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 大多數人的覺得 因該是 喜歡當下看到的感動 若是 當時 看到的感動 你在加上後製把它變成黑白或者其他的色彩 就不符合當下看到的感動啦 一堆人 說的 因該是再說這個
而不是 把它改得天花亂墜 有些人的堅持就是這個
包括我也是 我也是喜歡人家後製 改的超美超漂亮 但是 自己的風格就是當下看到的感動..
相機一拍就是後製 也可能拍出來的顏色和肉眼看的不一樣 每個人看的色彩也不一樣阿
我還沒買單眼之前 也是一樣 看到人家改得很美的 改的超漂亮 一起初 我也在改 也在玩 風格檔
但是後來 看了看 這種東西是背離自己 當初沒有的 為何要加入 我要的是自己的 記憶 以及美好
以上就是堅持自己 不大改(除非曝光不足等問題) 也要讓自己的記憶真實留下來..
accrod wrote:
我覺得 很多人要把...(恕刪)
同意..
我雖然偶爾也會用LR亂調..
但那是不小心沒切換成RAW去拍..只好用LR調時, 就順便動刀亂改色調..
基本上, 不愛這樣亂改色調有些原因..
1. 因為我都玩老鏡, 改了色調, 鏡頭的原始風味全沒了!
2. 改了色調...只有後製的風格...少了自己拍攝的風格
就像我很納悶....一些玩電影鏡的朋友, 到底那些顏色是直出的=鏡頭的實力??
還是後製後自己弄的fu呢??
我用電影頭或老鏡頭拍就是保持它原來的風味...再去找這顆頭的特性和味道~
當然, 這是個自由的世界..
自己不喜歡也不能去管別人啦~
很多後製的照片很漂亮好看呢!!! 再加上排版和設計...真的是超專業的!!
http://www.flickr.com/photos/guess_tsai/
accrod wrote:
我覺得 很多人要把...(恕刪)
沒想到會有人對我那句話不高興....
我的意思也就如 accrod說的那樣~
這也是個人的喜好問題,我也沒說後製過是爛照片呀?
我也喜歡看,但是在我心中就"不是拍照了"
我語言表達不太好見笑了。
用我的單眼捕捉最動人的妳; 用妳的雙眼看見最真實的我
聽起來是一種很個人式的..
但是任何你用來記錄你每一個當下的工具,或是在記錄的一瞬間,早已經失了真,盛至包括你的記憶也是。
相片所喚起的,只是你對那時的情況的或心境的一種「重構」。這個和後不後製沒有關係,
同樣的照片,不管有沒有後製,在十年後,並不會因為你把相片從彩色調成了黑白,就對那個十年前的女朋友第一次約會的相片就變得不認得了。
所以並不是很清楚你所謂的「當下感動」具體的意味。
-------------------------------------------------------------------------------
而guess提到了玩老鏡這一回事,倒還比較可以認同
如果是這個原因而反對大量後製的理由比較像是:「明明就不是相片紙,還要假裝相片紙」或是「明明就不是老鏡,還要故意模仿老鏡的發色」的抗議。
或者是為了保存老鏡發色的特色,而覺得,即然都用老鏡了,為什麼不能忠實地承現它的特色呢?
較傳統的手工藝或是較古早的鏡頭,礙於製造技術上的限制,而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成相上的遐疵。所謂的「遐疵」是指和當下眼睛所看到的發色和光線做比較之後所產生的差距。可是,就如同我上面所說的「當下的⋯⋯用任何型式的方式記錄下來,都已經失了真」,所以並不需要那麼苛求;反而老鏡的遐疵成了一種特色,讓看的人覺得別有韻味(我並不同意你用「鏡頭的實力」這個詞,因為它所代表的是一種特色,如果「實力」的判準是指「失真度」的話,那麼老鏡很難贏得過最近的製造技術)。另外一點,由於那種因器材上的失真,有時候反而會讓觀看的人意識到這個畫面是被某種器材給記錄下來的。因為那個遐疵,而意識到了器材的存在,反而現在先進的鏡頭和感光元件的「完美」,常常會讓人忘了,相片「記錄」的特性這一回事,因為你不太容易注意到記錄它的器材。
有的時候太過精確無暇的東西,反而無味。
不過有人用老鏡,並不是所有人都是為了它的特色而喜歡用,也許是喜歡它的大光圈,也許那是祖傳下來的(不小心在家裡找到的),或者是剛好有便宜撿......所以,用老鏡拍照,也是每個人喜歡它的方式也各有不同。
而喜歡用老鏡,也許對某些使用者而言,也是某種懷古吧?就像就是有人喜歡用老東西,我自己有的時候看到古老的打字機(需要裝色帶的那種)而且還可以打字,就還蠻感動的,把它拿起來敲敲打打,只可惜它無法打中文,不然還真的很想要用它來寫文章什麼的。
------------------------------------------------------------------------------
但shane2020所認為的
「後製過的照片,不是在拍照」同樣地....「批評後製的人,不懂攝影」一樣。
應該是底片的漏光。
如果真的那麼堅持不要透過PS或是電腦的修圖的話....
你可以去拿一台沒有在用的底片機(但是功能是好的),然後把它相機背後的海棉的部分,破壞一小丁點(讓它無法讓底片平整),再對機殼某些部分再破壞掉一點,讓它無法完全封住光源,但那台相機從此以後每一張照片都會在同樣的地方產生漏光的現象(那台相機會變成專門拍漏光的機器)。
專注「當下感動」的各位...拿起你們手上的挫刀走向你們的相機吧..
(先研究好你想要在哪一個角落漏光..並同仔細觀察相機的機構配製)
要小心一點喔,漏光要漏得好還有要漸層不容易喔....失敗了就砍掉重練吧。
----------------------------------------------------------------------------
不然另一個省事的方法,你可以去買lomo機吧,
lomo的攝影,每一種相機都有它的特色,如果你要拍某種特色的相片,就得要多買一個機子,
還有...順便把你之前所有原有的攝影的概念全部丟掉。
lomo不講究多麼精準或專業的技術,而是完全另類的相反路線,連相機本身都是粗支爛造,拍出來會產生有什麼結果都不是攝影者能完全控制的(但是有經驗的人還是會愈拍愈好...不過我想這個和原初的lomo精神應該是不一樣的)
ps.有的人還喜歡對洗出來的相片在上面用立可白或麥克筆塗塗寫寫的....啥?後製?拍照?為什麼我不能在我自己的相片上畫kitty?
(lomo我不熟,有誤請指正或補充....)。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to/2010-06/17/c_12229071.htm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