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全片幅相機在現今世代的優勢?

毛 二 wrote:
看不出來?那片幅的概念不就只是心理作用而已嗎?(恕刪)


我沒錢買百萬音響,但去過音響展就知道跟家裡那個十萬以下的有差
我沒錢買百萬器材,但看過Flickr就知道手機跟相機拍的有差
就像木材行老闆硬把檜木說成亞杉,被抓到說自己視障

有沒有錢有沒有必要買器材是一回事
否定事實又是另一回事
手機單眼比較

tyy2010 wrote:
說的對,這是物理定律,電子設備再進步也無法改變的事實

版上應該很多人都有手機+DC+M4/3+APSC+FF甚至更大片幅

什麼時候出動什麼器材才是正解,硬要以偏概全只能代表自己的無知罷了
你有手機我就沒有嗎?你有DC,M43我小孩一人背一台,比這個有什麼意義...
回到開版的問題,不就是問電子能力有無辦法cover片幅,答案是不能,因為是物理定律
不懂的去唸幾何光學和物理光學


攝影裝備的價值,在於鏡頭,不在相機,
如果你有5顆鏡頭,
就等於有5台性質不同的相機可以玩一樣,
相機本身的片幅,只是迷思,

FF相機,
裝上FF規格的鏡頭,
拍攝出來的是FF規格的照片,
如果裝上APSC規格的鏡頭,
拍攝出來的就是APSC片幅的照片,
兩張照片除了被裁掉的部份是FF多出來的畫素之外,
告訴毛二,
在像素密度相同的前提下,
那一張畫質絕對比較好?

如果沒有比較好,
那同一套感光元件和運算機制,
裝在兩台相機上,
一台裝FF大小,
一台裝APSC大小,
用同一顆APSC鏡頭拍攝,
兩張照片用相同的像素密度來呈現,
結果會產生差別嗎?

毛 二 wrote:
攝影裝備的價值,在...(恕刪)


物理原理如下
你前面有個火把
FF就是你站火把前1米
APSC就1.5米
M43就兩米
手機就10米

如果你感覺到火把熱量都一樣
表示你身體有問題 不是別人心理有問題
tyy2010 wrote:
物理原理如下
你前面有個火把
FF就是你站火把前1米
APSC就1.5米
M43就兩米


這樣的描述是不對的, 因為拍攝的位置是會影響透視, 透視不同的東西本來就不一樣, 是不能拿來比較的.

同樣的鏡頭裝在不同片幅的機身上, 影響的就是剪裁, 在M43上能獲得的畫面就是只有相對FF中央四分之一區域. 雖然我們常開玩笑說用腳變焦, 但那只是玩笑話, 拍攝位置變了, 透視就改變, 拍出來就是不一樣的東西.

M43要跟FF比較, 就是M43要用相對於全幅使用二分之一焦段的鏡頭, 兩級大的光圈, 在同樣位置來拍攝M43跟全幅的照片. 這樣出來的照片才能比較, 這樣的比較才有意義.

如果今天一張照片在FF機身用35mm/f3.5 ISO1600拍, 在M43就是用17.5mm/f1.7 ISO400來拍可拍出同樣的東西. 以這樣的條件FF的sensor除了可能有解析度的優勢, 其它如純淨度或動態範圍FF與M43兩者是差異不大的, 真正決勝重點反而是在於鏡頭的素質.

但如果今天拍的照片是在FF用15mm/f4拍的, 那很抱歉的就是M43找不到7.5mm/f2的鏡頭. 那就是沒得比, m43直接棄權.

可是撇開稍極端的應用, 在日常生活大部份人常用的場景, M43幾乎都有相對於FF的等值組合, 可以拍出差不多質量的照片, 還維持便攜性. 所以要怎樣來選擇, 就考驗自己的智慧了.

站上很多用來說明非得要用哪些器材才拍的出來的照片, 絕大多數, 如果仔細研究其所用的拍攝參數, 是完全沒有說服力的.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毛 二 wrote:
運算出來的畫質不一定比全幅kit較差...

比較時要站在同一基準點,
鏡頭,軟體運算都要有一樣的水準,
這樣比較才有意義.

DannyHwang wrote:
這樣的描述是不對的...(恕刪)


我講火把只是比喻不是講攝影用看的,我是提到溫度,點光源散射原理就跟火把熱度一樣,1/r^2比
講波動光學沒幾個聽得懂,只好這樣描述

這原理無關攝影,無觀"透視"感"壓縮"感有得沒的,你站得近,就比較熱,那是一定的
DannyHwang wrote:
M43要跟FF比較, 就是M43要用相對於全幅使用二分之一焦段的鏡頭, 兩級大的光圈, 在同樣位置來拍攝M43跟全幅的照片. 這樣出來的照片才能比較, 這樣的比較才有意義....(恕刪)



這樣說吧,用相同畫素全幅/M43一起拍, 1:1 微距鏡,要拍出一樣大小的硬幣,M43相機架腳架的位置, 跟全幅位置一樣嗎 ?想想看吧
位置不同,看到的當然也不同,你也知道這比較沒意義?

假設畫面很單純就一個硬幣,拿同樣鏡頭,你站1m外拍跟站2m外拍起來一樣大,你會認為兩者一樣嗎?

再者依你的條件,拿不同鏡頭,假設品質都一樣 ,即使同距離拍,你的光圈大兩级,畫質一樣?
cckm wrote:
比較時要站在同一基準點,
鏡頭,軟體運算都要有一樣的水準,
這樣比較才有意義.


不是站在同一基準點上嗎?
現在是數位時代,
不要再用類比的思維了,

1.FF相機,
裝上FF規格的鏡頭,
拍攝出來的是FF規格的照片,

2.如果FF相機裝上APSC規格的鏡頭,
拍攝出來的就是APSC片幅的照片,
因為超過APSC範圍的影像不保證品質,

3.兩張照片不是一樣的嗎?
除了被裁掉的部份(超過APSC範圍的影像)
是FF多出來的畫素之外,
在像素密度相同的前提下,
那一張畫質絕對比較好?


4.如果沒有比較好,
那同一套感光元件和運算機制,
裝在兩台相機上,
一台裝FF大小,
一台裝APSC大小,
用"同一顆APSC鏡頭"拍攝,
兩張照片用相同的像素密度來呈現,
結果會產生差別嗎?

那一點不合邏輯?

所以相機本身的片幅根本沒有絕對的意義,
重點是鏡頭,
毛 二 wrote:
不是站在同一基準點..3.兩張照片不是一樣的嗎?.(恕刪)


當然不一樣,成像大小都不一樣


物距一樣拿同一鏡,拍不出一樣成像大小

物距不一樣,拿不同焦段不同鏡拍出一樣成像大小,APSC站得遠,拍出來成像衰減

物距一樣,拿等效焦段不同鏡,拍一樣(被裁切)成像大小,成像圈大者贏

最後,物距一樣,拿等效焦段不同鏡,縮光圈拍一樣被裁切成像大小,只看中間部分實體焦距大者贏,原理跟光是波而且有不同波長有關




大家都努力在討論成像上的差距
擁全片幅派的總會有些人酸說你沒用過FF才不知道差距

其實改用APSC或M43的 也有不少是擁有過全幅機的
全幅機在高ISO上當然是有不可忽視的優勢
加上動不動開個F1.2的景深 M43跟APSC很難追的上

但是我比較認同那句話: 你會願意帶出去拍的 才是好相機
所以我放棄D700 2470 小黑五等好東西 轉進M43
畢竟要帶著小朋友出門 要再扛這些實在............

不一樣的timing都會有不同的 最適合你的相機
  • 3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