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cc2505 wrote:
1. Olympus Epl9
2. Panasonic GF10
3. Canon M50...(恕刪)
外觀控:選1或2,顏值真的是這兩個較高
畫質控:選3,明顯的高於前兩個
預算派:選3
學習派:都可,雖然CANON提供軟、硬體一條龍的方案
但O家跟P家,在拍攝前,可選的出逃,還挺多、挺好用的
兩者都能滿足學習的樂趣
基本鏡頭
1.kit鏡
2.等效35&80左右的大光圈鏡頭
3.超廣角鏡頭
canon這類的鏡頭很便宜,而且畫質也遠遠對的起價格
M43基本鏡不貴,但好一點的鏡頭
可是支支價比全幅呀....而且也不輕
優勢都淡化了
價格不要那麼看重的話
M43的確擁有很豐富的鏡頭群,選擇很多
CANON的無反系統,機身都比鏡頭多了...
ccccc2505 wrote:
最近在考慮入手一台微...(恕刪)
推薦GX9有EVF及2000萬畫素CMOS,機身平輸約22000元。如果預算真的限制3萬以下
,名店平輸GF10,鏡頭選公司貨徠卡15mm f/1.7,大約26000元。M43的畫質.寬容
度及可用ISO,略低於APS-C,但對非營利用戶而言已顯冗餘,且在光線充足情況下
,各片幅的差異不大。另外跟樓主分享,相機片幅選擇就像科技樹,M43路線為扁平
狀,機身選擇從GF到GH系列或EM-1涵蓋各低中高價位,鏡頭從入門鏡到徠卡鏡或PRO
鏡兼具,建議鏡頭機身採高低預算配置一次到位,未來升級延用或是出售脫手都有
預留空間。APS-C路線像樹枝狀,對於大部分廠商或用戶而言,只是通往樹梢FF的
遠路,入門APS-C機身搭配入門鏡頭,升級道路侷限,即便升級高階APS-C鏡頭後,
未來在FF上也無法續用。除非起始採FF鏡配FF機身之外,亦不推薦FF鏡配APS-C機身
,因為都是繞遠路。所以一般推薦相機,我只建議M43或FF系統做選擇。樓上有提到
兩系統鏡頭價差問題,以常用焦段24-200 f/2.8為例,Panasonic12-35mm及35-100mm
大約兩枚二代鏡公司貨五萬達成。以同焦段f/4為例,Olympus PRO12-100 f/4,防
手震附微距大約公司貨也在四萬上下,其餘昂貴的PRO定焦f/1.2系列,其對應FF等級
應為Nikkor 58mm f/1.4或Canon 85mm f/1.4之流才對。與FF鏡頭仍有不小價錢差距。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