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悶悶的相片 所謂的"德國味"?? "日本味"??

chiyoda911 wrote:
這樣小弟的微距鏡選擇...(恕刪)

EOS除了可用C/Y接環的Contax Zeiss鏡外
還可以用"上天留給人類最大的光學遺產" ---> M42 鏡
這些鏡傳世數量相當多...
有 Carl Zeiss Jena (東蔡), Pentacon/Meyer,Schneider,Rollei,Steinheil
Angenieux,Enna..,還有俄鏡...等不及備載(不要以為俄鏡很差,它可是老毛子
抓東德Zeiss技術及材料去作的山寨版)

日本的Pentax/Takumar,Mamiya Sekor..等

而德鏡幾乎50mm 以下的,都有微距功能, 與Macro只是放大率稍遜而已...
twfriday wrote:
EOS除了可用C/Y...(恕刪)


哇,那還真是很多選擇,
難怪這麼多大大熱衷用老鏡喔.

不過有名的微距鏡都價值不斐,
看來要努力爬文了,至少知道要朝C/Y接環和M42找.
我用的Pentacon 1.8/50mm , Min.對焦33cm
2000上下(看品相)....

不會吧,2000上下,這麼便宜喔.

現在單眼鏡頭動不動就萬元起跳,比起來真的很超值耶.

小弟剛剛爬文,看到LHC999大大網頁的心得:

原出處:http://www.wretch.cc/blog/LHC999/13390573

原廠鏡沒幾顆
破銅爛鐵一大堆

機身

Canon A-1 (FD) 觀景窗很亮 給M42很好用
Canon EOS 30 (EOS) 爛塑膠雞
Canon EOS 3 (EOS) 超高級塑膠雞 拍底片轉接就靠他
Canon EOS 20D (EOS) 中價位香爐
Nikon FE2 (N/AI) 經典
Leica R4 (R) (掛) 快門聲音像便秘的爛機
Arsenal Kiev-60 (P6) (被分屍了) 觀景窗又大又亮
Pentacon six TL (TTL眼平 腰平) (P6) 觀景窗又小又暗

閃燈

Canon Speedlite 188A (FD)
Canon Speedlite 550EX (EOS) (第一隻)
Canon Speedlite 550EX (EOS) (第二隻)
Canon Speedlite 550EX (EOS) (第三隻)
Metz 32 Z-2 (SCA3000) (C-3402M N-3102M) 回電快 還可以吃2CR5

鏡頭

Canon nFD50mm 1:1.4 (nFD) 隨便拍隨便好的好鏡
Canon nFD28mm 1:2.8 (nFD) 普普通通

Canon EF50mm 1:1.4USM (EOS) 十分銳利但是笨笨的不耐用笨塑膠 只有工作用
Tokina AT-X270 AF28-70mm 1:2.6-2.8 Pro-II (EOS) 愛展能餘威仍在 但是使用需要些技巧
Tamron SP AF90mm 1:2.8 Macro Di (EOS) 十分銳利便宜又好用的塑膠 暗部是他敗筆
Canon EF80-200mm 1:2.8L (EOS) 只適合工商攝影用的銳利鏡皇 反差大
Canon EF50 1:1.8 II (EOS) (調焦用) 跟50/1.4一樣銳利的笨東西 調焦完就不想用
Zoomar Makro-Zoomatar A 1:2.8/4cm (電影鏡頭改裝EOS) TESSAR結構的微距 好在階調

Nikon Zoom AI80-200mm 1:4S (N/AIS) 反差不大的一代鏡皇 很好用
Arsenal MC Kaleinar-5N 2,8/100 (N/AI) 蘇聯笨東西
Vivitar Series-1 28mm 1:1.9 VMC (Tokina代工) (N/AI) 暗部細節優秀 邊緣色散有點嚴重
Vivitar Series-1 90mm 1:2.5 VMC Macro (Tokina代工) (N/F) (鏡片受傷) 不清楚
Vivitar 2x (N/F/AI) 可以給F和AI兩用的

Leitz Summicron-R 1:2/50 (R 新三刀) (鏡片受傷) 底片上是天下無敵的神鏡 數位上還好
Leitz Elmarit-R 1:2,8/135 (R 一刀) 偏冷調 5.6之後才銳利
Leitz Summicron-R 1:2/90 (R 舊三刀) 5.6之後很銳利

