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阿哲 wrote:APS-C價格賣到跟FF一樣了... 這點握肉眼倒是看得出來 可以考慮上一代的SD15+kit amazon 18k有找, dp1x amazon曾賣過8k有找...清晰度不輸給新一代, 主要差在電子功能, 畫素, 以及更好的白平衡
mmoo566 wrote:請問同時有單眼和微單...(恕刪) 我是用S家的有nex和單眼(含片幅和全幅)說實話還真的要看鏡頭的好壞且如果都縮成800*600或用手機看的話真的還看不出來但單眼的機能還是比微單強
nhridue wrote:我是用S家的有nex.有nex和單眼(含片幅和全幅)..(恕刪) 「片幅」這說法是很怪、很怪的請不要將網路上的訛傳或錯誤說法變成自己的東西!有人說「家裏到公司很距離」「那支手機很重量」的嗎?
M4/3畫質好不好,請看過這幾篇大樓再說吧...唉!畫質不是嘴巴說說的算!OLYMPUS OM-D 開箱+蓋大樓Panasonic 12-35/f2.8 來蓋大樓吧~~或者不嫌棄的話請參考小弟我的Flickr,我都有放原圖,幾乎都是JPEG直出(人像有一些有磨皮,不磨會被追殺...)。在輕便與畫質間的平衡,看你怎麼選了~
ChaioPi wrote:畫質取決於感光元件(CCD/CMOS)的大小,這是不變的道理剩下的只是各家的影像處理技術不同而已 非也. 還要考慮像素解析力的要素若是全片幅低像素 vs APS-c高像素. 就比低iso"放大來看". 全片幅不一定佔到優勢
個人入手E-M5這幾個月的拍攝經驗來看跟過去APS-c的A350. 純比低iso細節解析力的話. 就如前面網友所提"放大來看"我的答案是盡量放. 儘管放. 看不出來差異不是眼力好不好的問題. 因為真的是沒什麼差別 同樣的. 選擇好的鏡頭. 在適當的工作光圈下. 準確測光. 準確對焦. 盡量排除震動要素都能得到最好的結果E-M5+P 14-45A350+Minolta 50macro new而其實許多第三方測試網站像dpreview的解析力測試43系統從來就沒有輸APS-c"明顯的差距"硬體本身性能就是掛在那裡剩下的差異. 我想是拍攝習慣. 拍攝題材和方式的差異比較大了至於動態範圍E-M5之前的m43我不清楚. 但E-M5的動態範圍也好得出乎我意料這張測試最亮最暗差了幾EV大家可以猜猜看....雖然跟解RAW軟體也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