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後距(法蘭距),三家法蘭距都短到不能互相轉接無反鏡頭了,這也不是什麼決定因素
有趣的是一堆表格都把最短的鏡後距跟最大的卡口大小標顏色,似乎這是絕對優勢一樣,真奇妙
感光元件SONY當然是技術領先,我覺得無反關鍵就在這裡,因為光學三家都很強,就是拚電子性能了
價格方面,C、N家無反一出,發現SONY根本沒有比較貴,看看FE 70-300 G 對 小胖白
而且等未來C、N無反鏡頭陸續推出之後,SONY也可以調整價格阿,畢竟之前是一家獨大
之前C、N家抨擊SONY無反的所有論點,現在都反彈到自己身上了,甚至自己做的還沒有SONY好
整個就是信仰大戰了
如SONY維持電子性能領先的話,我想會是全幅無反龍頭
Grant_Kuo wrote:
補一下樓主的問題:...(恕刪)
應該說是兩極化,輕便型的會加入更多 AI 功能,走向手機模式,專業型偏向維持拍照對焦速度以及高ISO能力,畢竟一分運算能力就要一分錢,在專業領域相機已經超出大部分人承受的價格帶,如果再加上一堆功能銷售不見得會好
比較 C/N/S/P 各家,如果沒有舊包袱,我認為 CMOS 生產研發能力的 C/S/P 會比較看好,有工廠就能打價格戰,有持續更新就能保證產品不會落後,另外CMOS收入也能支撐繼續研發下去,如果以既有鏡頭來看,Sony 最完整,如果有特殊需求,例如50/1.2 或 58/0.95 的迫切需要,也只能選另外兩家,長期看起來百家爭鳴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價格戰打下來消費者才能得利,所以個人建議你隨便選,最好四家均分市佔,不要再出現以前某家擠牙膏的現象....這四家都是日商,他們沒壓力就是會慢吞吞擠到你受不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