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真懷念之前手動鏡頭跟機械機身的時代

煩請樓主解釋一下何謂『攝影的根本』



Herman老師 wrote:
攝影是一種和機械裝置...(恕刪)



老師說的好,本來器材只是拿來使用

我覺得並沒有人強迫你去接受新科技

如果說你看到科技帶來的亂象

但我覺得那也不是絕大部分


物質本無罪,問題是出在人身上!

你也可不理會亂像,專心的把自己認為的『攝影』境界提高不是更好

最好的辦法就是少逛01
用相機來拍別人,也是替自己留下足跡
對啊…攝影的根本是什麼?

如果指的是不要過度在乎器材,那用機械機、手動鏡就是會比較注重「攝影的根本」嗎?
不過是關注另一種類型的器材而已吧…有什麼不一樣?
拿手動鏡頭和機械機身一樣有人拍不出什麼鳥來
拿數位相機拍出令人贊歎的照片者也大有人在
如果因為更新更好用的電子功能而讓攝影者變得捨本逐末
那是人的問題
把責任歸究在機器上實在說不過去
我的個人網站 goo.gl/bbs37a & 我的 www.flickr.com/photos/elf0724

Herman老師 wrote:
攝影是一種和機械裝置有絕對相關的藝術。


拍照很快樂。

玩器材也很快樂。


小弟當年開始接觸時,也是聽過不少前輩在討論"德鏡"、"日鏡",解析度、奶油散景之類的。10多年前與友人開始架攝影網站時,那時數位單眼還沒有普及,絕大部份的人也是在討論器材。...(恕刪)


非常認同~

小弟我自己也是機械式底片機 到 電子是底片機 到現在的全數位相機
並不會覺得現在有什麼不好~
喜歡比較的人任何時間都有 有比較就會有輸贏 有輸贏才會有進步~ 也沒什麼不好
堅持自己的喜好 認真的去喜歡它 這世界將會更美好~
我覺得數位很好阿,也正因為數位化,學習難度和成本(沖洗加底片)降低,學攝影的人變多了。
還想要玩底片,可以去買底片機來玩...

我想即使是底片機,也有設備迷思的問題。
不能認同...現在的相機也能手動啊....也可不理會測光啊....
非要用舊式機械相機才能拍好相片的人才叫奇怪呢...

有技術的人....拿甚麼相機也能拍出好相片!!
https://www.instagram.com/windowleonglandscape/
如果有 機械式 手動的 不用燒底片 我一定在去買回一台說~
機械式的 電池 省很大~
用底片玩 真的燒很大~
小賊子 快把 FM2 還我 ........
引用郭大的一句話:
攝影人功力高下的分水嶺不在於他拍攝了多久,或是他用不用底片機,而是他對影像語言了解多少,對影像的控制有多全面。

原文
引用郭大的一句話:
攝影人功力高下的分水嶺不在於他拍攝了多久,或是他用不用底片機,而是他對影像語言了解多少,對影像的控制有多全面。

原文
樓主可參考莊子-"機心"。以下為白話譯文,原文附於後,重點在紅字部份。

================
「孔子的弟子子貢到楚國去漫遊,回來的路上,有一天在漢陰碰到一位老者。這位老者種了一片菜地,但是,他給菜地灌水的方式很特別。他挖了一口井,然後從旁邊挖一條斜入井水的隧道。他抱著一口甕,從隧道下去,盛上一甕水,然後又抱著甕上來,將水灌入菜地。如此往復不絕。但是用甕盛上來的水很有限,因此,老者雖然跑來跑去,精疲力竭,但是,菜地裡已經裂開了口子。子貢覺得這位老者很可憐,便上前對他說:
「『老者,有一種機械,可以一日浸灌百畦菜地,而用力甚少,你難道不知嗎?』
「老者問道:『何種機械?』
「子貢說:『鑿木為機,後重前輕,提水若抽,其名為槔。』
「那老者聽後,面色由疑問轉為釋然,笑道:
「『我從我的師傅那兒聽說過: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若有機心存於胸中,則純樸自然的元氣就會受到損害。如此則精神不得安寧,道就不會保持於胸中。』
「『我並不是不知道那種器械,我是為了純樸自然的精神而羞於為此。』
「子貢聽了老者的話,覺得十分深妙,而相比之下,自己是那樣的淺薄。他慚愧地低下了頭,無言以對。
「過了一會,那老者又問:『你是什麼人?』
「子貢回答說:『我是孔丘的門徒。』
「老者說:『孔丘之徒,與我道不同而不相謀。你趕快離開這兒吧,別耽擱了我盛水灌畦。』
「子貢羞愧之極,若不自得,領著隨從趕緊離開了老者。一路上,他悶悶不語,面色十分難看。一直行走了大約三十裡地,才有所好轉。
「一位隨從看子貢的顏色沒有那麼陰沉了,便問道:『剛才那人是干什麼的?為何先生見了他之後變容失色,耿耿不釋呢?』
「子貢回答說:『先前,我以為天下的學者唯有孔子偉大。沒想到今天碰上的這位老者比孔子更偉大。孔子經常教導我們,用力少而見功多者,為聖人之道。而這位老者則認為不然。功利機巧,忘乎其心,雖有巧械而不用,就是為了保持純樸自然的道德。
彼何人哉!彼何人哉!』
「子貢回到魯國,向孔子講述了抱甕老者的故事。孔子聽後,回答說:
「『子貢啊!你的好學深思確實值得嘉許,但是,可不能游於濁水而迷於清淵呀! 從那個老者所為所言來看,他肯定是一個修渾沌之道的人。但是,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治其內而不治其外。
「『渾沌之道,雖然追求純樸自然,但是,並不廢除機械之巧。如果僅憑不用機械之巧來保持自己的純樸自然,那也未免太無知了。其實,真正掌握了渾沌之道的人,雖然整天使用著巧械,也不會喪失純樸自然。因為他的胸中已經讓自然之元氣占據了,任何機械,都不能使他產生機心。
「『你如果見到了那真正掌握了渾沌之道的人,就會更加驚疑。因為他們是明白人素,無為復樸,體性抱神,而游於世俗之間,和光同塵,與世推移。
「『子貢啊!渾沌之道可不是你我所能達到的。』」


