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ngcm wrote:
或許要等主流平台(包括OS+AP和H/W)改善8bit以上的支援度後才能普及吧
很難,如果上傳要分享
不管是mobile01還是Flickr或者imgur等等
更不要談一些自架網站跟BLOG.通通都是8bit支援。
也就是說如果本身秉持著要上網分享照片這件事情,還是以拍攝直出Jpeg為主吧
先不要談使用者有沒有效色螢幕或者螢幕等級。
至少上傳的檔案色調上是沒問題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已經不看M01或者一些網站的手機拍照評測了。
所有照片上傳都是8bit要測什麼 ?
反而相機的評測還可以看看,
因為M01的相機評測都是直出Jpeg
另外影片也是一樣道理。
HDR影片有誰要製作 ? 誰影片就被弄得亂七八糟。
這跟照片是一樣道理的,
原本漂漂亮亮的高動態照片一上傳到01就變了調。
我ipad pro原本看到高動態的照片瞬間變成8bit....
現在網路上任何手機評比我根本也不會去看了。
手機評測影片也一樣,影片評比手機拍攝照片,
結果都是壓縮過後的影片內容,這有什麼好比色調的。
誰動態範圍表現更好,誰就在影片內被壓縮的最慘。
銳化阿,色塊啦,不連續啦,很假啦,什麼都出現了。
然後有什麼手機評比影片可以重現iPad pro這種等級螢幕所能看到原始照片所能呈現的超高動態表現嗎 ?
沒有耶。
HDR影片根本沒有,一堆影片都調色調得亂七八糟
是要評比什麼手機拍照 = = 我都懶得看了。
我ipad pro看照片呈現滿滿當天的臨場感,
重現當天我親眼所見的光線亮度跟對比。滿滿感動。
然後上傳到網站後,整個都虛掉了.....
嗯,能說什麼,我還是只能這樣子上傳照片。
但照片就是變的超級難看的。
手機拍照我也很少分享了,因為根本沒有用 XD
我上傳分享的跟我所看到的照片,都不一樣。
已搬至 Yuxian BLOG,標題 + yuxian 就可以搜尋到。
yuxian wrote:
誰動態範圍表現更好,誰就在影片內被壓縮的最慘。
銳化阿,色塊啦,不連續啦,很假啦,什麼都出現了。
然後有什麼手機評比影片可以重現iPad pro這種等級螢幕所能看到原始照片所能呈現的超高動態表現嗎 ?
沒有耶。
把真實的類比信號丟進數位處理時,為了靠解析度/動態範圍有限的ADC用比較合理的成本處理,就會有companding law(鵝比較熟悉的是Telecomm上古老的A law或u law),只是面對動態範圍趨近於無限高的真實環境,就算已經先套過companding law,JPEG的RGB各8bit很明顯還是力有未逮的,像鵝過年期間在老婆娘家隨便拍的逆光照就是了,假設照片暗部和亮部差了40db,肉眼看亮部其實是正常的,但硬要塞進8bit(24db)的JPEG還要求不能有失真,只能說是緣木求魚吧


wangcm wrote:
肉眼看亮部其實是正常的,但硬要塞進8bit(24db)的JPEG還要求不能有失真,只能說是緣木求魚吧....
壓縮成8bit JPEG自然會失真,
但事後被強制壓縮跟事前早知道拍攝成果是二回事。
拍攝成果是8bit,上傳分享也是8bit...這部分沒問題,就是實拍照片。
但如果拍攝成果是10-14bit,上傳分享變成8bit,這部分就是失真,非原圖。
現代手機可不是預設拍JPEG,
就算手機HEIF檔記錄到動態範圍,上傳分享照片後就會直接失真,
我說的跟你說的都是一致的。就是要表達這點。
所以只要照片是上傳分享的,都是已經被壓縮而失真的8bit
如同你說的一樣,不想要有失真,就是緣木求魚。
所以所有的手機拍照評測,完全都不值得參考
只要在網路看到所有的手機拍攝照片,都是失真的。
已搬至 Yuxian BLOG,標題 + yuxian 就可以搜尋到。
wangcm wrote:把真實的類比信號丟進數位處理時,為了靠解析度/動態範圍有限的ADC用比較合理的成本處理,就會有companding law(鵝比較熟悉的是Telecomm上古老的A law或u law),只是面對動態範圍趨近於無限高的真實環境,就算已經先套過companding law,JPEG的RGB各8bit很明顯還是力有未逮的,像鵝過年期間在老婆娘家隨便拍的逆光照就是了,假設照片暗部和亮部差了40db,肉眼看亮部其實是正常的,但硬要塞進8bit(24db)的JPEG還要求不能有失真,只能說是緣木求魚吧不是吧....
你們都沒研究過基本的攝影嗎......
從底片時代這個攝影技術其中之一就是把真實世界的 "資訊" 記錄之後再用攝影師的想法將資訊以有限的媒介表現出來.
HDR 就是由此而生的.
失真的從來都是攝影師欺瞞與造假的 "資訊",
例如造假的生成手.


如何把 14bit 資訊用 8bit 展現出來,
這本來就是攝影師的技術之一.
怎麼被你們講不靠手機幫你自動就成天方夜譚.

jill1124 wrote:...你的未來不會有單眼相機...





當下最不缺的就是不計其數的手機+氾濫的數位照片,實在看不出有啥好夜郎自大的?手機最大&最根本的問題,是它們從來不是為了拍照為主而設計的,所以除了改善畫質之外,其他能著墨的部分實在太有限,某些特定帳號不斷地鬼打牆狂吹這一小部份(攝影要求),畫地自限,本末倒置,很明顯只因其他部份壓根沒得講;即使像小米那樣搞個畫蛇添足的"攝影套件",一樣是有前無後(Thumb Rest)的半調子,兩邊不討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很奇怪其他工具都可以這麼講,但憑什麼相機 vs 手機就都該"忽略不計"?請問有哪個工具的附加功能,比專業設計專門針對的好用?這不是常識嗎?
若以私心立場,我應該希望一切膚淺的唱衰,神話般的計算攝影,真的可以滿足絕大多數的攝影需求,然後大家都討厭單眼都不去買,如此才有更多便宜可撿,或想買就買不必排單,但實際情況卻是"完全相反",不但老是缺貨越排越久,部份品牌還開始溢價狂漲???
照理講,手機越做越多越做越強,相機早該被淘汰或苟延殘喘了,怎麼新器材反而更難買?也沒聽哪家說刻意減產了啊!或許,以前大多數一般的拍照需求,早已被手機取代,不過近些年來也有一部分人,發現手機攝影的侷限性,開始接觸專門的攝影器材?沒過去,但有未來?
囉嗦這些...根本從未想過"說服"更多人來跟我"搶"器材,這對我沒一毛錢好處,只是無法作違心之論,唱和手機是個合格的攝影工具;接受限制是任何工具的必然,沒哪個工具是十全十美的,必有得失,否則啥都不用買了;問題在於心態;自滿自大,膚淺武斷,永遠是進步的最大障礙;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