用在下一次的拍攝上,第一時間就拍好減少後製的調整與裁切。
拍照、後製、設備、技術都是相輔相成的,若嘗試過後還不滿意,再來考慮花大錢買設備也不遲,以上是個人一些淺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