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yunn wrote:laurent5680 wrote:中古的雖然便宜,可是沒有USB充電,沒有WIFI功能
能不能拍出好照片,
跟上述兩點完全沒有關係,
若是很在意上述兩點,
那用手機拍一拍就好。
大推好照片跟Wifi、USB功能完全沒關係!
waggy wrote:
最近在選APSC的...(恕刪)
不小心講太多,可是就分享給有需要的人XD
個人曾經有過Sony的APSC軍團(Nex3、Nex5、Nex5T、Nex5R、Nex6、a6000、a6300),曾短暫使用過a6500
而Sony的APSC鏡頭絕大多數無論定焦變焦也都隨機身同時入手(所以才會有這麼多機身)
當時會投入這麼多在Sony APSC主要原因是看上機身輕便,鏡頭相對便宜,
可是,用到後期,發現在燈光美(昏暗)氣氛佳的餐廳,Sony在照片的顏色表現上非常不穩定,當時不善處理照片後期的我為此十分頭痛,甚至到了後來連相機都不想帶出門了,後來跟朋友聊到,他們也都有遇上同樣的情況。
在朋友介紹下,得知了Fujifilm這個在台灣相對冷門的牌子,想試機器也找不太到地方試,後來乾脆上網路約了賣家購買二手機身(X-T1),鏡頭選擇上,因為在Sony那邊已經知道我最喜歡的視角是APSC的35mm左右,所以也同時約了二手35mm F1.4的賣家。
入手富士回家與Sony相比機身,個頭大了好幾顆頭;重量重了不少;對焦速度在X-T1+35mmF1.4 v.s. a6300+24mmF1.8(24蔡)下簡直被Sony壓在柏油裡,帳面數據用兩個字來說,除了X-T1機身有防塵滴可以說嘴,其他簡直是慘敗。
可是,我帶相機的頻率增加了,從一個禮拜帶一天、一個禮拜三天到後來的每天帶,對我來說,一樣的場景,富士白平衡沒有到非常準,可是不準的話也是非常一致,不會有偏黃偏綠偏洋紅的情況發生;而且富士機身上面的轉盤跟按鍵(X-T系列)對於拍攝者來說,能夠非常明確知道現在的數據是什麼(像是iso、快門速度、EV補償...等)。
而富士XT系列還有一個非常人性化的地方,你不用在模式轉盤選擇你是要用A、AUTO、M、P、S模式,通常複試鏡頭上保留光圈環,鏡頭上的光圈數值手動選擇就是光圈自訂,轉到A就是光圈自動;快門速度手動選就是快門速度自訂,轉到A就讓機身決定速度;EV轉盤更方便,轉盤獨立對於操作來說省掉非常多的時間。
拍攝者不用一直在轉模式轉盤。
然後Sony跟富士都有不同照片風格可以選擇,Sony可以安裝app來玩很多特效(現在不知道還有沒有),像是移軸、抽色、HDR...等,還可以在相機上面裝美肌app、縮時app...功能很強,可是一般拍照的人應該用這些特效的人算是少數;而富士的風格選擇叫做"軟片模擬",這對我個人來說是比較方便,也是當初為什麼會選富士當作跳家目標。
鏡頭選擇以及價格上,富士的選擇就是少,價格也相對貴,可是光圈通常比Sony的鏡頭光圈大一點,所以夜拍可以拉一點快門速度,還有營造淺景深。Sony的話,要有大光圈系列就挑Sigma吧,便宜、光圈大,成像品質也不差原廠鏡。
富士部分我個人留下 : 富士X-T1、富士X-T2、富士X-T100,曾經有過X100T(不可換鏡頭)
Sony僅留下Nex-5T,鏡頭剩下SEL1650、SEL30M35這顆微距鏡頭
總的來說,如果樓主有考慮的話,我推薦您富士X-T3吧,對焦性能更好,鏡頭可以選18-55、23mmF2應該都很好追小孩。
至於wifi傳照片、遙控拍照方面,現在幾乎所有相機都有wifi了,app操作方面幾乎都差不多,所以兩者沒有特別誰強誰弱。
有很多板友可能會建議直上FF,可是FF的鏡頭體積相較之下都比較長、比較大,如果有帶小朋友可能不利使用;
而且Sony原生鏡在FF方面的價格通常都非常驚人,我說通常,因為Sony還是有出幾顆相對低價的鏡頭,
除非你打定主意只買騰龍的28-75,不然想換其他鏡頭可能會嚇到XD
以上是個人使用經驗,有點長。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