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canon rp vs Sony a73

ever7070 wrote:
人像攝影一般是直幅構圖比較多,
所以直拍時,可高低角度拍攝的相機,
如 Canon EOS R、RP,Panasonic S1 的螢幕設計,
在構圖時的自由度會比較大!(恕刪)

"人像攝影一般是直幅構圖比較多"

果然是不會拍照的外行人
潛出水面 wrote:
如果要拍展場或是活動,那選A73比較不會吐血
...(恕刪)

也就是A73問世之前攝影師們都是血牛吧
koishinaba wrote:
"人像攝影一般是直幅...(恕刪)


人像攝影的確是有些機會用到直幅啦
不過極度高低角度的直幅
我還真沒看過這樣拍得奇耙
ever7070 wrote:
除了三大重點外...
人像攝影一般是直幅構圖比較多,
所以直拍時,可高低角度拍攝的相機,
如 Canon EOS R、RP,Panasonic S1 的螢幕設計,
在構圖時的自由度會比較大!....(恕刪)


有這種拍法?
大師給個照片看看吧
tkl wrote:
不過極度高低角度的直幅
我還真沒看過這樣拍得奇耙...(恕刪)

極高角度往下拍是"大頭狗"拍法,現在不流行了,也與螢幕角度無關。

極低角度往上拍的也有啊~

媒體就報導過,這不就是捷運電扶梯之狼最喜歡的取景角度嗎?

大概是有人用慣了隨口就說出來了吧?
有啥好問的.........在01只有索尼才是王道,才是領頭羊.....擁有宇宙黑科技的索尼你不買

只能說你沒眼光

但是小弟就是反骨.....R跟RP都買了.....就是不屑索尼.....就是不屑與這些索粉用一樣的東西

就只是台相機.....隨便買吧.....如果要拍人像....光圈F4鏡頭就省起來......35 1.8 / 50 1.8 / 85 1.8

都比光圈F4好用......
哈哈哈! 看來最近 A7 3 賣得真的很爛!
一堆人到處狂推呀!
willienvie@gmail.com wrote:
有啥好問的.........在01只有索尼才是王道,才是領頭羊.....擁有宇宙黑科技的索尼你不買

只能說你沒眼光

愛說笑,以前5D系列正當紅的年代,單眼相機只有A77,A99有全角度翻轉螢幕,那時C家最流行"趴在地上拍才專業、翻轉螢幕就是不專業"了。但自從EOS R,RP出來後有了側翻螢幕,你都沒看到C粉來嘲笑S家沒側翻螢幕嗎? 怎麼這時側翻螢幕與180翻轉螢幕忽然變成單眼相機最重要的機能了? 那個C家超粉ever無時不刻在嘲笑S家你都沒看見是吧? 要不是M6 mark2又沒側翻螢幕了他才稍微收斂,不然在C家買有側翻螢幕的就是王道才對吧?

*這就叫專業




willienvie@gmail.com wrote:
但是小弟就是反骨.....R跟RP都買了.....就是不屑索尼.....就是不屑與這些索粉用一樣的東西.......(恕刪)

這話別說太早,不然很可能自打嘴巴。

佳能的晶圓廠應該是要除役了,最近Sensor已經有逐漸增加採用索尼產品的跡象,新出的兩台APSC像素高達3250萬,以佳能的元老級製程又無背照式技術,應該是無法生產這麼高密度的感光元件的。所以那個很可能也是採購索尼的產品,只是礙於面子,規格表或發表會不敢明說而已。

展望未來佳能相機,時日越久就越需索尼供應感光元件。相機市場一直萎縮,今天日本所有相機Sensor加起來也難餵飽一家晶圓廠的產能,索尼自己都得靠手機及其他項目填補,其他家就更別想只靠相機而能自給自足養活一座晶圓廠了。將來不管哪一家,除非改拍Sigma的Foveon X3,不然你不屑索尼的話,以後很可能就收一收不用拍了!
widther wrote:
愛說笑,以前5D系列...
要不是M6 mark2又沒側翻螢幕了他才稍微收斂...
佳能的晶圓廠應該是要除役了,最近Sensor已經有逐漸增加採用索尼產品的跡象,新出的兩台APSC像素高達3250萬,以佳能的元老級製程又無背照式技術,應該是無法生產這麼高密度的感光元件的。所以那個很可能也是採購索尼的產品...(恕刪)


M6 mark2又沒側翻螢幕...我噴過囉! 請爬文!


所以...應該...那個...很可能...很可能...很可能...
這位大大果然又是作夢夢到的
willienvie@gmail.com wrote:
A77 A99 那個...(恕刪)

嘴砲無益,那就各安天命,看看是佳能用鏡頭讓索尼"呷賽"呢? 還是索尼比較有機會用感光元件讓佳能吃灰了。未來的事難說,就看自產感光元件的廠商比較有主動權、還是下游組裝廠比較吃香囉。

記住一點,無法自製感光元件的相機廠,不管是請人代工或買現成再來調整的,都得讓人多賺一手(台積電就憑此爆富),這是相機成本難以排除、長期結構性的痛。這些成本終究必須反映在產品上的,不是同性能水平機身得比人家賣貴些,就是同價錢的機身得"想法子比人家省些"。比如G5X M2 跟RX100 M5a同樣是用索尼的1吋感光元件、售價也幾乎一樣,但G5X M2性能卻遠遠不如就是最好例子。

喔,還有佳能RF機身不做防抖卻做在鏡頭上,這有兩個長遠的隱憂:

1.現代鏡頭電子機構越複雜,故障的比率就越高,不但維護費較高,鏡頭平均壽命也會比無防抖的短,好壞得"賭人品"了。(也就是鏡頭越複雜有附加利益:佳能可以賣越多鏡頭的意思)

2.如果一機一鏡沒差,但如以一套單眼一機身配3支鏡頭來看,機身無防抖的用戶得買三套防震機制。但有機身防震系統的用戶,不但可以整套系統只買一個防抖機制、且有故障率較低、成本結構也較低鏡頭的選擇機會(有錢當然也可選擇有防抖鏡頭)。這次新出的RF 24-70 f2.8售價比索尼24-70GM還要貴一萬,應該是鏡身防抖機制墊高成本的關係。RF大三元如都有鏡頭防震,那就是要多花三萬的意思了。

(奇怪的是佳能鏡頭多了防抖要多算錢,那機身呢?A73售價與EOS R相仿,但A73不但多了機身防抖,其他各方面性能,尤其是最要緊的對焦能力比EOS R還好很多,是索尼不懂學佳能剝削消費者嗎? 機身與鏡頭都有根本性的隱憂,選擇RF這樣的系統、對將來性能不擔心嗎?)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