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下世代全幅無反架構哪家較優、決勝關鍵又在哪?....

現在卡口大小要做常用的光圈都綽綽有餘了,卡口大小不會是決定因素。我反而比較喜歡較小的卡口,這樣有腰身反而好拿,而且定焦可以做很小顆。

鏡後距(法蘭距),三家法蘭距都短到不能互相轉接無反鏡頭了,這也不是什麼決定因素

有趣的是一堆表格都把最短的鏡後距跟最大的卡口大小標顏色,似乎這是絕對優勢一樣,真奇妙

感光元件SONY當然是技術領先,我覺得無反關鍵就在這裡,因為光學三家都很強,就是拚電子性能了

價格方面,C、N家無反一出,發現SONY根本沒有比較貴,看看FE 70-300 G 對 小胖白

而且等未來C、N無反鏡頭陸續推出之後,SONY也可以調整價格阿,畢竟之前是一家獨大

之前C、N家抨擊SONY無反的所有論點,現在都反彈到自己身上了,甚至自己做的還沒有SONY好

整個就是信仰大戰了

如SONY維持電子性能領先的話,我想會是全幅無反龍頭

只要Sony的機體與握把比較小,"手把握感"就會是相機前途的決勝關鍵---全球別處我不知道,但在01應是如此。


潛出水面 wrote:
.如SONY維持電子性能領先的話,我想會是全幅無反龍頭
..(恕刪)


考慮到相機市場持續縮減,手機品質與自動後製討喜程度不斷提升,對手機 sensor 與 後處理 都很熟悉的 Sony 可能會佔優勢。

當光學上的不足缺陷可以用運算補上很多的時候,要買貴重鏡頭的人自然就少了。
oculata wrote:
隨著EVF與相關電子...(恕刪)


pana未來有適馬加持個人覺得也不錯
畢竟鏡頭cp值高很重要
值得停下腳步觀望
要是未來奧巴也加入就更棒了
致勝關鍵在於鏡頭,基本上相機的硬體能力現在都夠用了,但是索尼的鏡頭群只是比較早而已,而且本來支援他的萊卡,還有副廠sigma要轉向國際牌了,我是不看好索尼,只是把之前焦段鏡頭補一補,但佳能跟尼康就不一樣了,佳能的28-70/2如果真推出,我就很有興趣,尼康14-30/4或是58/0.95的鏡頭用的到也很爽
佳能跟尼康不斷的將單反鏡頭縮小,用在無反上就很有優勢,如果無反只是把相機縮小,而沒有把鏡頭縮小,那無反有什意思,還是一樣頭重腳輕而已,到目前為止,我還是覺得鏡頭的王道.
PSwoodly wrote:佳能的28-70/2如果真推出,我就很有興趣,...(恕刪)

這管上架一段時間了, 對我來說跟Bigma 一樣無福消受.




補一下樓主的問題:

決勝關鍵 在於"AI", 用大數據教你拍出好照片.
當你到了景點會給你拍照GPS座標, 最佳焦段, 最佳光圈, 快門參數.
你只要按一下快門就收工下課.
cmos处理速度

提上去之后电子快门淘汰机械快门,并且基本看不到果冻效应

Grant_Kuo wrote:
補一下樓主的問題:...


決勝關鍵 在於"AI", 用大數據教你拍出好照片.
當你到了景點會給你拍照GPS座標, 最佳焦段, 最佳光圈, 快門參數.
你只要按一下快門就收工下課.(恕刪)



這不就是P模式嗎??

Grant_Kuo wrote:
補一下樓主的問題:...(恕刪)


應該說是兩極化,輕便型的會加入更多 AI 功能,走向手機模式,專業型偏向維持拍照對焦速度以及高ISO能力,畢竟一分運算能力就要一分錢,在專業領域相機已經超出大部分人承受的價格帶,如果再加上一堆功能銷售不見得會好

比較 C/N/S/P 各家,如果沒有舊包袱,我認為 CMOS 生產研發能力的 C/S/P 會比較看好,有工廠就能打價格戰,有持續更新就能保證產品不會落後,另外CMOS收入也能支撐繼續研發下去,如果以既有鏡頭來看,Sony 最完整,如果有特殊需求,例如50/1.2 或 58/0.95 的迫切需要,也只能選另外兩家,長期看起來百家爭鳴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價格戰打下來消費者才能得利,所以個人建議你隨便選,最好四家均分市佔,不要再出現以前某家擠牙膏的現象....這四家都是日商,他們沒壓力就是會慢吞吞擠到你受不了
PSwoodly wrote:
致勝關鍵在於鏡頭,基...(恕刪)

CN的無反鏡頭都不是朝小型化發展,尤其是C

而且萊卡從來沒有幫S做過鏡頭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