Pentacon auto 2,8/135 (M42a) 很銳利的菜鏡頭
Pentacon 4/200 (M42) 很不銳利但是底片上表現很優秀 動態範圍很大
LZOS Industar-61L/Z-MC 2,8/50 (M42) 比CZJ TESSAR表現更好的超值標準鏡
Carl Zeiss Jena Tessar 2,8/50 (M42a) 實在不知道他好在哪
KMZ Helios-44M 2/58 (M42a) BIOTAR結構 也實在不知道他經典在哪的便宜東西
ZOMZ Mir-1 2,8/37 (M42) 抗耀性很糟 十分銳利 對褐色敏感 早期型
VOMZ Mir-1B 2,8/37 (M42) 蘇聯解體很久之後的鏡頭手感實在很糟
KOMZ Jupiter-37A 3,5/135 (M42) 顏色很飽和小小一顆 只能順光拍 可以換N/F底座
LZOS MC Jupiter-9 2/85 (M42) F2一回事 F4之後又是另一回事 經典的SONNAR拷貝版
VOMZ Jupiter-21M 4/200 (M42a) 顏色又淡又不準害我被沖洗店罵 重重一顆980G
KMZ Mir-20 MC 3,5/20 (M42a) 顏色又淡又不銳利 只是帶出去很炫而已
Hoya HMC 200mm 1:3.5 (M42a) 普通日系鏡
Carl Zeiss Jena 3,5/135 (M42a) (掛) 顏色很忠實的還原的斑馬紋
KMZ Tair-11A 2,8/135 (M42) 反差太大顏色有點鬱卒 21片光圈葉片 可以換N/F底座
Gorlitz Meyer Optik 2.8/135 (M42) 和Pentacon 2.8/135一樣 發色老老的
Vivitar 50mm 1:1.7 VMC (Cosina代工) (M42a) 普通銳利暗部普通 邊緣是瞎的
Pentacon 1.8/50 (M42a) 發色老老的 普通
Vivitar 28mm 1:2.5 (Kiron代工) (M42a) 結構簡單的好鏡 發色和其他Vivitar差不多 有不錯的細節
Tokyo Koki Rele-Tokina 135mm 1:2.8 可換底座 普通
Vivitar 135mm 1:2.8 (M42a) F32銀身版本 發色清淡偏黃 比Leitz 135好
Fuji photo film Co" Fujinon EBC 1:1.4 f=50mm (M42a) 鍍膜很眩目 銳利 轉接環還沒改好
A.Schacht Ulm Edixa-Travenar 1:3.5/135 (M42 preset) 銳利 暗部細節十分出色 八掉Contax 1:1.4/85MMJ
E.Ludwig Meritar 2.9/50 (M42 preset)
Schneider 1.9/50 (M42a)

Carl Zeiss Jena MC Biometar 2,8/80 (P6) 顏色濃濃菜菜的 F4之後就好用
Carl Zeiss Jena Biometar 2,8/80 (P6) 斑馬紋老德鏡的好味道
Carl Zeiss Jena Biometar 2,8/120 (P6) (自動光圈故障) 斑馬紋
Arsenal Volna-3 2,8/80 (P6) 顏色有點抑鬱的蘇聯色調
Arsenal Mir-3 3,5/65 (P6) (自動光圈故障) 顏色有點抑鬱的蘇聯色調

Yashica DSB 135mm 1:2.8 (C/Y) 它的冷色調超漂亮
Yashica DSB 28mm 1:2.8 (C/Y) 銳利但顏色普普通通 但是色散控制比VIVITAR那顆28/1.9好
Contax Planar T* 85mmF1.4 MMJ (C/Y) 超飽和又難對焦的底片鏡頭
Yashica DSB 50mm 1:1.9 (C/Y) 普通

Voigtlander Color-Ultron 1,8/50 (QBM) ROLLEI PLANAR1.8/50的雙生版本 很俗艷的底片鏡頭 跟CONTAX1.4/85一樣難用
Rollei-HFT Distagon 2,8/35 (QBM)

轉接環

M42-EOS 日製*3 不鏽鋼的好用
M42-EOS 日製 銅 有底座
C/Y-EOS 大陸製 日製各一 大陸製的反而比較好用
QBM-EOS 大陸製*1 買來還要修改的爛東西
N/F-EOS 大陸製*1 便宜貨
M42-N/F 俄製 不好用
Leica-R-EOS Cosmos*1 看起來醜醜的但是用起來比較有質感
M42-FD 日製*2 不鏽鋼底座的
P6-N/F 俄製*2 其中一顆可以和JUPITER-37A ,TAIR-11A互換接環
M42-C/Y 銅
_________________
CANON香爐人人插

看來EOS機身也有優點喔.

