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haha214 wrote:O家的防震很強,但是(恕刪) 陀螺儀防震根本垃圾●我用FF拍就是要FF視角,運算拿去切成APSC或者super35或者更窄,那不如不用●這種也不是所有都可以用●事後運算很吃PC效能、耗時,SONY官方軟體出名垃圾也不是不知道不說影片,光照片有幾個人會用原廠軟體編輯的影片要拍移動的還是乖乖上穩定器,沒別招,內建OIS只能修正穩定器無法消掉的小微震,OIS+三軸是最佳解決方案。照片的話除非長焦內建OSS 不然光機身的就很難有感尤其超過150mm最後還是養成保持安全快門速度、對應的主題快門速度安全值以上會比防震有用
我是沒用過A7系列,無法給予評論現有R6搭15-35,曾擁有過E-M5 Mark II搭7-14R6的有測試過手持到2秒似乎準,曾經有手持到10秒有1、2張準(但要閉氣幾秒)E-M5 MarkII的只手持到1/8秒才會準(但入手時間很短,沒多久很快出掉,其他的評論就不多說了)以上是我的感想~如果有時間的話,建議樓主去三創展示機拿兩台去手持測試,到最高幾秒就大概有底了!!給樓主參考~
umax wrote:這種也不是所有都可以用,低光用穩死的 理論上陀螺儀不需要畫面做參考運算,如果低光不能用那有可能是混合運算,不然光用陀螺儀運算就算低光也沒問題不過你說的裁切問題,我就是不想被裁才用GH5(也不開數位防震),但是錄影對焦......比我CANON的家用攝影機還差些,不過家用機用1/3吋景深更深有優勢三軸的碎震很討厭,走貓步了還是有一些,到最後還是要進入NLE軟體做一次數位防震處理,或是相機防震一直開著(上三軸跑步還是要進NLE處理不然畫面不能用)
wise1985 wrote:E-M5 MarkII的只手持到1/8秒才會準(但入手時間很短,沒多久很快出掉,其他的評論就不多說了) O家要搭雙防才會很變態,12-100和另外一支鏡頭這樣搭才有用A72以前測試的結果,這真的有機身防震嗎? 和松下GX7半斤八兩,A73以後的我沒玩過不知道,A6500因為用超廣角拍印象不深
1. 寵物清楚(凝結)照片,靠的是對焦系統跟快門速度,防手震到是其次2. 雖然減少帶腳架出門,但有些景色還是要靠腳架防手震我覺得比較用到的是"稍低快門"的時候(黃昏到太陽下山,室內),如1/30~1/2之類的但長曝光還是要帶腳架3. 購入系統,主要還要看鏡頭生態系跟發色,雖然高階鏡頭可能都貴森森但有的系統較多平價鏡,有的系統較多副廠支援,各有千秋發色有RAW檔可模擬到近似,但喜歡直出的就看喜好囉
錄影如果想使用sony的陀螺儀防抖,一定要小心快門速度的問題,快門速度拉到1/160以上效果會比較好,但這樣很容易因為環境光源跟cmos讀取速度不夠造成的banding issue。很兩難,如果是大白天那陀螺儀防抖可用,但室內或夜間光源不可控的情況,我會把陀螺儀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