================
子 貢 南 游 於 楚 , 反 於 晉 , 過 漢 陰 , 見 一 丈 人 方 將 為 圃 畦 , 鑿 隧 而 入井 , 抱 甕 而 出 灌 , 滑 滑 然 用 力 甚 多 而 見 功 寡 。

子 貢 曰 : 「 有 械 於 此 , 一 日 浸 百 畦 , 用 力 甚 寡 而 見 功 多 , 夫 子 不 欲乎 ? 」

為 圃 者 仰 而 視 之 曰 : 「 奈 何 ? 」 曰 : 「 鑿 木 為 機 , 後 重 前 輕 , 挈 水若 抽 , 數 如 沃 湯 , 其 名 為 槔 。 」

為 圃 者 忿 然 作 色 而 笑 曰 : 「 吾 聞 之 吾 師 , 有 機 械 者 必 有 機 事 , 有 機事 者 必 有 機 心 。 機 心 存 於 胸 中 則 , 純 白 不 備 。 純 白 不 備 , 則 神 生 不定 , 神 生 不 定 者 , 道 之 所 不 載 也 。 吾 非 不 知 , 羞 而 不 為 也 。 」

子 貢 瞞 然 慚 , 俯 而 不 對 。

有 間 , 為 圃 者 曰 : 「 子 奚 為 者 邪 ?

曰 : 「 孔 丘 之 徒 也 。 」 為 圃 者 曰 : 「 子 非 夫 博 學 以 擬 聖 , 於 于 以 蓋眾 , 獨 弦 哀 歌 以 賣 名 聲 於 天 下 者 乎 ? 汝 方 將 忘 汝 神 氣 , 墮 汝 形 骸 ,而 庶 幾 乎 ! 汝 身 之 不 能 治 , 而 何 暇 治 天 下 乎 ! 子 往 矣 , 無 乏 吾事 。 」

子 貢 卑 陬 失 色 , 頊 頊 然 不 自 得 , 行 三 十 里 而 後 愈 。

其 弟 子 曰 : 「 向 之 人 何 為 者 邪 ? 夫 子 何 故 見 之 變 容 失 色 , 終 日 不 自反 邪 ? 」

曰 : 「 始 吾 以 為 天 下 一 人 耳 , 不 知 復 有 夫 人 也 。 吾 聞 之 夫 子 : 事 求可 , 功 求 成 , 用 力 少 , 見 功 多 者 , 聖 人 之 道 。 今 徒 不 然 。 執 道 者 德全 , 德 全 者 形 全 , 形 全 者 神 全 。 神 全 者 , 聖 人 之 道 也 。 托 生 與 民 并行 而 不 知 其 所 之 , 汒 乎 淳 備 哉 ! 功 利 機 巧 必 忘 夫 人 之 心 。 若 夫 人者 , 非 其 志 不 之 , 非 其 心 不 為 。 雖 以 天 下 譽 之 , 得 其 所 謂 , 謷 然 不顧 ﹔ 以 天 下 非 之 , 失 其 所 謂 , 儻 然 不 受 。 天 下 之 非 譽 , 無 益 損 焉 ,是 謂 全 德 之 人 哉 ! 我 之 謂 風 波 之 民 。 」

反 於 魯 , 以 告 孔 子 。 孔 子 曰 : 「 彼 假 脩 渾 沌 氏 之 術 者 也 。 識 其 一 ,不 識 其 二 ﹔ 治 其 內 而 不 治 其 外 。 夫 明 白 太 素 , 無 為 復 樸 , 體 性 抱神 , 以 游 世 俗 之 間 者 , 汝 將 固 驚 邪 ? 且 渾 沌 氏 之 術 , 予 與 汝 何 足 以識 之 哉 !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