德味??日本味??不知道日本製的菜頭應該算是哪種味喔~~
我是標準的菜頭迷...不過窮人家用過的都是日本製的菜頭..西德蔡頭買不起...
東德的用過幾支..不過東德菜頭CZJ我個人認為他和CZ應該分開來講..不能混為一談...
先來幾張轉接的好了...

縮圖後看不出原來的畫值..不過多少還有一點味道在...顏色方面因為完全沒有後製..遠不如正片的飽和鮮豔..

CONTAX G90/2.8轉接OLYMPUS E520



























再來一些是正片的...顏色跟原片很接近了..不過原片的色彩更豐富許多..許多細節沒掃出來..
可以明顯看出來正片和轉接數位機身的風格是完全不同的...
不過..菜頭的精采是在陰雨天...晴天的顏色是比較有點誇張了~~~

鏡頭CONTAX D28/2.8 S135/2.8 底片 E100VS
































這種什麼味什麼味的,其實是主觀因素啦。

這張是德頭還是日頭,有人猜的出來嗎?(沒有經過後製調色)



要分的話,德國名牌鏡都有德味,愈貴的德味愈重。如果是可樂牌的天價銘鏡,德味會重到滿出來。

如果真要說老德頭的味道,應該是層次和色彩的過渡極為細膩,特別是暗部層次特別好(偏藍是另一回事),可以強烈還原出現場感。老德頭一般還有亮部偏暖,暗部偏冷的陰陽特性,有些人就認為這是德味。

不過老鏡頭一般都不會用高反差來提升銳利的視覺效果,主要是強調綿密的細節捕捉,提供強大立體感。

現代鏡頭會用高反差來提升銳利感,造成畫面扁平刺眼。還有色彩濃郁討喜,但卻很不自然。

twfriday wrote:
正蔡味示範圖...(恕刪)


twfriday 大大看來是玩老鏡的,老鏡味道確實與現代鏡有很大不同,但是也沒有分什麼蔡味不蔡味的啦。

光是 CZJ 的鏡頭,Biotar 就是低反差低飽和,Pancolar 走高反差的艷麗高飽和色彩,天差地遠。

twfriday 大大既然使用 EOS 系統,可以試著拍 RAW 檔,然後不要用原廠軟體解。Canon 的色彩偏向,對轉接老鏡是個致命傷,特別是德頭。
airsama wrote:
這種什麼味什麼味的,...(恕刪)


上面那張是日(德)頭嗎?


嗯嗯,原來還有這麼多秘辛喔,
其實小弟也覺得數位單眼的高反差和過濃艷的發色很不自然,
中間的層次感都消失了,只是之前對手動對焦沒輒,
因為原廠對焦屏用手動對焦眼睛很難適應,對個幾張都快脫窗了,
改裂像對焦屏又怕低階機身會浪費錢,又有聽說非原廠的對焦屏尺寸會有些許誤差;

現在想買支微距鏡,因為微距容易迷焦所以多半用手動對焦,
所以才會把念頭轉到手動德頭上,反正拍微距可以用LV模式慢慢對焦,
拍人就不敢用手動對焦了,技術太差,怕被唸到臭頭.




還有想請教,小弟的鏡頭對焦行程都很窄,
不知道這些純手動鏡的對焦行程長嗎?
因為過窄的對焦行程超難對準,不是過頭就是不足.

還有轉接環要買有遮蔽環的嗎?
合焦晶片有無很重要嗎?因為好像有些機身會被合焦音誤導卻沒合焦的情形.
airsama大這圖的味道有點像老Pentax 鏡...
早期 Pentax 剛從東德Carl Zeiss Jena 那買到Pentax品牌
那段時間,其實是日本鏡頭與德鏡成像最相似的時期了

其實CZJ 的 Pancolor 發色,對我來說有點濃
即然已有幾支Contax鏡頭, 就找一些特性不一樣的
Pentacon/Meyer 的超低反差及淡雅的發色, 正好可以互補...

Carl Zeiss 發展歷史
chiyoda911 wrote:
上面那張是日(德)頭...(恕刪)


基本上要玩就是要撩下去啦~
可以買個觀景窗放大器(這東西不怕換機換系統)
可以多少增進些成功率

對焦屏也有用原廠1D系列的來改的啊(貴了些就是)
MF就只有練,沒別的了

另外,手動鏡的對焦行程不短,你可以放心
而且是越長的鏡頭行程越長XD(MIR-37這個怪胎例外)



另外有微距(或兼微距,如CZJ FLEKTOGON 35)的鏡頭在1米內的對焦行程會超級長


轉接環有遮蔽環是最好,合焦晶片見仁見智,C的合焦晶片只有跟EXIF&對焦有關,看你需要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