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怕課 wrote:
各位大大最近我老爸因...(恕刪)
死怕課 兄:
先給您,拍拍手,大家應該像您學習!

不過,錢難賺,必須精心盤算,不用和其他人一樣敗家!
買CANON的話,就看CANON相機100%:手冊沒講清楚的事!
買NIKON的話,就看NIKON相機100%:手冊沒講清楚的事!
還有其他CN各式介紹書籍!
CN在這方面資訊與或貨源都相當齊全!
如果要拿來做為攝影用不需要刻意去買新機器,買舊款便宜又不錯,新款很多是在錄影方面打轉,需要不多,而且舊款經過那麼久時間測試和使用,價格與品質都比較穩定!
NIKON的話,水貨或公司貨都沒差,因為用到維修機會也不多,水貨也是送到日本NIKON維修,而NIKON服務一直蟬聯數次第一,所以台灣NIKON代理國祥貿易為了吸引用戶買公司貨,有推出終身免費清感光元件服務!
CANON會有較多調焦與維修機會,所以還是以公司貨為主!
個人是建議C家買50D,N家則是D90!
這裡兩款算是CN舊款中階機種,入門機種雖適合新手,但對於有心想要學習來說,中階機是比較有空間!
D90單機身為2萬2千左右,50D大約為2萬5千左右!
焦距範圍小的畫質通常是比較好,高倍率變焦鏡雖貴但畫質不會比低倍率變焦鏡好!
這裡高倍率是以鏡頭最長焦距/最短焦距,例如NIKON 24-120 F4 VR就是120/24=5,就是一顆5倍變焦鏡!
價格來說,一般TAMRON>SIGMA>TOKINA>NIKON或CANON,但不是完全這樣!
TAMRON以便宜,高倍率鏡與不錯畫質出名,SIGMA是日系鏡頭最齊全的鏡頭廠商很多系列都有微距功能,在台服務算是最好有三年保固,TOKINA則是和NIKON一樣風格以堅固耐用貴而重!
NIKON建議配鏡16-85 VR,一顆1萬9,具有VR,也就鏡頭防手震,全時手動(也就是按快門自動對焦可以轉動對焦環,沒有此功能在此刻可能會損壞鏡頭),金屬接環與鏡尾有一防塵防滴橡膠圈!
或著配用 TAMRON 17-50 F2.8,這顆恆定光圈F2.8變焦鏡,F2.8就是光圈數值,變焦鏡通常會有兩端是不同,做成同樣光圈就是所謂恆定光圈,通常是具有比較好畫質!
SIGMA 17-70 MACRO HSM,MACRO是指具有微距功能,也就是可以近拍點獲得較高放大倍率照片(通常是小於0.5,專用微距鏡會有1倍)
放大倍率是指實際物體和影像比例,1:1就是一個東西有1cm,在感光元件上影像也有1cm!
TIKOKINA一班都是買他的廣角鏡如12-24 F4具多,一顆要1萬4千,他的16-50 F2.8就要1萬9千!
canon和nikon相近一顆15-85 is,is是canon鏡頭防手震,一顆要2萬3!
以下為補充內容,有空在看!
鏡頭是DSLR的重要配件,決定大部分影像品質和視角範圍!
一般鏡頭有分廣角,標準和望遠!
其實很簡單就是把人單一眼睛清晰範圍就是標準鏡,比這個還大就是廣角,還小就是望遠鏡!
只是這個和內部感光元件與鏡頭焦距有關,一般50D或D90的就是通稱APS片幅,在NIKON比較大些是23.6X15.8mm,CANON是22.3X14.9mm!
另外還有一種叫做FF全片幅,指的是和過去35mm底片一樣大小,其大小為36X24mm,像是NIKON D700 D3這些高階機種都是!
在APS片幅的視角和焦距關係是這樣
標準鏡為35mm左右,16-24mm為廣角,50-200mm為望遠範圍,超過這個就是所謂超廣角,或著超望遠!
這裡可以看到廣角焦距變化很小,望遠很大,那是在於三角函數關係造成!
因為所謂焦距,就是在平行光經過透鏡後的焦點(或焦平面)和鏡片中心距離,在鏡頭是各種鏡片組成,所以產生空間上進來和出去是不同中心位置。
這裡鏡頭是複透鏡一般是在無限遠平行光,第二主點到感光位置(焦平面)距離就是所謂焦距!
