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_min wrote:我們去年有跟他們聯...(恕刪) 個人覺得不一定要像他們一樣用科學儀器去做分析倒是鏡頭的評測,可以更系統化標準化,然後建置資料庫另架構頁面(例如dxo mobile的測試方式),這樣貴公司的每次評測的參考程度更高也比較不會浪費,或許未來能製作中英語系,那對於歐美客群也相當有幫助,參考看看
沒有科學儀器,基礎的公信力就沒了...會變得像許多業餘玩家那種簡易測試,沒辦法持續累積沒辦法重複固定的測試環境,也比不出每代產品之間肉眼難以分辨的進步DXOMARK測試感光元件和鏡頭爭議比較小,因為比較單純,也幾乎都可以量化但測手機照相就不一樣了,目前的評量項目與權重個人看不出中心邏輯,要衡量"相機"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們該慶幸只有測試手機,你想想如果今天測試的是5D4 VERSUS A7III整機的性能,那爭議會大到什麼程度小晨勃道尼 wrote:個人覺得不一定要像他們一樣用科學儀器去做分析...(恕刪)
小晨勃道尼 wrote:個人覺得不一定要像...(恕刪) 老實說這我有評估過,根本不可行光圖鑑+測試粗估要花費3人的team程式+美編算3人兼職人事淨成本一年要燒掉400萬還不算器材借測的費用更何況光學就是物理,是物理就可以量測量測機器+場地還有至少要準備5年資金來燒而且這東西一定簡單做不會滿意的會越做越多只會變無底洞而已01如果每個版都建實驗室...想想就好了,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