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從前期與後期兩個方面入手。
前期方面
對於像北京這種霧霾程度較嚴重的城市,有條件盡量選擇在清晨、傍晚後、甚至下雨或下雪時間拍攝。此時的空氣質量相對會好些,從而使得照片更加清晰。其他時間點還是好好體驗這趟旅行吧,要拍的話還是不要抱太大希望為好。因為霧霾對照片清晰度的降低真的無解。
我去長城的那天運氣比較好,趕上下雨,沒有什麼霧霾。

黃山中午有時也會有霧霾,但在黃昏時期拍攝時就少了些。


相比我在東京樹下午拍攝那天霧霾超大。

但晚上的夜景照片就很清晰。

其實我在北美登山的很多時候都會遇上霧霾,特別是夏季正午時分。比方說這張我在大峽谷中午時分拍的。小圖可能看不出來,但RAW檔100%放大下模糊度非常的強烈。
RAW 原圖

後期方面
1 - LR的“通透度”或者通過其他後置軟件提高清晰度。這個方面前面幾樓已經講得非常全面了。
2 - 轉換成黑白照。這是我處理霧霾片最常用的手法。即使是一張清晰度不高的黑白照,有時能可以帶來不錯的觀感。這是因為黑白照對細節的寬容度相對較高,一張黑白照的好壞往往會取決於整體的後期方向。
還是用大峽谷那張模糊的正午照舉例子。即使是我大刀闊斧瘋狂提高了很多參數,黑白版個人覺得比RAW的觀感好不少。
RAW原圖

黑白圖

3 - 刻意突出霧霾。這張在東京樹拍攝的在前期我就決定突出霧霾感,所以後期時反倒騎行對遠處的建築物降低了些清晰度,增加了點暗角。後期出圖基本與原圖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