1.我建議用定焦的,除了先前大大說的畫質好,價格在同級光圈中比變焦低外,可以幫助初學者了解各焦距的特性,而不是拿變焦來做框景的調整。
2.別買APS的鏡頭,若你未來有要升級全片幅的話,還是買可以同時支援APS和全幅相機的鏡頭比較好,免得未來換機要再買一次,重要的是,鏡頭重買,之前所獲得的使用經驗可能無效,得重新再適應一次鏡頭,當然APS換全片幅,經驗也要一次重新適應(光是景深就差別不小)。
3.個人覺得選鏡頭比選機身重要,因為拍出來相片如何,大部份的比例都是由鏡頭決定的,高階的機身只是提供較多的功能和較好或較大的CCD/CMOS罷了,依照學者一張一張慢慢拍的學習來看,機身的重要性更沒那麼重要了。
以相機記錄生活, 以相片保存回憶!
既然上了課也需要練習
估計會用到蠻多器材的
機身
鏡頭
腳架
閃燈
柔光罩
CPL
ND8
離閃裝置
主成本還是落在機身鏡頭閃光燈
如果會想轉接各種鏡頭玩玩看的話C家機身不錯
如果拍攝量很大又很注重耐用性的話C家入門機不推薦
N家機身品質還不錯入門機應該就不錯用了
其實我覺得選CN兩家主流路線最大好處是正副廠鏡頭群超多可以選
當然其他小配件支援度更不用說了
Pantax家O家走發色路線
通常是自己喜歡那類顏色有自我主見的人在買的
S家有越來越強接受度暴衝的趨勢
尤其是錄影 夜拍 照片GPS定位 水平提示 等日常生活需求很好用的功能
Panasonic不是很熟
選這家要注意鏡頭價格
不過機身也是越做越好的趨勢
你要注意的是
幾乎在你決定買哪一家後就注定以後用哪一家系統了
其實最好還是你爸自己來決定哪一家系統比較好
不然沒品一點拍不好會推到你頭上的狀況發生
niscom wrote:
大家大都針對機身提供了意見,我補充一下鏡頭:
1.我建議用定焦的,除了先前大大說的畫質好,價格在同級光圈中比變焦低外,可以幫助初學者了解各焦距的特性,而不是拿變焦來做框景的調整。
2.別買APS的鏡頭,若你未來有要升級全片幅的話,還是買可以同時支援APS和全幅相機的鏡頭比較好,免得未來換機要再買一次,重要的是,鏡頭重買,之前所獲得的使用經驗可能無效,得重新再適應一次鏡頭,當然APS換全片幅,經驗也要一次重新適應(光是景深就差別不小)。
3.個人覺得選鏡頭比選機身重要,因為拍出來相片如何,大部份的比例都是由鏡頭決定的,高階的機身只是提供較多的功能和較好或較大的CCD/CMOS罷了,依照學者一張一張慢慢拍的學習來看,機身的重要性更沒那麼重要了。
針對niscom大所說的,我倒是有不同看法(純討論):
1.定焦鏡的特性,對大部份初學者來說,是較難掌握的,尤其要「腳動變焦」,會讓許多初學者先退避三舍,
我還是建議先買顆方便的變焦鏡讓初學者學習取景,之後有心得了,再來研究焦段與取景張力之間的關係。
2.APS機身、鏡頭也是能拍出好的作品,並且大部份人不一定以後會想上全幅,真有需要上全幅,出掉舊設備再買就好了,個人覺得無需為了全幅而減少接觸許多APS好鏡頭的機會。
3.數位時代,相片的發色與調性,個人覺得機身比鏡頭的影響還大,即便是高階機身,對相片的銳利度也會有影響,尤其機身還可選擇場景模式、載入調控檔,再也不用像以前膠卷時代要買遍不同的底片才有不同的調性了。當然鏡頭會影響的也有很多,銳利度、抗耀光、變形控制...等,但這已經算是進入「龜毛」階段的人才開始會研究的了。機身不用選好,夠用最好。
可靠、耐用的話,D90+16-85VR我是蠻推薦的,應該夠一個入門者玩很久了。
人要低調。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